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别人剩下的残羹剩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的塑造》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4056
颗粒名称: 不喝别人剩下的残羹剩汁
页数: 4
页码: 15-18
摘要: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能按你原先的设想去进行教学的现象。如果教师不能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即使你有“一桶水”,也难给学生“一杯水”。这就有了如何给学生“一杯水”的学问和艺术。有一天,我正在与学生讨论《项链》一文的结尾问题。一个学生说:“作者在《项链》结尾中安排玛蒂尔德和佛来恩节夫人在极乐园见面,并且使她知道了自己通过十年的艰辛,终于还清了债务,其实只不过是为了一挂伪品——至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

内容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能按你原先的设想去进行教学的现象。如果教师不能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即使你有“一桶水”,也难给学生“一杯水”。这就有了如何给学生“一杯水”的学问和艺术。有一天,我正在与学生讨论《项链》一文的结尾问题。一个学生说:“作者在《项链》结尾中安排玛蒂尔德和佛来恩节夫人在极乐园见面,并且使她知道了自己通过十年的艰辛,终于还清了债务,其实只不过是为了一挂伪品——至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作者到此嘎然而止,真是含意深刻,耐人寻味。高就高在作者妙笔生花,妙就妙在对玛蒂尔德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辛辣嘲讽。”可是当我正准备小结时,突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这种看法,我反对,这种见解只能说是抓了皮毛,丢掉了本质,是混淆真假,是非不明!”听了他的话,同学们都吃惊地看着他。对《项链》的结尾是有争议的,可以说是众说纷云。我看了许多参考资料,知之不少,可以说具备了“一桶水”了吧?但在教这一课时却碰了“钉子”。因为当时我觉得大多数参考书倾向前一个同学的意见,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不想把学术上的争论讲得太多。可是经过后面这个同学一提,我深深意识到,我没有给好学生“一杯水”。因为当今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细嚼慢咽,萧条庭院式的教学格局了,他们急需要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既然提出了异议,我便相机引导,“点燃思维的导火线”。大家都知道,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门扉的金钥匙,有了矛盾才能引起思维的火花,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所以我鼓励这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大胆地说:“尽管很多参考资料都认为,莫泊桑嘎然而止的结尾是对玛蒂尔德的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更辛辣的讽刺,但是我觉得这种观点太偏激,对玛蒂尔德也太不公平了。我们80年代的青年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接着他从课桌抽屉中拿出1988年第6期《中学语文教学》,文题是《〈项链〉三辨》,作者是江苏如皋教师进修学校张汉清、方弢老师。我欣喜地说:“很好!你给同学们讲讲。”这个同学接过杂志说:“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是因为他们说得有道理。”随即他捧起杂志读了两段:
  一、应该由佛来恩节夫人的假项链推知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玛蒂尔德所借的项链,是从她有钱的朋友的首饰盒里精心挑选的,看起来珠光闪烁,精美绝伦,她戴着到那个舞会上去,确也仪态万方,眩人眼目,出足了风头。有谁知,这串项链竟是假的!尤其是这串项链来自佛来恩节夫人,岂不是有力地揭露了这位朋友在优越富有的外表下掩着何等虚伪的本相!玛蒂尔德所念念不忘的那个舞会,看起来珠光宝气,豪华威严,又有谁能分得清这当中有几许真相,还有多少伪装?这串假项链仿佛是神奇的聚光镜,它通过艺术的折射,把资本主义社会表面豪华、内里虚伪的本质,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怎么能把这样巧运匠思的结尾简单地判为对玛蒂尔德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更加辛辣嘲讽呢?如果真是这样,这篇不朽的作品还能有多大的社会意义呢?
  二、应该从玛蒂尔德与佛来恩节夫人意外相逢中认清她的悲剧症结所在。
  我们并不否认,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如前所述,这是由于她的阶级地位和出身于那个特定的社会所决定的,即使她想以色相为资本去实现“梦想”,也是那个社会普遍心理的集中反映。关键是她丢失项链之后,决定赔偿,她茹苦含辛,十年之后那么天真地把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告诉佛来恩节夫人——她原来是个老实人!以前的所谓虚荣、鄙俗、自私等等,只是万恶的社会意识毒害了她,症结在于她处处求真:她无阶级分野,将当时宣扬的妇女的“出身”、“资格”论信以为真,这样才以佛来恩节夫人为目标,那么梦寐以求的吧?她丢失项链之后,既没有想到所借的项链可能有假,更没有想到来弄虚作假。她借债、辛劳,赔给人家货真价实的项链;她还清债务后再遇老友,竟然天真如实相告,没有丝毫讳忌……社会处处假,她却件件真,怎么能不酿成悲剧呢?所以末了的揭示真相,与其说是更加辛辣地嘲讽玛蒂尔德,还不如说是更加辛辣地嘲讽佛来恩节夫人,嘲讽那腐朽没落的社会。
  同学们无不深感兴趣地听着,想着,有的同学还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我也深深地被这个同学慷慨激昂的话和这两段文字所打动,他们的确很有见地,比一般参考资料论述得更深,与《项链》作者的意图无疑是吻合的。于是我把这两段话作为石料场炸山取石的“引捻儿”,引导、点拨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学们的思维导火线被引发了,所以同学们发言颇为主动积极。开始还有些争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对玛蒂尔德这个人,应该放在那个特定的社会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玛蒂尔德不是作者讽刺的主要对象,而相反作者意在用她的纯真来反衬资本主义的虚伪。在讨论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鉴赏分析能力,对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从政治思想上来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是一次再认识。对那些崇洋、自卑总觉得资本主义社会什么都是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什么都落后,盲目倾慕所谓的蓝色文明的同学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这样的课,老师给学生的这“一杯水”就不仅是老师拥有的“一桶水”的知识,而还包含着方法和德育了。

知识出处

美的塑造

《美的塑造》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2

王德珍同志将她已发表过的近四十篇文章进行了一番整理、润色,集成《美的塑造》。本书所集文章,论述了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规律及如何搞好教学、启迪学生“美”的思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