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山农场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456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3
页码: 1-3

内容

红山农场从1958年成立以来,为了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使职工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场的目标,已经走过了47年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里坤县)地方国营红山农场成立以后,农场党委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茫茫戈壁滩上因陋就简进行修建房屋、开荒造田、修渠筑路,开办工副业,创办文教卫生事业。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场各项事业逐步发展。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使刚刚步入正常发展的农场事业遭受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中国实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大转折时期,红山农场由地方政府管辖划归哈密地区农垦局管辖。这一时期,是农场经济和各业的逐步恢复发展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恢复后,红山农场隶属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以下简称哈管局)管辖。由于兵团体制的特点和工农业生产的规模优势,农场迈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场在实施经营体制改革以后,调动了广大职工联产承包土地的积极性,实现了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有效机制,为农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自然灾害的制约,农场经济发展缓慢,被国家定为兵团级贫困团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红山农场抓住国家扶贫开发的机遇,提出了“职工脱贫靠农业,农场脱贫靠工业”的脱贫方针,全场干部职工发扬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农牧业先后实施了节水改田工程和“两高一优”竞赛活动;园艺业实施了异地开发万亩生态园林工程;工业分别投资全面上马技改工程。这些增产高效项目的实施,促使农场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推进了文教卫生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跨入21世纪,哈管局升格为兵团农十三师,红山农场归属农十三师领导,这一阶段是农场经济脱贫致富的快速发展时期。农场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化农场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农场的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达43∶36∶21,其中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7%,日趋合理的产业结构,走在兵团各农牧团场的前列。随着职工收入的增加,农场的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到2005年,农场初步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纵观红山农场47年的历史,结合农场曲折发展的历程进行反思,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成熟,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踏着奔向21世纪的节奏,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向着更高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目标前进。
  红山农场简史编纂委员会
  2008年12月

知识出处

红山农场简史

《红山农场简史》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9

《红山农场简史》是一部展现红山农场47年发展的历史文化成果。《简史》再现了三代屯垦戍边的红山人不怕困难、艰苦创业、可歌可泣的奋斗足迹,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