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蒙古族传统节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259
颗粒名称: 十一、蒙古族传统节日
分类号: I267;G633;I207
页数: 5
页码: 15-19
摘要: 巴音布鲁克蒙古族的重要节日有春节、那达慕、祖鲁、麦德尔节等。其中,那达慕是蒙古族最为盛大、影响广泛的节日。
关键词: 土尔扈特 蒙古族 那达慕 赛马场 蒙古语

内容

巴音布鲁克蒙古族的重要节日有春节、那达慕、祖鲁、麦德尔节等。其中,那达慕是蒙古族最为盛大、影响广泛的节日。
  1、那达慕节
  “那达慕”系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在每年7月中旬(农历六月四日)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大会召开时,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乘车骑马,云集在碧绿丰美的草原。他们或参加比赛,或专程赶来参观娱乐。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上只举行射箭、赛马和摔跤的比赛;现代那达慕从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除了传统的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比赛之外,还增添了其他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篝火晚会等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还要表彰劳动模范。
  那达慕具有悠久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早在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战胜花刺子模后,就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过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以后,多少个世纪以来,每逢庆祝战功、祭旗点将、军民欢聚、盟旗聚会以及敖包祭祀等举办那达慕活动。那达慕开始时,蒙古族长者举起盛满鲜奶的银碗和哈达,朗颂祝贺词”。旧土尔扈特南路盟全部落每年农历六月初四举行隆重的“那达幕节”。
  土尔扈特人称“那达慕节”为“塔格楞根巴依尔”(塔格楞根节)。土尔扈特人以外的蒙古人把它叫做‘那大幕巴依尔’。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同一件事情。为了推动草原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土尔扈特人聚居的和静县都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值草原上水草丰美、景色最为迷人的季节,牧民们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约定的地点,在绿茵草地上搭起蒙古包,熬茶煮肉,赛马摔跤,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庆祝幸福美好的生活。
  从1999年开始,和静县将“那达慕节”改为“东归那达慕节”。通过赛马、摔跤、射箭、叼羊、民族服饰表演、“江格尔”演唱、篝火晚会、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着重突出东归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风貌,以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热爱祖国的“东归”精神,并通过节庆活动,展示当今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赛马
  赛马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是“男儿三艺”的第一项。对蒙古人来说,马是精神的象征,好运的前兆。所以,赛马或观赏赛马,不单是比马的力量,更是看马主驯养骏马的智慧,是智慧和力量的较量,是在弘扬精神。正因如此,赛马便成为历届那达慕大会的必有的传统比赛项目。
  蒙古族的赛马是直线赛马,距离有40、80华里不等,参加人数不限。赛马的人不分老幼男女,大都不备马鞍,也不穿鞋袜,只身着彩衣,腰系彩带,头缠彩巾,当马疾跑时,彩带随着在身边飘舞,十分威武潇洒。
  赛马结束后,按蒙古族习俗,还要赞马。取得名次的马按顺序在主席台前排好,由德高望重的老艺人朗诵赞马词。唱完赞马词,还要朝获得第一的马身上和头上撤马奶酒和鲜牛奶。
  和静县目前拥有一些规模较大的赛马场地,其中规模较大的赛马场主要分布在巴音布鲁克镇,和静镇,哈尔莫敦镇小山地区,巴伦台镇小山地区,其中最大的赛马场在巴音布鲁克镇。巴音布鲁克赛马场始建于1956年,于1999年投资120万元翻修,其间举办过多次大型速度赛马比赛和那达慕大会,曾是自治州影响力最大的赛马场。
  赛马从种类上分为大走马(蒙古语称“阿勒杰”)和小走马(蒙古语称焦热)。速度赛马和赛走马不同,前者是马可四蹄腾空奔跑,后者是放马疾行四蹄轮换(必须始终有一蹄着地),十分均匀,马走起来既稳又快又好看。马术有乘马跳高、行进中马上倒立、马上前后转身、左右越马、镫里藏身、马上站立、乘马钻火圈、马上射击劈刺、飞马拔旗等。
  摔跤
  蒙古族人民喜欢摔跤运动由来已久。远在部落联盟时期,摔跤就和赛马、射箭一齐被作为民主选举部落首领的条件,只有这“三项竞技”的超群者,才具有作首领的资格。及至元代,虽然改革旧制,遵用汉法,但蒙古民族尚武的精神和习俗却一直流传,延续下来。当时,宫廷主要娱乐内容之一说是摔跤,每逢喜庆宴会,都有摔跤表演助兴,而且对优胜者常常赏以重金为犒酬,甚至因摔跤出名而升官晋级的也不乏其人。在今天,摔跤仍然是那达幕大会上最受欢迎的竞赛项目。蒙古式摔跤是站着摔,不许抱腿或跪摔,不限时间,不限体重,一上场双方互相抓握,以一方倒地(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算倒地)为胜败的标准。
  射箭
  蒙古族射箭是极富民族特色的。它的射程只有15米或20米,使用的箭靶是“毡牌靶”,共设3个靶位。第一靶是一个约一立方尺的彩色布袋,挂在2米高的木架上,第二、三靶都是白布袋,一个约一立方尺大小,另一个为一等边三角形。三个布袋里都装着棉花。第一、二靶在射手左侧,第三靶在射手右侧,各靶位之间距离2.5米。三个靶位分别立在一条宽约4米、深0.67米、长85米的跑道两旁。比赛时,身着紧身彩袍的射手策马跑来,在疾驰的马背上抽弓搭箭,瞄准箭靶。靶的中心是活的,箭只要一射中靶心,靶就会掉下来。这是所谓的骑射。
  蒙古族射箭还有一种比赛方法叫静箭。就是射堆在地上的目标,目标是用许多皮筋制成的小目标堆起来的,呈下宽上尖的塔形。一箭射中底部,塔形目标全部倒塌,即为优胜。在蒙古草原上,射箭不仅在男子间广泛开展,它也是姑娘们喜爱的一项运动,优秀的女射手在蒙古族人民中并不少见。
  2、“查汗”巴雅尔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汗”,即春节,是土尔扈特人的最大节日。土尔扈特蒙古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抓肉”,牧区自然没问题,就是农区蒙古族,在肉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吃一顿“手抓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
  3、“祖鲁节”
  “祖鲁”是蒙古语“佛灯”之意。“祖鲁节”也称佛灯节,是纪念宗喀巴大师涅槃的节日,时间是每年阴历十月二十五日,此日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活佛圆寂日。教民们献祖鲁(酥油灯)为其送葬,所以就形成了“祖鲁节”。土尔扈特蒙古族历来十分重视“祖鲁节”。每年阴历十月二十五日,家家在蒙古包内佛龛前献净水,点祖鲁(酥油灯),煨桑,念佛经,磕头礼拜。在阴历十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各家各户都措点“祖鲁”的灯芯,制作灯座,炸制油饼,包包子、饺子,并且请邻居亲戚到家里吃“祖鲁节”的饭。提前在蒙古包前筑台,涂成白色,台高约1.5米。晚上在灯台上集中插上每一个人做的灯,并点上灯后,全家进行磕头仪式。然后在灯芯上浇上酥油。还要用和好的白面做很多的灯座,里面灌上酥油,将3-4厘米长的灯芯插在灯座正中间。土尔扈特人不管你生于何月何日,都是以祖鲁节记一岁。
  4、“麦德尔节”
  麦德尔节过去是一种宗教活动。也叫麦德尔经会。麦德尔佛被称为传播佛教、解除人民疾苦的神。人们信仰这个佛已有900多年历史了。正月十五日是神佛大师宗教学业结束的一天,正月十五日便被定为麦德尔诞辰。正月十五日这一天,牧区各寺院的喇嘛们会以宗教盛会的形式吹号角,敲锣打鼓,为麦德尔佛的诞辰念经。人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寺庙,将带来的酥油、佛灯、钱物等贡品放在麦德尔佛的贡桌前,给麦德尔佛磕头,然后在麦德尔佛的挂像边从右向左转过去,绕寺院从右向左转几圈。
  正月十五日展出“那音托海麦德尔”(按尺算那音托海是240尺麦德尔)时,寺庙便变成了人的海洋。有朝圣的、有做生意的。叩拜麦德尔佛像的这一天逐渐成为群众性节日和物资交流盛会。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12

此辑中,遴选了巴州八县一市中或已声名显赫,或即将“显赫”的村镇24座。行文中,各作者就其村其镇的地理特点、行政特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择善而述,缀以成文,并以图为佐,读之可遍揽24座村镇古往今来之风云际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