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登云的故事(纪实故事)》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724
颗粒名称: 这不是传说
分类号: D262;D261;R197
页数: 4
页码: 10-13
摘要: 午饭起身时,阿尔孜·艾提库力蓦然翻了白眼,一头栽倒在毛毡上死了过去,吓坏了全家人。
关键词: 吴登云 农业学大寨 县医院 卫生员 农牧民

内容

午饭起身时,阿尔孜·艾提库力蓦然翻了白眼,一头栽倒在毛毡上死了过去,吓坏了全家人。
  一时间,惊叫声、哭喊声,就震得土屋顶“扑簌簌”落了灰,土院里的老牛也“哞哞”叫起来……
  阿尔孜感觉肚子疼(腹部)已经好多天了。刚开始阿尔孜以为吃啥不合适,没在意,心想忍忍就会好。
  大山里的牧民看病难,有个头疼脑热、跑肚拉稀的毛病,咬牙抗一抗也就抗过去了。
  过后却越来越不对劲,疼时肚里像两只犟牛抵架,顶着痛拱着疼,咬得牙根儿发麻也觉抗不住。
  乡里的卫生所只有一个卫生员“巴郎”。
  家里人惶惶去叫了,卫生员“巴郎”来看过后说是“阑尾炎”,留了些止痛药片。又说,这病还是到县医院“割一刀子好”。
  阿尔孜心想有几片药吃,兴许就慢慢好了呢。
  阿尔孜吃了药,仍不见好。
  疼时更觉揪心摘肺,肠如刀割。
  家里人又心疼又愁苦,就说,吴医生咋不来呢,他给你看看就好了。
  吴医生是县医院的吴登云医生,每年都要来吉根乡巡诊,阿尔孜一家人都认识他。
  阿尔孜疼得脸煞白,半晌才说声“对”。然后扳着指头算算,又说,吴医生开春就会来,快了。
  那时,大山里的牧民对“药片片”有种近乎“崇拜”的心理。阿尔孜把剩下的药片全吃了,便觉得自己还能“抗住”。
  阿尔孜又抗了几天。
  这天午间,家里人烧了奶茶,又用舍不得吃而存了许久的一点大米,煮了碗“西仁古奴奇”(柯尔克孜语,用米加酥油煮的一种稀粥),想让日见病弱、一晌午疼得“吭吭哧哧”的阿尔孜添点“抗病”的力气。
  家里扶他起身时,半坐未稳的阿尔孜喉间咕噜了一下,就一头栽倒在毛毡上唤不醒了。
  家里人吓得哭天扯泪,张惶失措,出去喊人时就一路连滚带爬。
  土屋里很快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乡亲们。屋外还站了许多人。
  大家见阿尔孜面如死灰、一动不动。一时都呆怔怔地没了主意。
  “赶快往县医院送,去找找吴医生。”
  不知谁说了一句话,猛地就提醒了众人。土屋里也像亮了一束光。上百公里山路,骑马骑骆驼护送阿尔孜的乡亲,就一路心悬悬地担忧阿尔孜“抗不住”,在半道里去见了“胡大”。
  总算到了县医院,闻讯急急赶来的吴登云和众人一起,七手八脚将阿尔孜抬进急救室。
  阿尔孜已停止了呼吸。
  阿尔孜家里人“哇”地哭出了声。
  救人胜救火。急救室里,吴登云一把扯了口罩,让身旁的医生用吸钳拉出阿尔孜黑紫的舌头,自己俯下身子,嘴对嘴一口一口给阿尔孜吹起气来(人工呼吸)。
  扒着门缝、贴着窗玻璃的牧民老乡们,就瞪圆了惊愕、困惑的眼睛,痴痴地看着吴医生给“死人”吹气——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
  足足吹了五六分钟后,阿尔孜终于恢复了呼吸。吴登云喘着粗气立起身。
  门窗外牧民老乡也喘出一口又惊又喜的长气。
  吴登云一边吩咐输氧,一边招呼马上做手术准备。
  阿尔孜患的是结肠肿瘤。
  吴登云主刀作了切除手术。
  手术后,阿尔孜七天七夜昏迷不醒,生命依然处在危险中。
  阿尔孜的家里人哭红了眼。
  吴登云熬红了眼:白天盯在床前精心守护,晚上又一趟趟从家里跑来查房观察。
  七天后,阿尔孜睁开了眼睛。
  来看望阿尔孜的巴斯拜依,抹着泪一字一句地说:
  “阿尔孜,你的命是吴医生给的,你死了吴医生又把你救活了。”
  巴斯拜依是阿尔孜的堂哥,时任乌恰县委副书记。
  那天,闻讯赶来的巴斯拜依,目睹了吴登云“吹气”抢救阿尔孜的全过程。在吴登云做完手术出来后,巴斯拜依就紧握吴登云的手激动地说:
  “吴医生,你这个人真不简单,死了的人也让你治活了。”
  过后,柯尔克孜人巴斯拜依,又在县委干部会上感慨万端,几次握着“麦克风”站起又坐下:
  “吴登云这个医生干部,是为共产党生的,是为老百姓生的;他的心嘛一心向着共产党,一心向着人民群众。这样的医生干部,我们要学习,还要奖励。他拿出心为农牧民治病,把死人都能治活,就应该是我们农业学大寨的模范。”
  这是1974年秋天。
  过后,“医生干部”吴登云就当了“农业学大寨模范”,随农牧民模范去了虎头山……
  过后,吴医生救活“死人”阿尔孜·艾提库力的神奇故事就愈传愈远。传说中的吴医生就成了“白衣圣人”,白衣圣人能“吹气”救人……

知识出处

吴登云的故事(纪实故事)

《吴登云的故事(纪实故事)》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9

本书通过40几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为民爱民的好医生吴登云崇高的精神风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艰苦创业,使医院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他清正廉洁,他被各族人民盛赞为“白衣圣人”,他本身就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