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兵团史话》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7533
颗粒名称:
页数: 5
页码: 27-31
摘要: 早在1949年3月,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其间,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中央首长专门接见了王震同志。当毛主席讲到仗不久就要打完了,很快就要转入经济建设时,王震拿出自己起草的报告递到毛主席的手里,说:“我们的想法全在这里,我们要求到需要我们的边疆去。新疆各族人民需要我们去解放,祖国的边疆需要我们去开发建设,发展经济。

内容

早在1949年3月,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其间,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中央首长专门接见了王震同志。当毛主席讲到仗不久就要打完了,很快就要转入经济建设时,王震拿出自己起草的报告递到毛主席的手里,说:“我们的想法全在这里,我们要求到需要我们的边疆去。新疆各族人民需要我们去解放,祖国的边疆需要我们去开发建设,发展经济。”接着,他又豪迈地向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动请缨率部进军新疆。毛主席听后高兴地说:“我料到你‘王胡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的。”实际上,毛主席那时就批准了他的进疆计划。毛主席鼓励他,要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英勇奋斗,克服任何艰难险阻解放新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1949年6月,王震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扶眉战役进军甘肃,夺天水,取临洮、临夏,后克西宁,解放青海。9月,王震将军率部翻越冰雪覆盖、高寒缺氧的祁连山,直插河西重镇张掖、酒泉,逼近新疆大门,对促使新疆和平起义起了决定性作用。10月5日,第一兵团在酒泉召开进军新疆誓师动员大会,宣布向新疆进军的命令。随后,王震将军率领二、六两军进驻新疆全境,使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为解放大西北、巩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进疆初期,军队的处境异常困难,部队吃饭是个突出的大问题。当时立足未稳,外有敌人,内有土匪,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凋敝,人民群众生活相当困难,老百姓根本拿不出粮食供部队食用。若从外运粮,仅运费就高于粮价的7至10倍。吃进口粮食又没有外汇。部队吃粮要向私商购买。当地的巴依、伯克、反动头人有粮不卖,而卖粮的商人只要银元。因此,每月要用飞机从北京运一趟银元来购买粮食。有一次,军区后勤部甘祖昌部长到北京向周恩来总理要银元,周恩来总理把银元交给甘部长时再三说:“人民解放军驻守边疆,保卫边疆,长期靠别人吃粮自己不生产是不行的。”
  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同志,创造性地执行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生产队的指示,1950年1月16日,他在新疆财经委员会上作《关于新疆军队生产建设工作的方针与任务》的报告中指出:“驻疆部队一面守卫祖国边防,警卫新疆全境,肃清土匪特务,严防间谍和反革命分子的阴谋破坏;一方面从事生产建设,克服财政困难,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为此,首先要发展农业生产,依靠全体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土地,就地取得生活资料。”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发布了大生产的命令,规定除担任祖国边疆警卫、城市卫戍勤务者及两万运输部队和后勤机关人员外,组织发动10万至11万人到开荒种地的生产战线上去。于是,部队全体官兵在王震将军的亲自率领下,发挥我军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忠实地执行毛主席屯垦戍边的政策,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展了大生产运动。1950年,驻疆部队在没有房子住,工具不足,没有蔬菜吃,用盐水下饭,断粮时有发生的艰苦困难情况下,当年开荒85万亩,完成计划开荒面积的141.7%,生产粮食3427万公斤,收获棉花37.5万公斤,代农民上缴粮食500万公斤,当年部队粮、油半自给,蔬菜肉类全部自给,使驻疆军队的开支降低到仅为关内军队开支的五分之一。
  1951年2月5日,王震同志在六军党代会上作了《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斗争方针与任务》的报告。他说:“我们远戍边疆,国防军就必须肩负武器,手持(生产)工具,为保卫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永远驻下来。因此,就不能不转为劳动军状态。”
  为此,新疆军区制定了《三年(1950-1952)建设工程计划书》,主要内容是,在工业方面,从重工业的钢铁、水泥、电力及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如纺织、面粉、制糖等做起;在农业方面,除了保证部队所必需的粮食、蔬菜、油料、水果外,逐步扩大棉花、甜菜、烟草等工业原料的生产,建立农业机械化集体农庄以示范于农民;在水利方面,建立永久性水利工程,解决部队和附近农民灌溉用水;在畜牧业方面,必须保证部队本身足够的肉食供应,在改良畜种、组织新式牧场方面树立楷模,以示范于牧民。
  1951年,部队新开土地10万亩,耕地面积达97万亩,播种面积达89.57万亩,粮食总产8913.2万斤,棉花(皮棉)111万斤,油料390余万斤,牲畜存栏34万头,家禽4.5万余只。
  这一年,驻疆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和家属,节衣缩食,艰苦奋斗,节约经费投入建设,把个人节省下来的津贴费投入合作社集资办工厂,使新疆历史上的第一批新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先后诞生,八一钢铁厂、七一纺织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六道湾煤矿、苇湖梁电厂、乌拉泊水电站、八一面粉厂等,次年陆续投入生产。
  以上工程投资总额9642亿元(解放初期新疆币),为1950年厂、矿总资产126亿元的80倍,其中8162亿元是部队指战员节衣缩食集资的。这些厂、矿连同商贸、交通运输(汽车600辆),到1952年,根据中央《关于整顿新疆财经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部无偿移交给了地方,为新疆的经济、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部队3年来艰苦创业劳动,到1952年,已播种162万亩,收获粮食1.9亿斤,皮棉669万斤,油料977.4万斤,部队主、副食全部达到自给,不向国家要一粒粮。而将国家供给的经费拨入军人合作社,作为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基金,既减轻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负担,又使部队生活得到了改善。由此,融洽了军民关系,加强了边疆的民族团结,这一切得到了毛主席、党中央的高度肯定。
  遵照毛泽东主席1952年发布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新疆部队即着手进行整编,到1953年6月整编结束,将原有的驻疆部队划分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两大序列。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屯垦戍边”的指示,经王震同志建议,在王恩茂同志的努力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富有创造性的新型部队在祖国西陲边疆诞生了!1954年报请中央军委并获批准:由王震同志率领进疆人民解放军一兵团大部、二十二兵团全部和原为新疆民族军的人民解放军五军的大部,就地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从成立之日起,就在王震将军的直接关怀下,忠实地执行毛泽东同志“为各族人民办好事”的指示,充分发挥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机械化国营农场的优势,从科学技术、文教卫生、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努力为各族人民谋利益、办实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为保卫祖国边防、维护社会治安作出了巨大贡献。兵团组建之前,所属部队就在王震将军直接指挥下参加了平息叛乱,围剿乌斯满、尧乐博斯匪帮的战斗,维护了新疆解放初期的社会治安,稳定了新疆局势。屯垦戍边,筑起了坚固的国防屏障。在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作战中,兵团全力以赴,组织运输力量支援前线,担负了部队后勤运输供给任务,完成6309吨运输量,保证了反击战的胜利,受到了新疆军区的表扬和嘉奖。同年4月,在外部分裂主义势力的预谋策划下,发生了“伊塔事件”,使沿边基层政权组织和生产受到严重破坏。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兵团迅速抽调干部战士17560人奔赴出事地点,设立边防哨卡、检查站和巡逻点,日夜守卫在边境线上。“伊塔事件”平息后,根据自治区党委要求,兵团对边境地区实行代耕、代牧、代管,迅速稳定了社会秩序,恢复了当地生产。接着,组建了三十多个边境团场,形成了一个纵深30公里的连线成片的边境农场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新疆与多国接壤,有绵延5400多公里的国境线,兵团所辖就达2019公里。长期以来,战斗在边境一线的兵团广大军垦战士坚决执行党的边防政策,采取以民对军的方式,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抗击霸权主义的扩张,维护了新疆的稳定,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知识出处

兵团史话

《兵团史话》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7

《兵团史话》在对历史的回眸中展现了兵团的发展历程。为新中国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兵团人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过去有,今天仍在延续。在与时俱进的奋斗中,兵团精神必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化作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