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区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名村名镇 巴里坤卷》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4804
颗粒名称: 一、政区沿革
分类号: F127;I267;F426
页数: 4
页码: 2-5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塞族人在这里游牧。秦末至西汉初,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类国。汉代初期,乌孙人在这里游牧。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汉王朝应乌孙之请,派5位将军(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领兵15万北伐匈奴。匈奴大败,蒲类归属于汉。西汉神爵三年(前59),蒲类受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永平十七年(74),汉明帝派遣窦固、耿忠统兵到天山,大破匈奴。东汉永元三年(91),班超出任西域都护,占据蒲类的匈奴臣服于汉,蒲类归西域都护府管辖。
关键词: 花园乡 三塘湖 红山农场 大河乡 巴里坤

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塞族人在这里游牧。秦末至西汉初,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类国。汉代初期,乌孙人在这里游牧。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汉王朝应乌孙之请,派5位将军(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领兵15万北伐匈奴。匈奴大败,蒲类归属于汉。西汉神爵三年(前59),蒲类受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永平十七年(74),汉明帝派遣窦固、耿忠统兵到天山,大破匈奴。东汉永元三年(91),班超出任西域都护,占据蒲类的匈奴臣服于汉,蒲类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永元三年(93),匈奴反叛,任尚率兵与北匈奴在蒲类海边大战,任尚立碑纪功。东汉永建元年(126),汉长史班勇率兵击败匈奴,蒲类为汉西域长史管辖。东汉永建六年(131),蒲类受伊吾司马管辖。东汉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率领三千郡兵击败匈奴,诛杀匈奴呼衍王于蒲类海边。
  三国时蒲类属曹魏,改称“蒲陆”。南北朝时蒲类属北魏。隋唐时期仍称为“蒲类”。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设置蒲类县,属北庭州,为三等县,辖两乡,县域包括巴里坤湖以西的今木垒县的广大区域。巴里坤湖以东草原当时被称为“甘露川”,唐驻军筑城屯垦。宋代蒲类属伊州(今哈密)管辖。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蒲类属元察合台汗国,被称为“巴尔库尔”。明末为准噶尔的游牧地。
  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廷派靖逆将军富宁安率兵进驻巴尔库尔,募兵屯田。雍正七年(1729)后,清将威信公岳钟琪两次驻军巴尔库尔,“相度地势,建筑城垣”。雍正十三年(1735),将巴尔库尔音译为“巴里坤”。乾隆年间,巴里坤等地在行政上曾一度归甘肃省布政司管辖。乾隆三十八年(1773),在巴里坤设镇西府,领宜禾、奇台两县,军事方面属伊犁将军节制。1779年,撤镇西府改为镇西直隶厅,直属镇(镇西)迪(迪化)道管辖。原来所属两县的建制,奇台县划归迪化州领辖,宜禾县撤销,其地由镇西厅治理。光绪10年(1884),新疆正式建省,镇西厅属镇迪道。
  民国2年(1913),国民政府撤镇西厅,设镇西县。民国17年(1928),县公署改县政府,县知事改为县长,县下设乡,改乡约为农官。
  1954年10月1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县级)成立,1955年2月改称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950年,镇西废除保甲制,对原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全县设城关区、东区、北区和东、西游牧区5个区,下辖二十乡、四街、91个行政村(组)。城关区辖汉城的东、西、南、北四街和花园乡;东区辖大泉湾、三十户、奎苏三乡;北区辖东头渠、旧户、下庄子、新户、西户、三塘湖六乡;东游牧区辖一、二、三、四、五乡;西游牧区辖一、二、三、四、五乡。1952年3月,在马王庙到博尔羌吉山、莫钦乌拉山大小柳沟、奎苏二十里以东一带、二道河子和县城划出2500平方千米给驻军组建了红星一牧场。1953年底,奎苏乡从东区分出,设为奎苏区,辖奎苏乡、南湾乡、三十户乡。1956年4月,在县境东部划出草场807平方千米,办军马场(即伊吾军马场),将奎苏区所辖天山二社的松树塘和十五里处的居民迁入天山一社(现奎苏村、二十里村)。1956年底,根据国务院指示,撤东游牧区、西游牧区建置,组建萨尔乔克区;撤城关区,在县城设镇,增设花园乡;撤东区,设石人子乡;撤奎苏区,设奎苏乡;撤北区,设大河乡。原称为乡的改称为村,全县共有一区一镇四乡。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组成花园、奎苏、大河、萨尔乔克和城镇5个公社;同时,将4个公私合营牧场组成向阳牧场,以原石人子乡建新社为基础组成国营红山农场。1961年,撤花园公社,组建石人子公社,将花园公社的花庄子大队划归萨尔乔克公社,将南园子大队划归城镇公社。城镇公社辖3个居民委员会、1个农业大队和1个牧场。1962年,将大河公社的三塘湖大队划出,组成三塘湖公社。1964年,建巴里坤良种繁育场。1975年,从城镇公社划出南园子大队和公社牧场,从萨尔乔克公社划出花庄子大队,组成花园子公社。1980年,国营红山农场拨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84年7月,撤销萨尔乔克人民公社,设置萨尔乔克区,下辖海子沿乡、苏吉乡、下涝坝乡3个乡,区为自治县派出机构。1985年,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建制,全县设萨尔乔克区、巴里坤镇、大河乡、奎苏乡、花园子乡、石人子乡、三塘湖乡、大红柳峡乡、海子沿乡、苏吉乡、下涝坝乡、大红柳峡牧场、八墙子牧场、良种繁育场,共45个行政村、5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大河乡辖干渠、东头渠、旧户东、旧户西、新户、商户、西户、大柴沟8个村。奎苏乡辖奎苏、奎苏牧场、南湾、二十里庄、板房沟、拐把头、楼房沟、三十户、板房沟东梁、西泉子、庙尔沟、小柳沟12个村。石人子乡辖大泉湾、三十里馆子、石人子、韩家庄4个村。花园乡辖花庄子、南园子、头道河子3个村。三塘湖乡辖上湖、下湖、中湖、岔哈泉4个村。苏吉乡辖苏吉东、苏吉西、黄土场3个村。海子沿乡辖卡子湖、海子沿、尖山子3个村。下涝坝乡辖下涝坝、小红柳峡2个村。大红柳峡乡辖大红柳峡、阔克赛尔克、霍斯库、昌家庄子4个村。巴里坤镇辖一、二、三、四、五5个居委会。八墙子牧场辖八墙子生产队、大红山生产队、大熊沟生产队3个生产队。良种场辖一队(小青疙瘩)、二队(头渠龙口)2个自然村。大红柳峡牧场在大红柳峡乡境内,乡场合一。1986年,设博尔羌吉镇,镇政府在县煤矿处,负责协调矿区事宜。2003年7月,镇机关从矿区迁到了巴里坤湖化工工业园区。1987年9月撤销萨尔乔克区的建制,原区辖的苏吉乡改称为萨尔乔克乡,其他所辖村组没变。2001年10月,撤销奎苏乡建制,设奎苏镇,所辖村组没变。2002年撤销大河乡建制,设大河镇,所辖村组没变。2008年10月,巴里坤镇原辖的5个居委会合并为广东路、新市路、团结路、光明天山路4个社区。巴里坤镇是巴里坤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巴里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1年末,辖巴里坤镇、大河镇、奎苏镇、博尔羌吉镇;花园乡、石人子乡、三塘湖乡、萨尔乔克乡、海子沿乡、下涝坝乡、大红柳峡乡、八墙子乡;山南开发区、黄土场开发区;良种繁育场;辖有6个街道居民委员会、47个行政村,下设126个居民小组、47个村民委员会。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山农场(红星一牧场并入红山农场)和哈密地区伊吾马场。

知识出处

新疆名村名镇 巴里坤卷

《新疆名村名镇 巴里坤卷》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4

巴里坤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古迹有汉任尚碑、裴岑碑、大河唐城、清代山神庙、富宁安碑等。旅游景点有怪石山、尖山泪泉、西黑沟、汉满古城等。巴里坤北部老爷庙口岸对蒙古国开放,有着丰富有趣的口岸史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