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前进中的困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路上昆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085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前进中的困惑
分类号:
F323;F812;F426
页数:
5
页码:
3-7
摘要:
人类向和田进发的第一行脚印,曾记录下辉煌、伟大的拓荒史篇。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
人均年收入
和田人
昆仑山
和田地区
内容
人类向和田进发的第一行脚印,曾记录下辉煌、伟大的拓荒史篇。
公元前60年,西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于阗上了汉之版图。
东汉时期,于阗成为西域大国,势力范围超出了今天的和田地区。
于是,“玉出昆冈”被世人吟颂。
于是,有了“绢都”的美称。
于是,有了名扬天下的地毯。
近代以来,和田人民紧跟世界文明的步伐,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火电厂、水泥厂、丝绸厂、地毯厂、纺织厂都兴建起来了!然而和田只开发了一个产量有限的杜瓦煤矿,外地煤又因路远不好调进,一遇意外杜瓦生产不出煤,电厂停电,工厂无电,医院停水,学校关门,机关停班。和田发展面临困惑!
农业用煤,和田年人均仅在100斤左右!他们为了获得热能,将生命延续下去,不得不背上馕和水,带上斧头、铁锹和坎土曼(类似锄头的工具),赶上驴车踽踽驰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将斧头伸向红柳根。近处的砍完了,就向远处,更远处。寸草遮大风,一棵红柳能固一个沙包,连成一片的红柳能固一片沙漠。而失去成片红柳的悲惨不可想象。
和田、墨玉、洛浦3县,73万人,80%的人所用薪炭取自沙漠。采薪者不绝于路。每户每年需要薪柴20~30车,每人每年烧薪500公斤。墨玉县喀瓦克乡1天就有1700辆毛驴车开赴和田河古道采薪。
和田地区80%的人靠采薪解炊事之急。照此计算,每年要烧柴124万吨,按每500公斤取自1.5亩,每年毁掉植被100万亩!
处于世界第二大沙漠威逼之下的和田人一面是拼命植树,与风沙作顽强斗争,一面又无奈地挖掘固沙植被。采伐量为生长量的1倍以上。他们在为今日自己的生存而破坏子孙的生存条件!
当和田人民捧回许多植树奖牌奖杯之时,当中国三北防护林现场会在和田召开之时,当和田绿洲局部向沙漠扩展之时,一些居民还是被塔克拉玛干的风沙逼迫得无可奈何地向昆仑脚下南迁。
——烈日烤炙着沙漠,沙漠在高烧中昏厥休克。待第一缕风起,它就顺着拉运柴禾的车辙簌簌向人间疾行……拔起的是大树、电杆;摧毁的是庄稼、房舍;击乱的是羊群、是行旅。沙暴扫荡着塔里木,威胁所有生灵!
——巨风卷起尘沙把草场埯埋,把树枝打断,将羊只抛向天空。河床被滚沙淤塞,浊流横溢。马鹿在胡杨林里东奔西窜,胆颤心惊的人们紧锁房门。一切都颠倒翻覆,一切都唏里哗啦。风暴过后,浮尘充满大地,田园变成了荒漠。
——1986年6月19日18点,阳光突然被沙尘遮没,继而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10级左右的风刮了8小时,和田7县1市农、林作物全部受灾。其中,重灾棉田过半,重灾小麦达6%、玉米达10%,果树落果率在60%以上,损失牲畜4100多头,摧毁房屋200多间,刮断电杆700多根,死亡8人,失踪9人。
这不是科幻片的预言;这不是恐怖片的画面。这是20世纪80年代和田地区的几个真实片断!
据载:和田河走廊自然条件迅速恶化。两岸沙漠在强劲的风暴吹扬下,沙丘不断向河谷推移,不少地段已堆积15~20米高的沙丘和沙垄,堵积河床。公元5世纪繁荣一时的丹丹乌里克,其废墟距今绿洲20多公里。克里雅河下游的卡拉当格古城,离现在的和田约有200公里!车尔臣河下游的且末古城,离现在的且末100公里……
植被的破坏,瓦解了绿洲的外围防线,沙漠向绿洲侵袭,成了无敌的大军。历史学家只记录人们的互相杀戮、吞并,把覆亡归结为频繁的战争。其实,真正把这些古国连同屋宇、城廓和人民以及一切曾经美好地生活过的生物消灭的最凶残的敌人是沙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和田在加快步伐追赶“小康生活”,农业发展了,工业建设项目提出后,在可行性论证中都因缺煤缺电而暂缓建设。火电厂2号机组的建设,和田丝绸厂的扩建,和田棉纺织厂的扩建,和田浓缩葡萄汁厂的建设,毛纺织厂的建设都因缺煤、少电不能实施。和田经济面临困惑,自给率仅在10%左右,90%的财政支出靠国家补贴,地方财政困难,人民生活举步维艰,全区7县1市,就有5个县属贫困县。1985年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226元,为全疆倒数第二,全地区农民人均年收入180元,牧区200元以下的贫困户高达15.3户,占农牧总户数的56%,如按国家扶贫对象人均年收入200元以下的标准,贫困户还不止这个数。尤为严重的是全区人均年收入不足60元的困难户有3.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人均年收入在200美元以下者为贫困人口,照此算和田全属特困户)!
和田像一架老牛车在沙海中摇曳,颠波,危在旦夕!她往日的强盛早被别人超越。祖国母亲每年用大量财政补贴维持她的生活。
和田的生计,和田的发展需要煤。和田缺煤,但不是没有煤,而是有足够的煤待人们去开采利用。和田之南崛起的昆仑山,在它隆起的时候就为和田人民举起了一座叫布雅的煤山。它距和田百十公里,像和田玉一样让人眼红,让人振奋!把布雅的煤运出来,和田人民把如火的目光投向昆仑山!
1969年,修路指挥部成立。
1971年隆冬,和田、洛浦、策勒、墨玉4县民工肩扛钢钎铁镐、坎土曼,背驮棉被和食馕向昆仑山进发。路没修通,却赔上了5条人命!
第二次修路是1972年~1974年,500多名支边青年,耗资200多万元,117公里的公路只修了55公里便道。
1978年第三次修路,耗资300多万元,动用民工800多人,只将灰尘滚滚的公路便道推进到63公里处。
战胜大自然,超越昆仑山太难了!然而开发布雅煤矿势在必行!
人和大自然在拉锯、在拔河、在掰手腕!
1983年8月8日~9日,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和田,了解和田地区的经济建设情况,建议请部队帮助修筑。
1983年9月22日~25日,在天山独库公路竣工验收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求援:请修筑天山公路的部队帮助和田修筑和(田)布(雅)运煤公路。
历史的重担落到武警交通二总队五支队官兵的肩上!
1984年1月,修筑天山公路的五支队从天山南下和田,直插昆仑。和田地区领导、各界人士、各族人民,用锣鼓用列队欢迎,用烤全羊款待这些天山深处的“大兵”。他们把修筑和布公路的希望寄托在部队身上,把和田地区经济的发展寄托在和布公路通车、布雅煤炭的外运上。
知识出处
《路上昆仑》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书为报告文学和通讯作品集,反映武警交通部队艰苦奋斗造福于人的英雄事迹和不朽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