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发北戈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山农场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460
颗粒名称: 二、开发北戈壁
分类号: F426;F323;S219
页数: 3
页码: 6-8
摘要: 1959年初,红山农场在自治区荒勘局和巴里坤县的帮助下,完成勘测规划、调拨机械、成立机构、抢时播种。6月,把重点转移到开荒造田工作上。上级下达开荒指令,指示抓紧开荒,定期上报,不定时检查,要求提前完成开荒任务。当时,由于受“大跃进”急躁冒进心理的影响,上级衡量农场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是以土地面积定农场发展规模,以开发进度定投资方向,以开荒的面积下拨资金、物资和设备。
关键词: 农场党委 超额完成任务 红山农场 机务人员 开荒造田

内容

1959年初,红山农场在自治区荒勘局和巴里坤县的帮助下,完成勘测规划、调拨机械、成立机构、抢时播种。6月,把重点转移到开荒造田工作上。上级下达开荒指令,指示抓紧开荒,定期上报,不定时检查,要求提前完成开荒任务。当时,由于受“大跃进”急躁冒进心理的影响,上级衡量农场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是以土地面积定农场发展规模,以开发进度定投资方向,以开荒的面积下拨资金、物资和设备。此时,职工们见北戈壁抢墒播种的荒地大块麦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个个都磨拳擦掌,信心十足。为顺应形势,农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决定开发北戈壁。
  7月,农场三台拖拉机(冻坏的一台已修好)分为三组,全部投入开垦北戈壁荒原的战斗。在东起大渡槽(拐把头)、西到青疙瘩(现农二连),南起大沙河北沿、北到北干渠南沿30米处,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3千米的戈壁荒滩上摆开了战场。三组机车分为两组,一班有6人在杂草丛生的戈壁滩上作业,驾驶员认真地按照测绘人员竖起的标杆进行耕翻,要求深浅一致、到头到边、基本平整。特别是初春和深秋,天气温暖乍寒,机务人员在漆黑一片的夜里,只能听见机器的轰鸣声和不时传来野狼的嚎叫声,只有裹紧皮大衣一面工作,一面与寒风搏斗,唯有星星陪伴着他(她)们直到天亮。另一班机组人员住在荒地边搭建的马脊梁棚子里,两班人员轮流吃住在这两头见天的陋棚里。开荒造田是异常艰苦的,全体机务人员风餐露宿,昼夜苦战。饿了啃几口冷馒头,渴了喝几口凉水,每班工作达12个小时。平均每班次翻耕荒地超过13.33公顷(200亩),超额完成任务的25%。更苦的是车后打犁的农具手,昼夜守在无遮无掩的犁架上,顶着风雪严寒、烈日酷暑,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他们为了农场的建设,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为了加快开荒进度,场长李生枝、党委副书记苏世杰亲自抓开荒工程,经常骑马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有问题当场解决。场领导的行动激励着每位垦荒者。他(她)们不知疲倦地轮换在每个作业区。一台链轨拖拉机犁地,另两台进行切、耙、耱作业,达到不遗漏、无伐块、土质疏松。在犁、耙、耱作业中,虽没有进行评比,但他们自己却从不放松质量要求。经艰苦努力,到当年10月,共开荒1266.67公顷(1.9万亩),其中整耱成型的1133.33公顷(1.7万亩)。
  到年底,总计完成北戈壁开荒面积3126.67公顷(4.69万亩)。当年12月,农场党委副书记苏世杰参加了国家农垦部召开的开荒造田表彰大会。红山农场被授予“开荒造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农场党委在建场之初及粮食短缺的形势下,决定开发北戈壁是正确的、富有远见的决策。北戈壁的开发,不仅有利于缓解当时农场粮食紧张的局面,而且为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红山农场简史

《红山农场简史》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9

《红山农场简史》是一部展现红山农场47年发展的历史文化成果。《简史》再现了三代屯垦戍边的红山人不怕困难、艰苦创业、可歌可泣的奋斗足迹,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