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刻钟”和“一辈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的塑造》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4054
颗粒名称:
“一刻钟”和“一辈子”
页数:
3
页码:
10-12
摘要: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节课能表现教师的修养。魅力是思想文化修养在社会行为中的自然流露,是经长期陶冶、锤炼、积累而形成的个体修养,是教育教学才能的核心。教学教育效果显著的教师,是因为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知识和经验是教师魅力和教学魅力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就不会有很高的能力,更不可能有什么魅力。教学教育的艺术能力和机智是在教师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内容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节课能表现教师的修养。魅力是思想文化修养在社会行为中的自然流露,是经长期陶冶、锤炼、积累而形成的个体修养,是教育教学才能的核心。教学教育效果显著的教师,是因为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知识和经验是教师魅力和教学魅力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就不会有很高的能力,更不可能有什么魅力。教学教育的艺术能力和机智是在教师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永不停息地抓紧扩大知识领域,更新和充实经验的教师,他们在教学教育工作中总是挥洒自如,机智巧妙。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且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十分旺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刻苦钻研专业科学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扩大知识视野。通过不懈的努力,勤奋的准备,打好基础,建构丰富的魅力的内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课后,大家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少时间,他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实的准备,大约只用了一刻钟。”这个“终生备课”,就是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很多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废寝忘食,锐意追求,非常注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由于未雨而绸缪,临到备课时,对课文的内容早已胸有成竹,找资料左右逢源,源远流长,课堂授课也就能够做到有声有色,教学魅力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一刻钟”和“一辈子”的辩证法。
教学实践中,我也在尽最大的努力,平时注意学习、积累杯杯活水,汇之满桶水,用以备课时拈来就用,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具有“一桶水”,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一杯水”讲活。如在《庖丁解牛》中出现一个“硎”字(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和《劝学》中出现的“砺”字(金就砺而利)、还有“砥”字。这三个字都是磨刀石的意思,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再如“雕”、“琢”、“刻”、“镂”都有刻的意思,那么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如果备课时考虑不细,钻研不深,平时又不注意词义的辨析,就讲不清它们的细微差别,甚至学生问到你,你就会张口结舌,这不仅会丧失魅力,还会当面出丑。相反,如果你平时学习认真、积累丰厚,就能厚积薄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备课时再加上反复比较、推敲,就会很快辨析出词义的差别:“硎”是磨刀石的通称;“砥”是细磨刀石;“砺”是粗磨刀石。“雕”一般是指在石上“刻”,如“石雕”;“琢”一般指在玉上“刻”,如“玉不琢不成器”;“刻”是指在木上“刻”,如“刻舟求剑”;“镂”是指在金属上“刻”,如“金镂饰片”。这样只需三言两语就能把它们的细微差别讲得一清二楚。做到老师讲得不枯燥,学生听得有兴趣,教学魅力也就随之而出,而魅力对学生又是一种感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在社会行动中,有一种模仿新异的倾向。当这种新异的东西和自己关心的事物结合起来时,模仿就更具有感染力。”所以说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这种没有说教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对科学知识要求得深解,必须有认真的态度,勤奋学习的品格和刻苦奋进的意志。这种“渗透”能使学生自觉地把社会和学校的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动机,对科学知识的探求也会力争探幽求微,一丝不苟。所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水平,道德标准,勤奋刻苦精神都很敏感,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占据他们的心灵,渗透德育。
知识出处
《美的塑造》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2
王德珍同志将她已发表过的近四十篇文章进行了一番整理、润色,集成《美的塑造》。本书所集文章,论述了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规律及如何搞好教学、启迪学生“美”的思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