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男兵们种出准噶尔盆地第一块棉花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见证七师》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7064
颗粒名称:
男兵们种出准噶尔盆地第一块棉花地
分类号:
K825;F426;J952
页数:
2
页码:
212-213
摘要:
素有“兵团种棉花、小拐第一家”美誉的一三六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团场。1950年,兵团第一块棉花地就诞生在这里,这是小拐人非常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关键词:
棉花地
准噶尔盆地
司令员
卫生队
团卫生队
内容
素有“兵团种棉花、小拐第一家”美誉的一三六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团场。1950年,兵团第一块棉花地就诞生在这里,这是小拐人非常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由于第一块棉花地是当年七十四团卫生队种出来的,因此很多人都以为是女兵种的,其实是卫生队勤杂班男兵们的创举。说起第一块棉花地,一三六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春华如数家珍:
小拐地处北纬45度—46度之间,无霜期仅146—156天。解放前,国内外农业专家都认为,北纬45度以北地区不能种棉花。
1950年3月,时任七十四团团长的安崇文、政委史骥、副团长王云龙,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研究后,决定大胆尝试一下。政委史骥说:“我们既要尊重科学,承认大自然对人类的制约,又应注重实践,具有改造大自然的勇气。”不几天,他就找来十几斤棉种,交给团卫生队勤杂班试种。史骥指示卫生队队长朱子杰,一定要把棉花种好,一粒种子也不能浪费。
4月下旬,卫生队勤杂班的几个战士,选了一块地势较高但能浇上水的沙包,挖掉苇根,开出荒地试种棉花。十多天后,碧绿的棉苗破土而出。“棉苗出土啦!”团直各单位的干部战士欣喜若狂,纷纷跑到棉田,看着、笑着、议论着。
《一三六团简史》记载,1950年8月间,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和二十五师政委贺振新到小拐检查生产。当陶司令员听说小拐试种棉花的消息后,非常兴奋,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在卫生队勤杂班几个战士的精心管理下,这块棉花地十分惹人注日,棉秆粗壮,棉叶宽大、肥厚,青枝绿叶间开着一朵朵白的、黄的、淡黄、粉红色的花朵,有的花朵已经发育成桃。陶司令员看到这个景象,十分高兴。他扒开茂密的棉叶,认真地数着果枝上已结和可能结的蕾铃,兴奋地对团领导说:“你们看,一棵棉株上能结出十一二个棉桃,不必担心,这块棉花是会成功的。”
果然不出陶司令员所料,这年秋天,卫生队勤杂班试种的棉花获得好收成,3亩地所收的棉花装了满满一地窝子。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个在准噶尔盆地大面积种植棉花的计划,在陶峙岳的心中产生。
1953年,在陶峙岳亲自领导、军区司令员王震的大力支持和苏联农业专家迪托夫的技术指导下,准噶尔盆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玛纳斯河流域的二十五师、二十六师种棉花两万多亩,平均亩产140斤。准噶尔盆地棉花大丰收的消息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当年棉花丰收的景象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制成纪录片,广为宣传。
2009年,一三六团种植棉花10万亩,其中机采棉6万亩,预计实现籽棉总产4万吨。虽然现在的棉花单产远远高于当年的水平,但如今生产技术的成熟离不开当年的积极探索。
在陈春华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当年七十四团卫生队所在地,这里已经盖起了一座漂亮的职工医院大楼。在医院大楼的西面,就是北疆第一块棉花地。虽然当年种棉花的战士都已无处找寻,但这一块棉花地几经倒茬还在继续耕耘着。现在,这里依然种着一片棉花,棉花色泽、株高一致,长势稳健,预示又是一个丰收年。
知识出处
《见证七师》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所选作品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反映了七师干部战士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军垦战士屯垦戍边献身事业的英雄业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