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克达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053
颗粒名称: 博克达山
分类号: I207;G634;F426
页数: 2
页码: 9-10
摘要: 千盘松径步凌虚,海涌云中画不如。
关键词: 光绪十八年 达摩祖师 湖南益阳 博格达山 光绪二十一年

内容

萧雄
  千盘松径步凌虚,海涌云中画不如。
  更有孤峰还隔岭,重重围住列仙居。
  博克达山,天山之一段也。自阜康南行十余里,入峡口宽只数丈。行半里许,则豁然平川,广至七八里。两山自千仑横出,西之脉势,低而略短。东则屹立如城,卒复逆行数里。大气围抱,抄至西山,之尾交错,以严门径。使北流之水,绕西而出,一入此间,已殊尘境。
  自此川行二十余里,两山忽近,中仅容溪。沿溪杂树丛生,塞于涧底。岸无路,唯觅径树中,如此者十余里,复稍开,展溪边可步。再二十里许,则截然崇峦,横阻于前,不能复入矣。但有清流奔赴,从石隙中出,石千仞壁立,一隙端直,若壁成。宽二尺余,下平于溪。远约百余丈,望之如复墙小巷。水出势宽。潺溪湍急,洞天异境,耐人流连者也。溪流大旱不竭,山外数百里土田,人民赖同滋养。山神多灵。乾隆间,列入祀典,名福寿山。但历来望祭,唯不能到。唯喇嘛诸人,从隙涉入者间有之。光绪七八年间,拟建祠山中。时楚军一营驻阜康,始乘暇于石左刊木,凿山成路。纤回数折,约二三里,达于层峦之半,复绕右转入,下小坡至溪边,即石隙之上游也。
  过溪再上五六里,远闻空中,声若殷雷,及上危坡俯瞰,其右则小海在焉。其南崖有瀑布,系山顶海中之水,穿山流入小海处,倾泻沸腾,闻于下界者也。路右新构一亭,濒悬崖下,临小海,望之战惧。左转逼上,重峦势峻。且远缓登至顶,则平坦广阔。再一二里抵庙边矣。今建祠于岸面,海南向祀山神龙王,招僧持之。海窄而前望颇长。以余概计,东西仅数里,南北不及二十里。而山僧云,周百余里。大约左右两山之后,海汊尚深耳,北以峰顶长坪为岸,其余三面大山,环之东之。山略低,西峙长冈。今亦构亭于顶,开路于万松之蹁,危斜直上,计十五里,其南面尤高,势若列屏,正当神祠。对岸山中,寒重五月,登至孤亭,必需棉服。然此时海上之山,雪消已尽,野草皆花。独南山外,秀出一峰。纯乎雪色,尖匀若削,耸矗云表,此方为博克达山之正峰也。自古不通人迹,闻杨果勇侯征西时,曾遣人探入,辄为猛兽所阻。今虽能至于海,再无从向前。近有僧人,裹粮越险,绕至对岸山巅,望其形势,据云此峰突起谷中,山之下周围平广若川。无从连属,罗城四绕,万岫摩天,皆危岩绝险。距彼约有二百里然。自海上瞻之,则宛如面前,隔山能见,已著其高,地复远离,更不知较海岸前山高几倍矣。
  相传为达摩祖师修炼处。夜望峰顶,雪中,时见有灯,议者以为佛光,奇哉!
  博克达之庙,初为领款者所修,甚湫隘时损土开路者,长沙徐汉臣提军,见短柱三楹,势将倾圮,不自安,因出资,于祠右里许高冈下择地斩木,平基鸠工,另建一所。负栋之柱,围期五尺。东向正殿九间,间皆九楹。两厢亦七间而山楹,山门恶具,宏敞坚牢。木土之役,虽多资所部勇夫,而费亦不少,可谓好善乐施者也。但深山绝顶,二三僧人守之,且无力补葺,又未免失之大焉。
  萧雄(1825~1893),字皋谟、又省雄,号听园山人,湖南益阳人。清代著名边塞诗人。其著《西疆杂述诗》编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光绪二十一年刊刻成书时,他已经客死长沙,终年六十八岁。
  《西疆杂述诗》自注中曾记述了天池景观。此文是清代数十种文献中记载博格达山和天池内容最丰富、记叙较全面、字数最多的一篇。从整个文字看,萧雄曾登临博克达山和天池,所记十分细致,除对名胜认真考证外,还对达摩面壁提出了质疑。

知识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本书系天山天池为核心视点的散文选,我们将以人文天池为起点,对大天山、大西域、乃至天山山脉两翼的整个中亚文化进行散射状的立体观照与解读。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我们期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发现,尽早在现有的自然天池景观的基础上,再造一个精神的天池,一座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历史文化丰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