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邓小平农垦思想的酝酿和初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772
颗粒名称: (二)邓小平农垦思想的酝酿和初创
分类号: A849;D61;F426
页数: 5
页码: 7-11
摘要: 1957年起,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毛泽东在10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重新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8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轻率地在全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接着是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关键词: 国营农场 包产到户 毛泽东 邓小平 生产关系

内容

1957年起,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毛泽东在10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重新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8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轻率地在全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接着是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1962年9月,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进一步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根据这个理论,1963~1965年在我国部分农村和城市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1976年在全国城乡开展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党、国家和人民蒙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损失。
  邓小平为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坚持党的八大的正确路线,提出了一些和毛泽东的“左”的错误观点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符合我国实际,它们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初创。邓小平这一时期提出的农垦思想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
  1957年4月,邓小平指出:“今后的任务是什么呢?革命的任务还有一部分,但是不多了。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我们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一切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奋斗。这就是我们今后很长时期的任务。”①经济建设既然是全国的主要任务,当然也是社会主义农垦事业长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
  2.发展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垦事业的基础和根本产业。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农业。1943年7月,他提出发展农业是发展生产的重心。1958年,我国农业大丰产,但由于秋收时受大炼钢铁的冲击,很多农副产品没有收回来,结果丰产年变成了减产年。1959年,全国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5月19日,邓小平主持党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北京市场供应问题。邓小平说:“吃穿问题基本上是农业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建设规模和7亿人口生活的真正东西是农业。要讲政治影响,究竟是工业完不成1800万吨钢影响大,还是农业问题引起市场供应紧张影响大?我看还是农业问题影响大。国内外反映多的也是这个问题。这一脚踩不稳,会天下大乱。要把注意点转到农业上来。我们总的方针是把农业踩稳。过去没有踩稳,农业上不来,出口有困难,大城市供应紧张,人心不安。今后在对劳动力、运输等方面的安排上,凡是影响农业的,要照顾农业。解决猪、鸡、鸭和其他副食品生产供应问题,长远的措施是建立生产基地。我主张在全国交通要道建立基地,猪、鸡、鸭的生产供应基地,用上几年功夫就可以建立起来。”①1962年7月,邓小平讲农业的重要性时说:“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从恢复农业着手。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②1963年8月20日,邓小平在《立足现实,瞻望前途》一文还指出:“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从长远看会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我考虑,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工作的重点,必须按照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适当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当然是低水平);工业本身必须着力解决基础工业薄弱的问题。”①我们应该按照邓小平的指示,牢固树立农业是基础的指导思想。
  3.生产关系要有多种形式,哪种形式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恢复农垦生产,首先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怎样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邓小平认为生产关系应实行多种多样的形式,应使“包产到户”、“责任到田”合法化。他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②他还引用刘伯承经常讲的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并说:“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现在看来,不论工业还是农业,非退一步不能前进。”③因此,他的结论是:“在农村,还得要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要承认多种多样的形式。照我个人的想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比较好。”④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蕴含着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和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思想,与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和农垦的改革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因而是邓小平农垦思想初创的突出表现。
  4.允许实行“包产到户”。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1962年7月,邓小平大胆地提出了“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到田’、‘五统一’等等。以各种形式包产到户的恐怕不只是百分之二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应该‘百家争鸣’,大家出主意,最后找出个办法来”。①他认为:“有些包产到户的,要使他们合法化。”②邓小平倡导的以“包产到户”和“五统一”两者兼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国营农场改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因而他的这一思想的形成,应当视为邓小平农垦思想酝酿和初创的重要标志。
  5.国营农场要全部作为出口产品基地。
  1959年,国家为了从国外购买急需的粮食和机器,必须出口外国需要的农畜产品,以换回外汇。国家决定把一部分国营农牧场建成出口基地,直接为外贸提供货源。1959年3月,邓小平在听取农垦出口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全民所有制国营农牧场和劳改农场,凡能生产合乎出口需要的产品的农场,都不打杂,全部作为出口产品基地,专门生产出口需要的大豆、油料、花生、猪、牛、羊、鸡、鸭、鹅、肉、蛋、奶制品等农畜产品,并且使供应出口的产品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③这是后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要把农垦企业建成“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思想的前奏。根据邓小平的指示,1959年,国家农垦部成立了出口产品经销机构,直接抓直属垦区的出口工作。
  6.国营农场一定要管理好。
  1962年5月15日,在党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讨论国营农场问题时,邓小平对管好国营农场的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国营农场的家当已经不小,就是没有管好,看来是管理问题。农场是非办不可的,是有发展前途的。苏联现在也走这条路,看来也没有管好。是否世界上的农场都要赔钱?要搞多种经营。农场是有优越性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它的优越性。”
  “要总结经验。这几年农场工作哪些做对了,哪些做得不对,有何经验教训,今后应该如何做,要好好总结一下。”
  “农场必须有几定,有定员、定额和责任制、经济核算制,才算办企业。”
  “农场以两级制为好,除了大型农场外,一般不要搞三级制。核算单位可以划小一点,要照顾到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场一定要集中管。集体所有制单位要分开单独核算。”
  “机关农场也要写进条例去,要写清楚,机关农场也要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但机关必须有所得。国营农场连同机关农场、华侨农场,以及劳改农场,总共有一亿亩土地,是个大财富,一定要管理好。”①在这里,邓小平指出的国营农场要实行多种经营,要实行几定,要实行企业管理,要划小核算单位,要集中管理农场,要单独核算、自负盈亏,这些都是管好国营农场的宝贵经验,至今仍然值得借鉴。邓小平的这次讲话,对我国国营农场的工作作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最为系统、详尽的指示,其中包含了许多他在改革开放以后加以阐发完善的思想萌芽,因而可以看作是邓小平农垦思想酝酿和初创的最显著的标志。

附注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1页。;金羽主编:《邓小平思想宝库》上卷,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541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5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4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4页。;《当代中国的农垦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00、461页。;《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535页。

知识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一书准确界定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含义,客观描述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历史发展,如实反映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内在逻辑,全面概括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基本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