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深入学习十四大报告 努力加强部队建设》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6812
颗粒名称: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类号: D61;C55;D64
页数: 6
页码: 4-9
摘要: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国家统一原则等9个方面。这9个方面的内容内在相联,有机统一。下面主要从三点上来说明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 生产力 社会主义 解放和发展 社会主义理论

内容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国家统一原则等9个方面。这9个方面的内容内在相联,有机统一。下面主要从三点上来说明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
  第一,从哲学基础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从世界观、方法论和真理观的有机联系为前提,创建这一完整科学体系的。9条中的第一条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本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说明,这一理论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作为灵魂;是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作为理论的总的指导原则。强调这一理论既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又必须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重要特征、基本原则)与中国的当代实际(中国的国情、建设的实践经验、具体的表现形式等)相结合的产物;是把实践标准(进一步说就是生产力标准)作为判断检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所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14年来,正是依据这一根本尺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体系的科学性,才被真正确立了。
  第二,从立论的根据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本的出发点是中国的国情,而国情主要是指该社会的性质和它的发展状况,尤其是所处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三大所作出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从总体上解决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问题。十四大报告中则更加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旨在改变以往高度集中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不仅要破除过去那种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和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科学的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我国政治体制和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的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三,从主体框架或核心内容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紧紧围绕一个轴心,制定了一条基本路线;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了根本任务;指出了必由之路,确立了三项改革目标。这主要体现在十四大报告所提的9条中的3~8条里。
  首先。围绕一个轴心,制定了一条基本路线。恩格斯指出:历史中最终决定性的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社会发展固然是由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但“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①按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们是通过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来推动历史发展的。在生产活动中,一方面人同自然相结合形成了生产力,另一方面人和人之间又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而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的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因此,生产的作用最终被归结为生产力的作用,生产力则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根轴心,一切社会概莫能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通过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紧紧围绕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经济轴线,进行了现代化建设。经过14年的实践我们终于制定出一条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如今,这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已被明确载入党章,成为全党不能动摇的一条行动准则。
  其次,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明确了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的现象、形式、手段而言的社会主义自身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即要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曾在1984年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含意是什么?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①继续这一思想,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这一概括被党的十四大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条内容之中,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新概括,一是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通过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还要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革,革除那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应该是一个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过程。二是强调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了剥削制度,就从根本上铲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社会根源。但这并不等于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就立即消除了贫富差别和产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一切因素。因此,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仅要消灭剥削制度,还应在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办法之一,就是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支持和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三是说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解放”、“发展”、“消除”、“最终达到”,这些提法表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过程。把握这一点,才能使我们在实践中冷静分析社会主义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更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在新的阶段有新的思想解放,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再次,指出了一条道路,确立了三项改革目标。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由之路只能是改革。因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①按照社会形态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时,也明确确立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
  经济体制的改革,旨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只有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国有、集体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政治体制改革,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党的十四大报告)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政治体制也必须随之调整其结构和组织形式,使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方面改革内容很多,但主要的有三条: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思想文化的改革,旨在努力适应和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特别是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
  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附注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订本),第52~53页。;《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3页。;《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36页。

知识出处

深入学习十四大报告 努力加强部队建设

《深入学习十四大报告 努力加强部队建设》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3

本书的专题设置来自群众,内容的阐述深入浅出,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针对性,针对军区部队干部战士在学习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综合归纳,较好地回答了广大干部战士较为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供部队在政治教育中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