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建教导旅,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农十三师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263
颗粒名称: 三、组建教导旅,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
分类号: D262;D231;K825
页数: 6
页码: 14-19
摘要: 1943年,中国的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也是最艰难的阶段。一方面,日寇对国民党政府从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在其统治区内,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另一方面,国民党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加剧,抗战形势十分严峻。此时,蒋介石又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他将胡宗南的三个集团军调离黄河防线,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
关键词: 大生产运动 保卫延安 教导旅 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

内容

1943年,中国的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也是最艰难的阶段。一方面,日寇对国民党政府从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在其统治区内,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另一方面,国民党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加剧,抗战形势十分严峻。此时,蒋介石又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他将胡宗南的三个集团军调离黄河防线,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
  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和进攻,适应战略转变,1943年10月,党中央决定从两个抗日根据地①抽调两支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进驻陕甘宁边区,在陕甘宁联防司令部的领导下屯垦练兵,保卫党中央。冀鲁豫军区选调第三团、十一团、十六团、十九团、三十二团、回民支队组成冀鲁豫支队,杨得志任司令员。晋察冀军区抽调了一团、五团、九团、三十四团、骑兵团、独立团组成晋察冀西进支队,黄永胜任支队长,邓华任政委。两支部队于1944年4月先后到达陕北。4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命令:将抽调的冀鲁豫支队改编为教导一旅,旅长杨得志,政委张仲良;晋察冀支队改编为教导二旅,旅长黄永胜,政委邓华。教导一旅驻防地区:旅部驻甘泉县清泉沟;第三团、第十九团驻三岔口;十一团驻麻子街;十六团、三十二团、回民支队驻袁庄沟等地。教导第二旅驻防地区:旅部与五团驻洛河川之虎皮头;一团驻王家坪;九团驻桥扶峪;三十四团驻府君店;骑兵团驻刘老峪沟;独立团驻瓦子川。
  教一旅和教二旅按照中共中央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的统一部署,开展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做好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的各项准备。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中共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了生活物资严重短缺的困难,粉碎了敌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封锁。
  教导一、二旅驻防后,晋绥联防司令部给他们下达了任务,要求两个旅要完成20万石粮食生产,达到蔬菜、饲料自给,每人开荒20亩(合1.33公顷),搞好养猪、养鸡等各种副业生产。因此,部队刚落下脚,便立即投入到挖窑洞、建营房和开荒种地的大生产运动中。两个旅当年生产的粮食就能自给4~8个月,蔬菜达到全部自给。为了搞好生产,教一旅、教二旅还派人到三五九旅学习经验。三五九旅南下中原后,教一旅、教二旅奉命移驻金盆湾和南泥湾,接替三五九旅防务,继续开展大生产运动,并取得显著成绩。农副业生产迅速发展,部队生活明显改善,人民负担减轻。1944~1945年,教一旅多数连队播种粮食作物面积达60余公顷,蔬菜6公顷之多。教二旅共播种粮食、蔬菜面积达到1000余公顷。同时,两个旅还建房1600多间。在大生产运动中,部队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立功创模活动,涌现出一批劳动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不仅有效地克服了边区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发展了经济,粉碎了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而且积累了一些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批搞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
  1945年6月,抗战胜利前夕,罗元发从雁北地区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找他谈话,让他留在延安,接替邓华任教二旅政委。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后,蒋介石又蓄谋发动全面内战。9月,根据中央指示,教导一、二旅分别抽调部分干部、战士开赴东北、华北战场。10月10日,两个旅留下的部队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罗元发任旅长兼政委,邱蔚任副旅长,饶正锡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陈海涵任参谋长,刘绍文任政治部副主任。毛泽东主席授予这支部队光荣称号“红星部”。从此,“红星部”就成了教导旅的代号,全旅下辖两个团共5000余人。原教导一旅编为第一团,代号“前哨”,团长罗少伟,政委关盛志,参谋长王兴中,政治处主任魏志明。原教导二旅编为第二团,代号“前进”,团长范长彪,副团长伍生荣,政委刘绍文,副政委熊光焰,政治部主任胡光。同时设教导旅警卫营,旅部驻金盆湾。
  为了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进一步做好保卫延安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工作,1945年,教导旅召开了首届党代会。代表们认真学习了中央军委有关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决策、命令;学习和讨论了联防军副政委谭政的重要讲话;总结了1944年以来党的领导和部队各项建设工作,指出部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认真分析了教导旅在保卫延安中的任务。会议根据党的章程,选举了旅党委会,罗元发任旅党委书记,常委有饶正锡、邱蔚、陈海涵、刘绍文等。
  教导旅首届党代会是在国民党纠集重兵,即将对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夕召开的,它为加强部队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军事建设,胜利完成保卫延安的艰巨任务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1946年2月25日,周恩来同张治中、马歇尔一起签订了国共“停战协定”。2月,为了在延安迎接即将前来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一行三人停战监督小组,党中央特地指示教导旅组建一支仪仗队。教导旅从一团抽调了500多名精干战士组成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支仪仗队,由罗少伟任队长,魏志明任教导员。欢迎仪式上,仪仗队威武雄壮、英姿勃勃的军容,令马歇尔感慨不已。
  1946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练兵问题的指示》,指出:“国民党反动派除在东北扩大内战外,现在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在此情况下,我党必须有充分准备,能够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时坚决彻底粉碎之。”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教导旅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统一领导下,加强了对部队的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广大指战员充分认清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教育广大干部战士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振奋革命精神,增强战胜敌人、保卫边区的决心和信心,做好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思想准备。在提高部队觉悟的基础上,教导旅掀起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性练兵热潮,并且进行了近战为主的战术训练和夜战训练,从而提高了部队的军事素质。随着敌人袭扰次数的增加,教导旅进一步加强了防御阵地的构筑和战备物资的储备,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夺取自卫战争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附注

即指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和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

知识出处

农十三师简史

《农十三师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全书分铁马金戈的光辉历程、挥师挺进新疆,驻守哈密、“文化大革命”中的哈密垦区、富民兴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内容共9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