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两汉在新疆的屯垦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兵团屯垦戍边知识读本》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838
颗粒名称: 2.两汉在新疆的屯垦实践
分类号: C55;G634;I267
页数: 2
页码: 6-7
摘要: 公元前169年,西汉政治家晁错给汉文帝上募民实边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屯垦戍边理论的人。晁错在书中写道,从汉朝建立以来,匈奴不断攻掠北部边境,因此,防守北部边境,劝农发展经济,已成为最紧急的两件大事。如果保卫边疆的兵力太少,敌人就会乘机来进攻,政府如果不来救援,就会使边境的人民绝望而向敌人投降;如果政府派军队去救援,当政府军从遥远的地方赶到边境时,敌人则早已逃走了。
关键词: 李广利 屯垦戍边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 北部边境

内容

公元前169年,西汉政治家晁错给汉文帝上募民实边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屯垦戍边理论的人。晁错在书中写道,从汉朝建立以来,匈奴不断攻掠北部边境,因此,防守北部边境,劝农发展经济,已成为最紧急的两件大事。如果保卫边疆的兵力太少,敌人就会乘机来进攻,政府如果不来救援,就会使边境的人民绝望而向敌人投降;如果政府派军队去救援,当政府军从遥远的地方赶到边境时,敌人则早已逃走了。而在边疆驻扎过多的兵力,则军费支出又太大;如果撤走边境的兵力,敌人又会不断的攻入。内地调到边疆的兵,由于每年都换防,不熟悉敌人的情况,对作战很不利。因此,为了有效地保卫边防,可从内地招募犯罪的人、奴婢、农民到边疆,与边疆驻军一起,平时种地,战时保边,以边疆土地供养边疆军民,以边疆军民保卫边疆安全。晁错认为,屯垦戍边不仅是利国利民、保卫边防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的长治久安之策。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将军到新疆讨伐大宛,由于征途遥远和军粮不济,结果遭到失败,军队损失了百分之八九十。后来,李广利第二次伐大宛时,随军携带大量粮食和大批活马牛羊,由于军队粮草充足,战争取得重大胜利。西汉政府从这李广利的两次出征得出结论:要想打败匈奴,统一新疆,必须要保证军队的粮草,从内地运粮成本太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新疆推行屯垦戍边。在晁错的理论和李广利将军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后来桑弘羊提出的扩大轮台屯田书,以及赵充国的三上屯田策等的影响,西汉在新疆推行了屯田政策。
  公元前101年,西汉在轮台设置使者校尉,命令数百名士兵就地屯田,公元前60年,西汉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后,为巩固对西域的统治,政府从内地引进铁器农具,耕牛技术和井渠工程,使屯田事业得到大发展。
  从公元前101年到公元8年,西汉政府在天山南北推行屯垦,参与屯垦戍边的士兵有20000人,最多时达25000人,屯田面积达到了40多万亩,生产粮食40多万石,保证了驻军用粮。西汉时的屯垦主要处在天山以南,当时有10个垦区,其中天山南麓有7个垦区,阿尔金山北麓有3个垦区。东汉初,匈奴、北匈奴又几度侵占新疆。公元74年,东汉在车师重建西域都护府,设置戊己校尉,西域长史、伊吾屯官等机构主管西域的屯垦戍边事务,东汉的屯垦戍边以军屯为主,犯屯为次,有屯军5000人,开垦农田10万亩,主要分布在伊吾、鄯善、高昌、吉木萨尔、楼兰、喀什、和田、民丰等八地。

知识出处

兵团屯垦戍边知识读本

《兵团屯垦戍边知识读本》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介绍了新疆的屯垦史和兵团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兵团的体制、性质特征和使命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