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叛剿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农十三师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267
颗粒名称: 一、平叛剿匪
分类号: K825;D267;K265
页数: 11
页码: 37-47
摘要: 1949年9月25日至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宣布和平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奉命由二兵团转隶一兵团建制,十六师亦归一兵团所辖。9月28日,十六师会师酒泉,随王震进军新疆。同年11月至1950年3月底,十六师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团陆续抵达哈密县和镇西县(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关键词: 警察局 解放军 伊吾县 指战员 乌斯满

内容

1949年9月25日至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宣布和平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奉命由二兵团转隶一兵团建制,十六师亦归一兵团所辖。9月28日,十六师会师酒泉,随王震进军新疆。同年11月至1950年3月底,十六师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团陆续抵达哈密县和镇西县(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新疆和平解放后,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原国民党官兵趁解放军大部队尚未进疆之机,策划叛乱。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在新疆豢养的一伙土匪充当了敌人的走狗,组织反动力量同人民解放军对抗,与人民为敌。1950年3月,他们纠集匪徒7000余人,裹胁大量哈萨克族群众,在绥来至镇西方圆600千米的地域内,掀起了自新疆解放以来规模最大的暴乱。当时,哈密社会秩序混乱,为打击叛匪嚣张气焰,稳定社会秩序,新疆军区成立了剿匪指挥部,王震任总指挥,赛福鼎·艾则孜任副总指挥,罗元发任北疆剿匪前线总指挥,开展平叛剿匪斗争。
  1949年11月18日,原国民党驻哈密的一七八旅两个营劫去了二军东返运兵汽车40辆。同时,一七八旅五三三团少数反动分子准备抢劫十六师先遣连放牧在哈密东大泉湾、黄芦岗一带的骡马以及十六师运至哈密的枪支弹药,企图伺机逃往青海、四川或进山为匪。十六师及时调动部队将敌人包围,对顽抗之敌当场击毙,粉碎了敌人的叛乱阴谋。
  正当十六师进驻哈密时,原美国驻迪化(今乌鲁木齐)副领事马克南策动新疆少数民族反动头目乌斯满、尧乐博斯、贾尼木汗等,利用我军进疆不久,社会秩序尚不稳定之机,在哈密、镇西、伊吾同时策动叛乱,妄图切断我军与内地的联系,向西夺取新疆省会迪化。他们袭击部队,残杀群众,破坏交通,纠集反动势力,裹胁哈萨克族群众,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叛匪打着“保族、保教”的旗号,不断袭击分散执行任务的解放军和过往车辆,抢劫财物。1950年4月1日,六军十六师副师长罗少伟乘车去哈密七角井检查部队驻防,行至车轱辘泉遭叛匪伏击,罗少伟及随行人员壮烈牺牲。罗少伟1935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我军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早在抗战时期,罗少伟就担任教导旅一团团长,1949年担任六军十六师副师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罗少伟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屡立战功,在哈密剿匪中被匪徒杀害,令人悲痛不已。4月5~6日,十六师又遭土匪袭击共牺牲14人,负伤7人。仅3~4月,发生在哈密境内的叛匪抢劫案就达34起,土匪劫掠牲畜2300余头(只)。匪患造成大量农田荒芜,百姓天天在恐慌中度日。
  为巩固新生政权,稳定社会治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十六师根据中央军委发布的“剿灭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开展了围剿匪首乌斯满、尧乐博斯的战斗。为尽快清除匪患,十六师遵照新疆军区和六军党委指示,集中兵力进行剿匪。当时,十六师主力和民族军四十团三营两个骑兵连为一路军,主要负责镇西县境内的清剿任务,指挥部设在镇西县。
  叛匪主力盘踞在大红柳峡、花尔刺、纸房一带,镇西与伊吾两县交界处的莫钦乌拉山东段亦有股匪骚扰。叛匪盘踞处多是深山密林,瀚海雪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同时,乌斯满股匪没有正规建制,武装分散,不易捕捉其踪迹。这股土匪善骑射,素有“马上如狼,马下如羊”之说,能奔袭,有一定战斗力。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狡诈凶残的顽匪,使部队剿匪异常艰难。
  1950年3月30日,十六师进军红柳峡。4月1日拂晓,部队由花庄子向紫泥泉进发。四十六团兵分两路西进,行至尖山子附近,发现有敌骑兵500余人向东进窜。双方遭遇后,敌人抢占拐骨山主梁,四十六团八连也占领拐骨山东端一角。此刻,敌人向八连发动猛烈进攻。四十六团副政委姜玉昆命令三营以两个连兵力向主梁之敌进攻,经过2小时激战,我军占领了敌人主阵地。此次战斗毙敌40余名,俘敌30名,缴获战马25匹。
  尖山子战斗使土匪遭到重创,惊动了正在大红柳峡聚集的乌斯满等匪徒,打乱了我军围歼匪首于大红柳峡的战斗计划,剿匪部队决定停止进军,暂返县城待命。
  1950年4月10日,剿匪部队遵照北疆指挥部的命令进剿小红柳峡的叛匪主力。4月11日,四十六团二、三营在团长任书田的率领下,日夜兼程奔向小红柳峡围剿乌斯满。12日,天气骤变,风雪交加,部队遇到暴风雪,衣衫单薄的战士出师未捷先遭创伤。艰难之际,民族军四十团三营的骑兵战士赶来与四十六团会合,当即送来大衣给四十六团战友御寒,表现出深厚的民族友爱感情。随后,两支部队并肩火速前进。
  第二天凌晨,小红柳峡上空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解放军战士如同神兵天降,从花儿霞山上冲下来。正聚集在这里开会的几百名匪徒顿时惊惶失措,被打得溃不成军。乌斯满仓皇逃窜,其下属头人各自逃命,被欺骗裹胁的哈萨克牧民由于不了解我军的政策,丢下牲畜四处躲藏。
  此次战斗沉重打击了乌斯满匪帮,共歼灭敌骨干匪徒1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收集无主牛羊3万余头(只)。乌斯满遭此重创后,于6月28日窜向大、小柳沟一带,企图经甘肃、青海逃亡印度。我剿匪总指挥部与驻甘肃剿匪总指挥黄新廷司令员取得联系,严防乌匪外逃。同时,十六师四十六团(缺六连)和三营九连等各路人马布下了天罗地网,伺机围歼之。1950年7月4日,四十六团在二道白杨沟活捉匪首贾尼木汗。
  在全力围剿乌、尧匪帮时,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在伊吾县城与叛匪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坚守40个昼夜,胜利地保卫了伊吾县城。
  1950年2月21日,十六师派出中共伊吾县工作委员会成员一行18人与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部分指战员,由副营长胡青山、连长赵富贵率领到达伊吾县。第二批进驻伊吾的部队由二连指导员王鹏月等人率领,于3月26日到达伊吾县城。原伊吾县县长艾拜都拉、副县长李树贤、县警察局局长伊建中和副局长麻木提·托乎逊等人暗中接受尧乐博斯的叛乱密示,纠集部分惯匪准备在伊吾县制造叛乱。3月27日,他们开始行动,艾拜都拉派出武装匪徒强迫群众把牲畜全部赶出伊吾县城,把粮食全部埋藏起来,企图将伊吾县城变成空城,妄图把解放军围困在城内。此时,我驻伊吾县的军政领导已发觉敌人的企图,立即扣押了匪首李树贤、伊建中以及其他叛乱分子,使他们定于3月29日的叛乱计划破产。
  3月29日,匪首艾拜都拉从警察局后门逃至托背梁后,纠集叛匪于3月30日拂晓开始围攻县城。匪徒抢先占领县城南山、北山两个制高点,形成对县城的包围。匪徒居高临下,极大威胁着解放军营房阵地。凌晨,二连出早操时,遭到敌人突然进攻,县工委副主任韩增荣负伤。连党支部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攻打北山的战斗计划。北山是全城的制高点,山顶有一座碉堡,丢了北山就很难守住伊吾城。支委会决定由二排长周克俭带领28人,配备机枪2挺、六〇炮1门,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并控制北山主峰。在机枪的掩护下,周克俭带领战士采用迂回战术运动到北山南侧,沿沟攀登行进20多千米,途中凭借密集火力击退了遭遇的叛匪骑兵。部分战士只身绕过几座山头,冲上阵地,连续投掷手榴弹,击溃了土匪50多人,顺利夺取了北山碉堡。叛匪不甘心失败,又组织起几百人围攻整个山头,主攻南山碉堡。
  第一次战斗从上午10时持续到下午3时,叛匪死伤30余人,二连牢牢控制了南山、北山各处碉堡,但四周的山地仍被叛匪占领着,处在被叛匪重重包围之中的二连指战员处境十分险恶。一营副营长胡青山紧紧依靠党支部、党小组,提出“不轻敌,不麻痹,为烈士报仇,与伊吾共存亡,剩下一个人也要打到底”的战斗口号,鼓励战士们树立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以攻为守的歼敌思想。在兵力分布、战术调整上作了周密部署,在坚守的碉堡内储备充足的粮食弹药和饮水,还把县工委及刚起义的县政府、补给站、警察局等单位的50多名各族职工组织起来,一起投入守城战斗。
  4月5日,叛匪以优势兵力再次发动进攻,50余名匪徒冲入街内,占领了离我军营房50多米处的县警察局、仓库及两座碉堡,警察局指导员孙庆林和十几名警察被围困。同时,守卫东山碉堡的六班也被100多名匪徒围攻,弹药将尽,情况危急。胡青山带领9名战士冲过密集的火力网,支援坚守在警察局的县工委同志们。叛匪被战士们逼进一座碉堡内负隅顽抗,双方对峙了近三个小时,最后,在我军猛烈攻势下,叛匪非死即伤,落荒而逃。
  守卫东城补给站的八班有2名战士牺牲,仅存的4名战士撤进碉堡被100多名叛匪围攻,形势危急。胡青山急调九班支援,迫使叛匪仓皇逃往后山。进攻南山碉堡的叛匪在我军战士的顽强抵抗下损失惨重。进攻北山东、西两碉堡的匪徒拼凑的几次强攻,均被我军击退,只得狼狈逃窜。
  二连指战员保卫伊吾县城两战告捷后,战斗进入相持阶段。为解伊吾之困,迅速消灭叛匪,二连在坚守伊吾城池的同时,分别派出联络人员前往镇西、哈密告急,但都被叛匪阻截。
  师、团领导对中断通讯联络的二连极为关注,决定于4月4日派四十八团组成增援部队,从沁城出发去伊吾解围。9日,抵达伊吾东南19千米处的白杨沟时,因情况不明,进入叛匪伏击圈,援军边打边撤,致使大量武器弹药落入叛匪之手,给二连守城造成更大困难。
  叛匪在第三次攻城之前,先后三次送来“劝降信”,吹嘘他们兵强马壮、人多势众,要“势力单薄”的二连早早缴枪。叛匪的行径激起了指战员们的满腔怒火,指导员王鹏月义正辞严地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来没有向敌人投降过,我们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会投降,要誓与伊吾共存亡。”
  3月29日,约700余名匪徒进攻县城。在土匪疯狂的围攻中,坚守南山碉堡的七班战士9人中有6人负重伤,1人光荣牺牲。副指导员罗忠林不顾自己多处负伤,只穿单衣冲上碉堡顶端,发现碉堡北坡有敌情,就把1枚手榴弹扔了过去,然后返身跳进碉堡,端起机枪冲了出去,环绕四周扫射叛匪,并将步枪、手榴弹摆在阵地前沿,交替使用,在战士刘德平的配合下,同敌人战斗了1个多小时,迫使众匪徒不能前进一步。战士白连城一只手的五指全被炸掉,鲜血直流,别人给他包扎时,他却说:“没关系,消灭敌人要紧!”他强忍剧痛,仍顽强地向敌人投掷手榴弹。经过2个多小时激战,终于击退了顽匪,守住了阵地。
  4月底,镇西主战场剿匪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十六师指挥部立即电令四十六团火速前往伊吾解围,民族军四十团三营营长司马义诺夫率两个骑兵连协同向伊吾进军,援军总计2000余人。
  5月3日21时,援军主力部队从口门子出发,沿途与叛匪发生多次激战。7日,援军攻占了黑山头,步兵、骑兵、炮兵分三路上山。民族骑兵营的先遣部队在指定地点发出信号后,部队立即从西、南两个方向朝着伊吾城同时发起进攻,匪徒们凭借着岩石和残垣石墙抵抗。二连指战员得知援军来临,立即从城内发起反击,叛匪向南落荒而逃。
  7日下午,大部队进入伊吾城。5月9日,十六师四十六团为庆祝伊吾会师,在城内召开各族各界祝捷联欢大会。六军司令部政治部赠给二连一面写有“英勇顽强,坚定沉着,战胜困难,坚守据点的模范连”的锦旗。
  5月19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员得悉二连守城40天的英勇事迹后,立即致电慰勉该连指战员。随后,彭副总司令到新疆视察工作时,亲自听取了十六师领导的汇报,当即决定授予二连“钢铁二连”的光荣称号。
  整个剿匪战斗中,十六师部队共毙、伤敌448人,俘匪首贾尼木汗以下匪徒1502人,内有匪参谋、连长等骨干分子228人,缴获机枪12挺、步枪199支、各种手枪24支,缴获羊4.64万只、牛1500头、骆驼2700多峰。至1951年7月,十六师剿匪战斗基本结束。
  十六师剿匪斗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指挥得力,部署得当。北疆剿匪部队分两路在镇西和奇台以西进行清剿,两路大军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形成了强大的剿匪力量。二是战术灵活多样。针对叛匪窝藏分散、善骑射、能奔袭等特点,剿匪部队采取奇袭、夜袭、快速进攻、突然包围等战术,克敌制胜。三是认真执行“军事打击、政治瓦解、依靠和团结各族人民”的方针,最大限度地争取牧民群众,孤立顽匪,加速了剿匪平叛进程。四是军队地方互相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各族人民群众多方支援剿匪部队,形成剿匪合力。五是部队发扬了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英勇顽强,穷追猛打,不给匪徒以喘息之机。
  1951年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在迪化六军军部老满城召开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十六师40名战斗英雄及工作模范出席大会,其中胡青山、贺文年被选为特等战斗英雄。

知识出处

农十三师简史

《农十三师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全书分铁马金戈的光辉历程、挥师挺进新疆,驻守哈密、“文化大革命”中的哈密垦区、富民兴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内容共9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