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茂同志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兵团史话》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7535
颗粒名称: 王恩茂同志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页数: 7
页码: 36-42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兵团人民永远怀念和崇敬的兵团首任政委、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不幸逝世。新疆各族人民怀念他,兵团百万军垦战士怀念他。

内容

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兵团人民永远怀念和崇敬的兵团首任政委、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不幸逝世。新疆各族人民怀念他,兵团百万军垦战士怀念他。
  王恩茂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立和发展建立了不朽功绩,他的英名将永载当代屯垦戍边事业的史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来自井冈山,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期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六两军。这支英雄部队南下北返,突围中原;转战华北、保卫延安;横扫陕甘、解放大西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屡建奇功。之后,部队在王震将军的指挥下,进军新疆,把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底,时任二军政委兼党委书记的王恩茂同志和军长郭鹏同志率领二军广大指战员,历尽千辛万苦,进驻南疆各地。南疆地区解放后,王恩茂同志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委员、中共喀什区委员会(后改为中共南疆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和喀什军区(后改为南疆军区)政委、党委书记,主持南疆地区的党政军工作。他认真执行党中央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的一系列指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在为二军党委起草的《关于进驻新疆今后任务的决定》中指出,现在已经进驻新疆南疆,主力已经到达指定的地区,我们也已开始由长期连续战争的环境转入和平建设的新时期。并率先转变工作重点和思路,把当时部队的任务定为保卫国防、巩固治安、加强整训、参加生产、群众工作5项。他牢记毛主席对驻疆人民解放军“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教导,带领广大指战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访贫问苦,发动各族人民投身到减租反霸、土地改革、民主建政的伟大历史变革之中。他带领广大指战员开展生产劳动,开荒种地,努力减轻各族人民的负担。这不仅恢复和振兴了南疆经济,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也为部队的屯垦戍边和兵团的成立做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国的西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把新疆作为颠覆分化新中国的重点。一小撮叛匪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多次发动反革命叛乱和暴乱,破坏新疆的社会稳定。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经济十分落后,各族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当时驻疆部队有20余万人,供给十分困难,尤其军粮难以解决。各族人民生活困苦,拿不出足够的粮食供给部队。奸商囤积居奇,运粮代价昂贵,有钱也无粮可买,部队吃饭成了大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时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和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和后来接任王震职务的王恩茂同志,率领一兵团二、六军,与起义部队和民族军一起,遵照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和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指示,从1950年起就动员了11万官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并取得了巨大成绩。部队参加生产头一年,粮食自给7个月,蔬菜、副食全部自给。第二年,粮食、蔬菜、副食全部自给,并有剩余的粮油支援地方。1952年4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中对此作了高度评价:“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经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的拥护。”王震、王恩茂带领部队生产实践,得到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肯定,为屯垦戍边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驻疆人民解放军部队既要建党建政和改造起义部队、巩固新生政权,又要消灭土匪、平息叛乱、保卫边疆、稳定社会。如果大量缩编,将会影响保卫边疆任务的完成;而要继续保持部队编制,又将给地方带来沉重负担。党中央高瞻远瞩,从稳定新疆、建设边疆、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驻疆部队“屯垦戍边”的重大决策。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发布整编命令,命令一部分部队转业参加边疆建设。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军区的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这支生产部队为后来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奠定了组织基础。
  1952年6月,王恩茂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和新疆军区代政委,主持新疆全面工作。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军队新的体制,并把部队生产纳入国家建设计划,需要建立一个新的领导机构,以统一领导新疆生产部队的工作。为此,王恩茂同志主持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于1954年7月15日上报了《关于新疆军区生产部队领导机构名称的指示》和《关于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请示》。8月6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同意。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六师,六军十六、十七师大部分官兵,二十二兵团全体官兵及五军大部分官兵约10.5万人集体转业,组建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陶峙岳为兵团司令员,王恩茂兼任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从此,在共和国的序列里新添了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转业的特殊“军队”,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开展大规模屯垦戍边的序幕,谱写了我国屯垦戍边史的新篇章。
  兵团成立后,王恩茂同志十分关心和支持兵团的建设与发展,始终把兵团放在自治区建设大格局中来通盘考虑和要求。兵团成立初期,王恩茂同志就提出要建正规化国营农场,要加快发展速度,支持兵团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交、建、商等各业,为新疆经济建设多作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兵团广大军垦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坎土曼,向亘古荒原、千里戈壁,向“死亡之海”的大沙漠宣战。指战员们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开渠引水,垦荒造田,建成了一片片绿洲、一个个农场、一座座水库、一条条渠道和林带。一大批军垦新城,诸如石河子、奎屯、五家渠、北屯、阿拉尔等,在戈壁深处,在沙海边沿上崛起。解放前,新疆没有任何现代工业,军垦战士们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军费和津贴费用来买机器、修厂房、建道路。仅仅两三年时间,就建成了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苇湖梁发电厂、六道湾煤矿、七一纺织厂等几十座现代化工矿企业,为新疆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关怀支持下,兵团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由成立时的17.5万人,发展到“文革”前的148万人,耕地面积1212万亩。兵团成为自治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
  王恩茂同志十分重视和注意发挥兵团在新疆经济建设中的力量。“一五”计划时期,新疆大规模经济建设受到能源、交通等基本建设的“瓶颈”制约,他力倡兵团当先行官、突击队,鼓励兵团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大办能源、水利、交通事业;要求兵团在新疆铁路、公路及城镇规划、大型工矿建设中,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完成任务。在乌库公路竣工时,他亲自到庆功会上讲话,充分肯定其对新疆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由衷表达对兵团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和感谢。50年代后期,国家计划修建北疆铁路,打通欧亚大陆桥,加快新疆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自治区党委把自治区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部署在北疆经济带。但当时自治区的粮仓在南疆,为调整当时新疆经济结构布局,王恩茂同志又把重担交给了兵团。根据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兵团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莫索湾、下野地、博州、塔城、北屯一带展开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开荒造田运动,建设了一批新的农业师局、团场和军垦城镇,建成了北疆粮食基地,从根本上扭转了自治区南粮北调的局面,有力地支持了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独山子等地的工业建设。1960年10月中旬,他到石河子垦区视察,在石河子召开的兵团北疆地区各农业师干部大会上,他赞扬了农七师、农八师粮食增产的贡献很大,尤其对兵团的“好道路、好条田、好林带、好渠道、好居民点”的基本建设十分赞赏,认为规划得好。后来他把“五好”建设的典型经验,作为自治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面推广到自治区的广大农牧区。他指出,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他勉励兵团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帮助地方搞好“五好”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兵地同步发展、共同繁荣和进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热情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王恩茂同志领导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持下,到60年代中期,兵团的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创造了兵团事业的第一次辉煌。王恩茂同志对兵团取得的每一点成就,总是由衷地感到高兴,热情肯定,大力宣扬。1966年1月18日,他发表了《向兵团学习,坚持兵团方向》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兵团方向,表扬了兵团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创造精神,号召各行各业向兵团学习。王恩茂同志对兵团的鼓励和宣传,引起了社会对兵团的广泛关注。当时兵团就像一颗璀璨的新星,跃上了共和国的天空。新闻媒体向这里聚焦,“边疆处处赛江南”的歌声传遍神州大地,兵团一时成为全国各地有志青年施展才华和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方方面面的参观者、访问者络绎不绝。王恩茂同志先后陪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兵团视察。1965年7月5日,周恩来、陈毅到兵团石河子垦区视察,给了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巨大的鼓舞。周恩来还专门召见兵团第二政委张仲瀚同志了解兵团经验。后来国家从新疆兵团抽调大批干部到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或生产建设师。
  正当兵团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王恩茂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被迫离开了新疆。“十年动乱”,人心涣散。兵团生产急剧下降,财务亏损严重。由于种种原因,兵团被撤销。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撤销兵团是错误的。王震同志深谋远虑,提出恢复兵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从新疆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批准恢复兵团。1981年10月11日,党中央决定调时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恩茂同志重返新疆工作。赴任前,王恩茂同志去邓小平同志处聆听对新疆工作的指示。邓小平同志作了重要指示,其中一点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恢复。”王恩茂同志深刻领会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1982年6月1日,兵团恢复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王恩茂同志到会讲话,他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兵团的成长历程,高度评价了兵团在自治区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巩固边防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加快兵团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兵团恢复以后,王恩茂同志一直十分关心兵团改革发展的形势,关注兵团取得的每一点成果。他不顾年老体弱,深入兵团垦区视察、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在兵团三干会上,他向兵团、师局和团场主要领导传达中央关于和平发展的重要精神;在兵团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他对兵团国内生产总值翻三番发表重要的意见;在庆祝兵团成立30年的庆祝会上,他如数家珍般回忆兵团发展成长的每一段历史和建设经验;在兵团边境农场现场会上,他不辞辛苦赶到伊宁,向屯垦戍边的老兵致敬,为边境农场的发展出谋划策;在他年过八旬时,当田歌创作的《兵团组歌》在北京保利大厦首演时,他早早赶到剧场看演出,反映出他对兵团事业的一往情深。
  王恩茂同志始终把兵地团结、民族团结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他逢会必讲民族团结、兵地团结。1959年10月,在兵团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就要求兵团从国家和自治区的全局出发,搞好兵地团结,“兵团支援地方,地方支援兵团”,才能把新疆的事业建设好。正是在王恩茂同志的倡导和带领下,兵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兵地团结史。兵团创业之初,地方政府和各族群众积极帮助兵团勘测荒地,寻找水源,为兵团提供种子和农具,介绍生产经验,帮助部队渡过生活难关。兵团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新疆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兵团广大职工也牢记毛泽东主席“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指示,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把帮助地方和兄弟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各方面的共同进步,当作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历史重任。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兵地团结,兵团才能更好地发挥发展繁荣新疆、保卫稳定新疆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新疆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兵团始终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的重要作用,坚定地站在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前列。兵团有58个边境农场,镇守着祖国2019公里边境线,与人民解放军一起担负着守防任务,构筑了牢固的国防屏障。兵团时刻牢记党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坚持劳武结合,卫土守边,在新疆历次重大军事和政治斗争中,都发挥了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1962年“伊塔事件”后,兵团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迅速集结部队赶赴边境地区,维护边境秩序,实行“三代”。为了维护边境的稳定和边防的安全,长期驻守,巩固边防。王恩茂同志按照中央军委的批示,迅速以自治区党委的名义批准了兵团党委关于建立边境农场的报告,在边境线上建起了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境农场带,在防止潜出潜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印自卫反击战时,兵团积极支前,担负了西线运输任务。1968年,当霸权主义侵犯新疆巴尔鲁克山时,兵团边境团场民兵挺身而出,奋起抗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兵团的民兵,不仅协助军队镇守边关,是战时兵员补充的来源和后勤保障,而且是处置突发事件和平暴制乱,粉碎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政治图谋的强大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兵团同自治区各族人民一起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为祖国的强大和边疆的巩固作出了新的贡献。
  我们尊敬的王恩茂同志离开我们走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对兵团地位和作用的卓越思考。他将兵团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他教导兵团要永远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不辱历史使命。他以其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经验和深远的历史眼光,把兵团屯垦戍边的事业放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框架中,放在国际国内政治斗争大格局中去考察,去定位,把兵团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为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的“四个重要力量”的著名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屯垦思想,在我党及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兵团242万人民将永远把这“四个力量”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
  (刊于《兵团建设》2001年第5期)

知识出处

兵团史话

《兵团史话》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7

《兵团史话》在对历史的回眸中展现了兵团的发展历程。为新中国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兵团人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过去有,今天仍在延续。在与时俱进的奋斗中,兵团精神必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化作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