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7581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326;F127;F426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阿勒泰地区历史上长期属草原游牧区,游牧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游牧民族为了占有和争夺优良牧场必须具有强大的组织和武装,弱小民族和部落必定依附于强大民族和部落。因此,这种联合统一之间的变换总为寻求强有力的首领或“汗国”统治者,以保证畜牧业的稳定发展。这也是本区域历史演进的动力所在。然而统一稳定总是有时限的,长期争战变乱,加之单一、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守旧意识影响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国民生产总值 畜牧业 新中国成立前 稀有金属

内容

阿勒泰地区历史上长期属草原游牧区,游牧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游牧民族为了占有和争夺优良牧场必须具有强大的组织和武装,弱小民族和部落必定依附于强大民族和部落。因此,这种联合统一之间的变换总为寻求强有力的首领或“汗国”统治者,以保证畜牧业的稳定发展。这也是本区域历史演进的动力所在。然而统一稳定总是有时限的,长期争战变乱,加之单一、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守旧意识影响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建立前,境内牲畜一直在40万头(只)徘徊,商品率不足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阿勒泰地区各族人民才有了一个长期和平安定的环境,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畜牧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得到改变,农、牧、工、商、服务业齐头并进的良好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50年代初期,党对牧区贯彻“不斗不分,不划阶级成分,实行牧主牧工劳资两利”的政策。1957年在畜牧业合作化过程中,对牧主畜牧业按照资本主义性质实行赎买政策,成立公私合营牧场;破除血缘关系的“阿吾勒”组织,开展互助合作,成立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畜牧业劳动生产力得到优化组合。同时,人民政府在政策、资金及科技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如牲畜圈棚、牧民住房、转场道路、草场水利以及配种、兽医、药浴等,使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其间虽然有“左”的干扰失误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但畜牧业生产仍然发展很快。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先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到1985年,承包的牲畜全部折价归户,生产进一步发展。当年,各类牲畜存栏212.06万头(只),比1949年增长5.7倍;商品率达到32%,较1949年提高22个百分点,提供商品畜和肉食占乌鲁木齐市肉食供应量的60%左右。特别是畜牧业科研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生产”方针指引下,在改良品种、定居棚饲、青贮氨化、当年屠宰增产增效等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连续20年获得丰收。
  种植业生产的历史没有畜牧业悠久,史载西辽时在乌伦古河流域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村落。新中国成立前,地区农业始终处于附属地位,骑马撒种,粗放经营,粮食主要靠外地运入。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发展,扩大耕地,开荒增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至1985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产值已达16817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1.89%,己占据重要地位。1995年,农业产值61621.18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4%,比1950年增长48.9倍。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阿勒泰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愈益明显,由广种薄收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再到产业结构、作物结构调整。
  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50年代初,阿勒泰地区内除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一家较大的工业企业外,属地区管理的只有为数较少的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1955年,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苏方股份移交中国,成立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总公司。此后,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总公司阿勒泰矿成为新疆创收外汇的重要企业,特别是在60年代初中国偿还外债时做出过巨大贡献。50年代末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阿勒泰地区工业开始稳步发展。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工厂几近停工、停产。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区工业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至90年代初,已建立起矿产、交通、电力、农畜产品加工、建筑等各类工业企业。1995年,地区经济发展方针调整为“发挥优势,重牧强农,科教兴阿”,地区工业总产值46212.4万元,为1949年的540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26%。在工业生产发展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90年代初,其产值一度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天下有其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阿勒泰地区工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阿勒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只有很小规模的由宗教教育演变而成的初等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把教育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1950年,阿山专区办起第一所初级中学,从而结束了当地无中学的历史。在大力兴办学校教育的同时,全社会开展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学校教育与业余教育相结合,促进各族人民文化素质迅速提高。1953年阿山中学开设高中班。此后,全专区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解决牧民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在边远牧区兴办牧业寄宿学校50所。1995年,全地区小学入学率95.22%,两基教育、高标准业余教育经自治区验收合格。1995年,有小学292所,在校学生75249名;中学103所,在校学生26203名;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1944名。1995年高等院校招考中,自治区及全国各大专院校录取地区新生876名。
  科技 新中国成立以后,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依靠科技,改良农牧业生产中的传统品种,培育优良品种。畜牧业培育“阿勒泰肉用细毛羊”,农业培育出小麦“阿春一号”至“阿春六号”、水稻“阿稻3号”和玉米“阿单1号”等。矿业、制革、毛纺等行业的新技术引进吸收也都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逐年提高,1950~1970年约占10%,1981~1985年占14%,1986~1990年占25%。1995年占35%。科技人员增长显著。1950年只有电报员、兽医10余名,1995年科技人员3万人,其中高级职称257人、中级3155人、初级12220人、少数民族科技人员4789人。
  文化 新中国成立前地区无文化设施。1995年,地区有地县(市)图书馆(室)8个,藏书29万册;文化馆8个;文工团(队)8个,赴各地演出994场次,观众35700人次;有地县(市)广播站9个,广播入户率61%,电视台站14个,电视覆盖率64%,1995年达到村村通广播电视。每年举办文物展、书画摄影展。
  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只有阿山医院以及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3个医疗诊所,职工32名,床位20张(阿山医院)。1995年,已有卫生技术人员2356名,其中高中级职称496人,病床1334张。此外,有地县级医院10所,地县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各8所,乡镇卫生院49所,基本形成了地、县、乡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体育 体育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前只是零星的喜庆节日的点缀。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体育工作逐步开展,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传统体育都取得突出成绩。1973年至1995年,全地区共举办各类运动会和单项比赛300余次。在自治区四届综合性运动会和三届“青运会”中,共获得团体18个项目第一名、18个第二名、25个第三名、27个第四名。1980年地区体委被评为自治区体育系统先进单位,1983年地区业余体校被评为全国业余体校先进集体,1990年福海县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1992年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称号。体育经费逐年增长,体育设施逐年改善,体育体制改革在探索中进行。
  其他 1950年,阿山人口稀少,全专区仅有5.62万人,各业凋敝,百废待兴。经过多年的恢复建设,1995年人口已有54.99万,人口密度为4.67人/平方千米。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90~1995年,阿勒泰地区职工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3.58%。1995年,城镇职工货币工资4465元。1990~1995年,农牧区人均收入增长11.14%。1995年,农牧区人均收入1135元。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