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营农场管理要照顾农业生产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809
颗粒名称: 三、国营农场管理要照顾农业生产特点
分类号: A849;F426;F323
页数: 4
页码: 105-108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是一种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学。因此,当时的农垦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主要是借用了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等级工资制等典型的工业企业管理方式;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又出现了“劳动不要定额”、“工作不计报酬”、“大兵团作战”等所谓的“共产主义”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式没有能够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点,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基层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垦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国营农场 内部管理 农垦企业 农业生产 邓小平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是一种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学。因此,当时的农垦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主要是借用了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等级工资制等典型的工业企业管理方式;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又出现了“劳动不要定额”、“工作不计报酬”、“大兵团作战”等所谓的“共产主义”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式没有能够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点,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基层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垦企业经济效益。关于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区别以及要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管理,邓子恢在1962年有一段很好的论述:“拿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作比较:第一,工业是集中的,农业是分散的,农场也还是分散的;第二,工业是室内作业,农业是野外作业。野外作业就受自然条件影响,季节性、地区性大;第三,工业是机器操作,而我们的农业,现在还是靠手工操作,两只手,四只脚,个别地方加上四只轮子。我们的农场,基本上也是半机械化的,有些农场还是以人、畜力经营为主,高度机械化的农场还没有;第四,工业生产周期性短,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却很长,农作物的生长期,最少也得几十天,一般的需要一百多天,冬小麦更长,要二百多天。林业生产则更长,如橡胶,最早的是六年割胶。这就是说林业是多年生的,农业是当年生的,手工业是当天生的,工业是当时生的,这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农业是野外作业、手工操作、周期性长,所以农业生产要‘包’,不‘包’责任制就建立不起来。为了鼓励生产,超产要奖,但有奖必有罚,因为光奖不罚,责任就不明。”①
  邓子恢的这一思想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1962年5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国营农场问题,谈到如何发挥好农垦企业的优越性时,他指出:“农场以两级制为好,除了大型农场外,一般不要搞三级制。核算单位可以划小一点,要照顾到农业生产的特点。”②农场要实行“包、定、奖”责任制。随后,在国家颁布的《国营农场工作条例》(草案)中较为明确地体现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条例》规定:“国营农场内部的管理,一般地分为二级:(1)农场;(2)生产队。规模较大的农场,如果对生产有利,也可增设分场或管理区,作为场部的派出管理机构,不作为一级。”③“生产队是农场的基层生产和包产单位,对农场实行生产、财务任务总承包,在农场的领导下直接从事生产,实行直接成本核算。”④《国营农场工作条例》(草案)颁布后,国营农场在调整过程中,按照邓小平的有关要求,一方面从过去的三级管理向二级管理过渡,以精简非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减轻企业负担,扩大生产队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对生产队推行“包、定、奖”的责任制,以增强其责任心和提高它们的生产积极性。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当时“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邓小平关于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思想没有能够在农垦系统得到彻底的贯彻。特别是“包、定、奖”的生产责任制,在毛泽东强调要重视阶级斗争和反对当时经济领域的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三自一包”的形势下,没有能够在农垦企业得到普遍推广。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和职工的责任心,成为提高经济效益、促使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企业内部管理2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再次提出要加强企业管理。1978年,他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再次指出:“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管理方法学习。”“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①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1979年农垦部颁布的《国营农场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再次肯定了1962年邓小平关于加强农垦企业内部管理的指示,规定:“国营农场内部的管理体制,一般实行农场和生产队两级管理,两级核算。个别规模大的农场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②“为了充分发挥基层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农场对生产队应实行定、包、奖的制度。”③根据邓小平关于国营农场要考虑农业生产的特点,划小核算单位的思想,国营农场在改革的过程中,吸取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从1983年起逐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对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中发[1986]8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农垦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把在农村改革中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全民所有制的特点加以运用,划小核算单位,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结构,从根本上改革农垦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即发挥大农场的优越性和机械化的优势,又调动小农场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农场的劳动力潜力和资源潜力,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④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紧紧围绕着加强农垦企业内部管理这一重心,在建立责任制上大做文章的思想,适应了农业生产特点的需要,促进了农垦企业的发展。

附注

《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509~510页。;《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535页。;《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542页。;《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546页。;《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955页。;《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957页。;《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1983~1990年,第293页。

知识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一书准确界定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含义,客观描述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历史发展,如实反映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内在逻辑,全面概括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基本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