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粮食生产自给有余到场界的调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农二师二十五团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4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从粮食生产自给有余到场界的调整
分类号: F426;F326;F323
页数: 5
页码: 6-10
摘要: 1955年,师直农场按照播种面积1067公顷,争取1333公顷的生产计划,全面开始农业建设。3月2日,兵团任命靳文献为师直农场场长;10日,师直农场召开首次全体党员大会,全场89名党员有80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农二师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荣殿甲作1955年生产财务计划报告,王久荣作会议总结报告。会议提出积极发展生产的基本方针,围绕“增产节约,紧缩开支,争取更多上交国家利润”的奋斗目标,号召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全场指战员投身生产之中,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关键词: 开都河 地方群众 农二师 马家花园 实地测量

内容

1955年,师直农场按照播种面积1067公顷,争取1333公顷的生产计划,全面开始农业建设。3月2日,兵团任命靳文献为师直农场场长;10日,师直农场召开首次全体党员大会,全场89名党员有80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农二师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荣殿甲作1955年生产财务计划报告,王久荣作会议总结报告。会议提出积极发展生产的基本方针,围绕“增产节约,紧缩开支,争取更多上交国家利润”的奋斗目标,号召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全场指战员投身生产之中,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会后,部队抓紧一切时间组织开荒生产,全场掀起轰轰烈烈的抢时开荒、播种等竞赛活动。老工人牛旺兴甘做革命老黄牛。共产党员汪树凯哪里最苦最累就干在哪里,为摸索丰产经验,他一心扑在田间,创造公顷产子棉1875千克的高产纪录。在突击抢拾棉花活动中,他起早摸黑,每日苦干十四五个小时,创日拾花180千克的最高纪录;夏收阶段,他日割麦0.18公顷,为定额的222%,成为全场学习的劳动先锋。
  师直农场正式屯垦生产时,时值国家“一五”计划执行期间,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薄弱。农场根据农二师党委指示精神,于1955年9月1日起改变军队供给制办法,全面执行工资制,实行分区管理超计划奖励的管理制度。工资制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为了解决灌溉渠系不完备,部分开垦的土地不能正常浇水的问题,1957年,农场在焉耆以下开都河东岸第三引水口(龙口)兴修无坝独立引水渠工程,开挖了一条到场口分水闸的总干渠。由于龙口地势较高,枯水期龙口进水量减少,满足不了耕地用水,加之农场地处开都河下游的博斯腾湖畔,地下水位高,盐碱重,排水系统不畅,使得相当部分土地有种无收,收获面积只占43.7%,造成人力、财力投入很大,产量却不高的现况,严重的是部分开垦出的土地最后被迫弃耕。年末,农场完成各类作物播种面积1360公顷,新开荒地87公顷,但实际收获面积仅有867公顷,全团工农业总产值(当年价)31万元,经营亏损17万元。即使这样,农业生产依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收获粮食1294吨,存栏牲畜7500只(头)。粮食可以供全场自给42个月,油料、蔬菜自给有余,解决了部队很现实的吃饭问题。增加的物质财富改善了部队生活,艰苦的劳动锻炼了干部、战士的思想和意志,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部队生产建设热情高涨。
  为支持国家工业建设,195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在北疆玛纳斯地区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驻防南疆阿克苏地区的农一师一团试种长绒棉获得成功。师直农场利用场近一半的耕地探索性地试种棉花,因为垦区受博斯腾湖水调节,与周围地区相比,气候温和湿润,光照、热量不足,无霜期短,不利于棉花开花坐桃,种植的棉花产量低、品质差。
  1956年,农场继续开展各项生产劳动竞赛。为了充实生产一线,农场整编精简了干部队伍,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生产标兵代其才管理的5公顷玉米地(管理定额3.33公顷)大部分是新开垦的荒地,其中有0.4公顷因碱大未能出苗,他一点都不灰心,起早贪黑精心管理。三夏锄地,日定额0.32公顷,代其才平均日工效0.57公顷,最高0.67公顷。秋收割玉米秆,定额为0.33公顷,他日创工效0.5公顷。最终他种植的5公顷玉米平均公顷产5250千克,获得高产,其中有0.15公顷玉米超千斤。1956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的代其才光荣地出席了自治区农业部表彰大会。
  部队初入驻地实施农业生产时,实行边规划、边生产、边建设。师直农场初垦的土地零星分散于和硕滩的马家花园、巴星库勒(今本布图乡)、查汗(今巴州种畜场)及东大海(今塔温觉肯乡)等地区,与群众的土地交错,不便于农场生产管理。1955年初,经师直农场与和硕县二区政府(今本布图乡)协商,双方开始进行实地测量与规划。主要目的是摸清农场与地方土地交叉的面积及具体位置,同时也初步核定师直农场的中心位置及场界。限于各种现实条件,实地测量只是粗略测算出团场总体面积,并没有正式解决农场与地方群众居住区与耕地相交的问题,因此规划设计方案未能实行。
  1956年,农二师勘测队、农场和和硕县二区政府联合组队,第二次进行实地勘测。经协商,最终划定师直农场场界:西边以开都河为界,南边以团结渠为界,东边界线以原五连猪场西边大仓库至农场一队西边两个砖窑取一直线为界,北边界线以虎尔登退水沟到农场羊圈边大杨树取一直线到马登居民房北边点为界,将农场与地方群众混于一体的居住地、土地进行调换。农场将东大海、马家花园、巴星库勒的680公顷土地换取规划面积内地方群众474公顷土地。重新规划后的军垦农场垦区从侧面整体看似一艘轮船样的版块,东西长8千米,南北宽3~6千米,西宽东窄,呈几何图形状,总占地面积33.68平方公里,约合3368公顷。
  农场规划基本框架确定后,场党委按照苏联集体农庄模式进行条田、林带、渠系的整体配套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速度加快。

知识出处

农二师二十五团简史

《农二师二十五团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农二师二十五团简史》真实地反映了二十五团几代军垦人艰苦创业建设团场的精神面貌和取得的辉煌业绩,记叙了二十五团人怎样将一个湖畔荒原建设成为绿树成荫、楼房林立、瓜果飘香、粮油丰产、牲畜兴旺的“花园式农场”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