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延安保卫战和“三战三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农十三师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264
颗粒名称: 四、延安保卫战和“三战三捷”
分类号: K825;K827;D231
页数: 11
页码: 20-30
摘要: 1946年7月,国民党蓄谋已久的发动内战的部署就绪后,开始向解放区全面进攻。战争进行了8个月之后,国民党军战线延长,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947年3月起,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企图在战略上首先实施两翼突破,尔后钳击华北。蒋介石纠集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简称“二马”)等部共34个旅,计25万人马,准备从南、西、北三面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狂妄叫嚣“三天攻占延安”。
关键词: 彭德怀 教导旅 青化砭 胡宗南 蟠龙镇

内容

1946年7月,国民党蓄谋已久的发动内战的部署就绪后,开始向解放区全面进攻。战争进行了8个月之后,国民党军战线延长,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947年3月起,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企图在战略上首先实施两翼突破,尔后钳击华北。蒋介石纠集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简称“二马”)等部共34个旅,计25万人马,准备从南、西、北三面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狂妄叫嚣“三天攻占延安”。
  当时,中央军委分析了全国的战争形势,认为胡宗南集团装备精良,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和保存在西北的一支战略预备队;西北人民解放军应依靠人民力量,实行积极防御的方针,内线外线配合作战,保卫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将胡宗南集团牵制在西北地区。此时,人民解放军在陕北战场仅有4个野战旅及3个地方旅共2.6万人。教导旅及警备第三旅第七团共5300余兵力,布防于延安以南临真镇、金盆湾及牛武、茶坊地区,在延安军分区独立团和民兵游击队的配合下,实施运动防御,阻击敌人。以新编第四旅及驻陕甘宁边区的晋绥军区第1纵队(辖2个旅)为预备队,配置在鄜县(今富县)西南地区待机歼敌。教导旅遵照中央军委的总部署,设立三道防线:第一道从临真镇到富县,由一团团长罗少伟、政委魏志明率领,在清泉沟以东九龙泉、南泥湾、马坊一线组织防御和抗击;第二道由二团团长王季龙、政委关盛志率领,在临真镇东南木瓜崾岘、牛武沿线组织防御;第三道是金盆湾以北高地、松树岭以及东南地区,由警七团和独立团负责防御。旅指挥所设在金盆湾后山,总指挥罗元发。
  3月12日拂晓,敌人出动飞机对延安进行轰炸。3月13日清晨,敌人又出动50余架次美制轰炸机和战斗机对金盆湾狂轰滥炸。上午8时许,敌整编二十七师首先与我临真镇木瓜崾岘的二团主力展开了激战。敌第一师对南泥湾东侧,第九十师对金盆湾以南的一团阵地采取集团进攻和迂回包围,我军英勇反击。一团团长罗少伟、政委魏志明为了巩固正面阵地,冒着枪林弹雨指挥在战斗一线。参谋长冯配岳和一团二营营长张顺国率部队与敌人展开了逐个山头的争夺战。由于子弹短缺,战士们靠手榴弹、刺刀和敌人拼杀。经过一天的激战,进犯之敌被我军阻于第一线。
  3月14日,敌人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仍被我军阻于西吊庄、临真和南泥湾以南地区。胡宗南暴跳如雷,命令其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攻击前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敌人集中兵力一次次向我军阵地发起集团进攻。数十里战线上的各个阵地淹没在一片浓烟火海之中。在我军英勇顽强的抗击下,敌人始终未能突破防线。在对我教导旅一、二团主阵地进攻失败后,敌人突然调转兵力向我防守较薄弱的一、二团阵地结合地带发起猛攻。在此防守的一团八连、二团侦察排和旅直属五连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机智沉着地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但由于力量悬殊,阵地被敌人从中间突破。为了巩固一线阵地,保证两翼一、二团主力部队的安全,罗元发命令旅特务营前去增援。特务营冲上去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夺回了阵地。紧接着,敌人又组织三个团的兵力向我军反扑。许多战士子弹打完了,就用手榴弹、刺刀和敌人搏斗。战士王俊才多次冲入敌群,连续刺死、刺伤几十个敌人,最后刺刀折断,枪托打裂,赤手空拳和敌人打抱在一起滚落悬崖,同归于尽。
  由于我军的顽强阻击,胡宗南“三天占领延安”的梦想破灭了。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后,教导旅按照毛泽东主席的命令,撤入第二道防线,在南泥湾、金盆湾、临真、松树岭地区组织防御战斗。
  16日,敌人又组织优势兵力,在猛烈炮火和十多架飞机的配合下,以密集的队形分多路向麻洞川、金盆湾及马坊后山发起猛攻。胡宗南把董钊所谓的“天下第一师”的三十六师和二十七师全部调上去,向我一团阵地发起进攻。另一路敌人进攻二团阵地。但不论敌人如何凶猛,我军阵地就像一道铜墙铁壁,牢牢地封住了敌人的进犯之路。敌人正面进攻失败后,改变了战术,以两个团的兵力向金盆湾东侧的二团阵地猛攻,想以此抢占制高点,迂回到二营的侧背。坚守在东山的二团在团长王季龙、政委关盛志的指挥下,配合二营利用有利地形,不断从侧面出击,打得敌人进退维谷。这一天,坚守在马坊后山的一团二营的阵地上战斗也异常惨烈。敌人重兵向二营阵地猛攻,战场上烟尘滚滚,刀光闪闪。四连、六连多数战士负伤,仍坚持不下火线。一团二营整整激战了一天,坚守住了阵地。
  16日下午,彭德怀总司令给罗元发总指挥打来电话:“毛主席说,你们打得好,打得英勇顽强,给敌人很大的杀伤,掩护了中央和延安人民的转移。”毛主席的嘉勉,使广大指战员倍受鼓舞。
  经过五昼夜的激战,教导旅奉命转移到松树岭及其东南地区的第三道防线。18日晨,敌人又向我一、二团阵地发起进攻。敌人的飞机、大炮把炸弹、炮弹雷雨般倾泻在我军阵地上,有的山头都被削平。接着便是整营整团的兵力轮番攻击。我二团二营和一团一营并肩作战,以白刃搏斗连续击退敌人多次反扑。
  守卫在松树岭东南的二团二营和三营八连由于伤亡严重,敌军乘机突入我军防线。二营营长任书田冒着枪林弹雨,坚定沉着地组织各连进行反击,激战半小时,击退了敌人,夺回了阵地。正当任书田指挥大家抢修工事,准备阻击敌人下一轮的攻击时,一发迫击炮弹在附近爆炸,一块弹片打入他的左眼,他当即昏倒在地。任书田负伤后,教导员齐廷章继续指挥战斗。
  18日中午,松树岭以南的磨盘山阵地一度被敌人攻陷,一团防御阵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夺回阵地,罗元发将一团一营调上去,同敌人展开激烈地争夺战,最终一营三连控制了磨盘山。
  18日,中共中央机关和延安各机关、学校及群众已安全转移、疏散完毕。黄昏,毛泽东、周恩来离开延安。19日,教导旅在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有序撤离延安。
  七天七夜的延安保卫战,教导旅在兄弟部队的紧密配合下,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毙、伤敌5000余众,掩护了中央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为晋绥王震部队调来边区赢得了时间。同时,指挥员在战斗中不断研究敌军战术特点,掌握敌军作战规律,对以后指导我军作战有着重大意义。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气焰十分嚣张,声称“共军不堪一击”,急于寻找我军主力决战,妄图将我军赶至绥蒙沙漠地区,或将我军歼灭于佳县、吴堡地区,或赶过黄河。
  国民党虽然表面上一时占领了延安,但却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而我军这时兵力集中,提高了机动作战能力,取得了战场主动权。我军撤离延安后,3月19日,按照彭德怀的部署,第二纵队、教导旅、新四旅分别在延安以东和东北地区的甘谷驿、任家山岔和青化砭集结待命。
  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30余千米处,南北是15余千米长的蟠龙川,咸榆公路蜿蜒其间,东西两侧山地起伏,便于部队隐蔽和出击。敌军若进入青化砭,就像钻进一条长长的口袋,因此,青化砭是我军打伏击战的理想战场。
  3月21日,胡宗南为我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一旅二团二营的佯动所惑,误认为西北野战军主力已向安塞方向撤退,便从洛川到延安督战,令董钊的五个旅的兵力向安塞追击。同时,令整编第二十七师三十一旅(欠九十一团)向青化砭前进,担任侧翼警戒。当晚,西北野战军得到情报。为抓住战机,彭德怀、习仲勋决定伏击歼敌三十一旅。24日,教导旅和兄弟部队的指战员们在冰雪覆盖的阵地上卧伏一天,却未见国民党三十一旅到来,其因是敌人在川口宿营补给。25日拂晓前,彭总又电令各部继续做好一切战斗准备。6时许,敌人由川口、拐峁出发,以便衣20余人沿公路西侧山梁搜索前进,另有1个连沿公路东侧山地搜索前进,主力沿公路北进。10时许,先头部队进至青化砭附近,大部队进至石绵羊沟一带,后卫通过了房家桥,完全钻进我军设置的“口袋”。我军设伏部队立即出击,在南面担任断尾任务的第二纵队独立第四旅紧扎“袋口”,在北面担负拦头任务的新四旅堵住敌人,东西两翼的三五八旅、三五九旅、教导旅,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敌三十一旅未及展开即被我军压缩在7千米长、300米宽的山沟里,首尾不能相顾,乱作一团。经过1小时47分战斗,歼敌三十一旅旅部及第九十二团共计2993人,俘敌少将旅长李纪云,少将副旅长周贵昌,少将参谋长熊宗继和第九十二团上校团长谢养民,缴获子弹近30万发,马匹无数。这一仗创造了速战速决的典型战例。我部队取得了延安撤离后的第一个胜利,士气高涨。
  青化砭战斗后,我主力部队迅速转移到瓦窑堡西南地区休整,隐蔽待机。敌人错误估计我军主力在青化砭东北地区,并急于与我主力决战。为了诱惑敌人,引敌东进,使其来个“东进大游行”,待我军运用毛泽东的“蘑菇战术”把敌军拖得精疲力竭,寻机歼灭之。于是,彭德怀命令新四旅七七一团以两个营的兵力在青化砭向敌人发动正面佯攻,以造成我军主力在此的假象,迷惑敌人。受其所惑,胡宗南急令董钊、刘戡以第一军、二十九军共9个旅的兵力分两路“清剿”。而我军则以少许兵力游动扰敌,牵着敌人的鼻子游行。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而主力则在瓦窑堡西南休整。
  敌军被拖得人困马乏,缺粮挨饿,急于南下补给。为了拖住敌人,我军指挥部决定,二纵队和教导旅打击南下的敌二十九军。发现我军从背后打来,胡宗南立即命令整编第一军和二十九军调头向蟠龙西北推进,把一三五旅放在瓦窑堡守备。随后,胡宗南企图切断我军向东北方向的退路,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又急调二十四旅七十二团接替一三五旅守备任务,令一三五旅南下。彭德怀得到情报后,立即召集旅以上干部在桑树坪总部开会,制定歼敌一三五旅和阻击敌援兵的作战方案。
  4月14日上午8时,敌一三五旅离开瓦窑堡,沿蟠龙至子长大道两侧高地逐山跃进。10时,与我军担任诱敌任务的小分队接火。敌且战且进,当敌人全部进入羊马河以北高地时,埋伏在岭湾、黑山寺地区的第二纵队和教导旅迅速将敌包围,形成歼敌绝对优势。此时,敌军寸步难行,救援不及。经过6小时激战,我军于14日下午16时前,将敌一三五旅全歼于羊马河地区,活捉敌一三五旅少将代旅长麦宗禹,毙、伤、俘敌4700余名,首创全歼敌1个整旅之战绩。
  西北野战军两战告捷,全体指战员欢呼雀跃,士气更加高昂。胡宗南在我军的两次伏击战中遭受严重损失后,更心急如焚,急于寻找我军主力决战。
  由于敌于子长东南地区合围扑空,敌人9个旅之众在荒无人烟地区翻山越岭,露宿荒野,给养耗尽,疲惫不堪,仍未找到我主力去向。在此情况下,胡宗南只得令其撤回永坪和蟠龙地区休整补充。
  蟠龙镇是国民党军在陕北的重要补给基地,胡宗南部每次“武装大游行”之后都在此补给。守敌一六七旅是蒋介石嫡系整编第一师主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扼守在蟠龙西北之南北山高地,依托群山叠峦构筑了以蟠龙镇为中心,方圆5千米纵深之防御阵地。其阵地构成的特点是:以制高点为核心构筑大伏地碉,依据山脉、地形环绕,以众多小伏地碉形成梅花形、多星形的碉群。核心碉堡周围削成陡壁,并挖筑深、宽各六、七米之外壕,壕外及山凹要道敷设铁丝网、地雷等障碍物。大小碉堡皆可实施周围射击,形成交叉火力网,各阵地配置兵力充足,各种火器皆有精密射击部署。
  我军经过8天休整,部队进行了补给。4月29日,彭德怀、习仲勋作出围歼蟠龙之敌的部署。随后,彭德怀带领旅以上指挥员侦察蟠龙地形和敌情。4月30日,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蟠龙镇,并完成了进攻的准备工作。决定5月1日发起攻击,因下雨,行动推迟到5月2日。我军对蟠龙之围攻部署是:第一纵队向东进攻蟠龙、窑坪线之敌;第二纵队之独四旅向北进攻蟠龙;新四旅向纸房坪、蟠龙镇之敌进攻;教导旅主力位于青化砭以北,阻击南线可能增援之敌,并负责扫清沿青化砭一带的反动武装。教导旅从甘谷驿出发,至翌日黎明到达青化砭以北山地,夜行25千米路途,指战员不顾被夜雨淋透,随即抢挖工事。5月3日,枪声四起,炮声隆隆,我攻击部队向蟠龙镇发起猛攻。经过两天激战,歼敌一六七旅旅部及四四九团,毙、伤、俘敌6700余人,活捉敌少将旅长李昆岗以及副旅长徐健,缴获敌人军衣4万套,面粉1.2万余袋,骡马7000余匹,山炮6门和大批枪支弹药。
  在不到一个半月时间,我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全歼敌三十一旅、一三五旅、一六七旅计1.5万人。三战三捷,粉碎了国民党军企图摧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首脑机关以及将西北人民解放军歼灭或赶到黄河以东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陕甘宁边区军民的胜利信心。同时,策应了晋南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
  三战三捷,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灵活机动、克敌制胜的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灵活运用而取得的伟大胜利。

知识出处

农十三师简史

《农十三师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全书分铁马金戈的光辉历程、挥师挺进新疆,驻守哈密、“文化大革命”中的哈密垦区、富民兴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内容共9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