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的成功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180
颗粒名称: 中心城市的成功实践
分类号: F127;F426;F124
页数: 10
页码: 126-135
摘要: 库尔勒市是“华夏第一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是自治区确定建设的新疆两个中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库尔勒人勇敢地肩负起石油大会战“主力军”、西部大开发“排头兵”的历史使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成就,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地区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
关键词: 库尔勒市 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区域中心城市 库尔勒

内容

李金釜
  库尔勒市是“华夏第一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是自治区确定建设的新疆两个中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库尔勒人勇敢地肩负起石油大会战“主力军”、西部大开发“排头兵”的历史使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成就,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地区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
  一、在科学发展中取得显著成就。
  库尔勒位于新疆腹地、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是连接南疆、北疆的重要枢纽,是重要物资、文化集散地,境内有兵团、部队、石油、铁路等许多驻库单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塔里木油田公司落户库尔勒以来,库尔勒市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前,库尔勒市是一个典型的西部边陲小镇,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1978年,库尔勒市国内生产总值仅1.04亿元,财政收入仅0.07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库尔勒市的经济总量迅速增大,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2007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3.86亿元,是1978年的340倍;地方财政收入11.18亿元,是1978年的160倍;地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在第六届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40位,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39位,连续5年排名上升并稳居西部前列。
  城乡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前,库尔勒市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改革开放以来,库尔勒市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5亿元。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塔里木大化肥、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大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工程相继落户库尔勒。库尔勒新机场实现通航,西气东输二期、吐-库铁路二线、库-阿铁路复线、库-库高速公路、铁路物流园、库尔勒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给库尔勒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市区行政综合服务大楼、市政广场、人工湖基本建成;孔雀河风景旅游带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完成;乡村柏油路、农民小康抗震安居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绿化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掀起一轮又一轮高潮,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城乡建设历史性的飞跃,取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等多项殊荣。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进步。库尔勒属沙漠干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多年来,库尔勒市以建设“魅力城市”、“生态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乡、荒山、园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等绿化治理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大气力治理环境,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库尔勒市已是国家级园林城市。2007年,全市新增公共绿地69公顷,新增道路绿地33公顷,完成城市周边荒山绿化36.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农田林网化率分别达到34.94%、40%和66.1%,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84.71%,在全区19个城市环境定量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二。已有多项环保指标在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各族群众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相比,2007年,库尔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8元提高到10300元,增长近21倍。农村人均收入由75元提高到5986元,增长近80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9.26平方米提高到31.9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7.55平方米提高到52.3平方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学校300多所,在校学生93886人,万人拥有大中专学历以上。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达90%,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农业人口的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86.16%;“少生快富”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7‰以内;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农村抗震安居工程,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走在了全疆的前列。
  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前,库尔勒的城市化水平很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库尔勒于1979年建市,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库尔勒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区面积由1978年的14平方公里发展到2007年的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7万人增加到47.5万人,城市绿化率由51.72%提高到65%。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和品位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更加凸显。
  二、库尔勒在改革创新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概括地讲,库尔勒的模式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增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实施库尉一体化战略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建设“实力库尔勒”、“活力库尔勒”、“魅力库尔勒”、“和谐库尔勒”,成为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善、现代物流繁荣、科教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平安的最具活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
  (一)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产业,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库尔勒抓住铁路、石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的三次腾飞,又借助于高速公路、新机场、铁路等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把区域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创造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库尔勒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突出产业招商,牢固树立“资源+环境+项目=库尔勒未来”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与培育特色产业、优化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引进产业配套和产业关联项目,加快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牢固树立“看似不行,其实可能”的观念,明确招商引资工作的主攻方向,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行业500强,瞄准国际和国内品牌,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就业的贡献率、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先后引进了像维维集团、华凌集团、美克集团、广汇集团、鲁能集团、国美电器、浙江富丽达、辽宁瑞兴等大集团、大公司,把昔日的边陲小镇提升为现在的南疆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特别是在带动天山南坡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
  (二)实施库尉一体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升经济承载能力。库尔勒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着力打造一流的开发区,库尉一体化便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个亮点。库尔勒决策层选定开发区作为库尉一体化战略的重点,按照“起点高、特色明、环境优、速度快”的要求,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目前已形成首期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最终规模为140平方公里的“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的工业园区,提升经济承载力,增强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库尔勒的愿望。在开发区建设中,库尔勒构筑“四大”产业集群区,即石油、石化及天然气产业集群区、高载能工业集群区、纺织工业集群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区。做强“五大”产业,即一是打造全疆最大的精细化工和化肥生产基地,做大石油石化加工产业;二是打造全国最大的粘胶短纤维和棉浆粕生产基地,做强棉花系列加工产业;三是打造全疆重要的仓储加工基地,做优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四是延伸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做精矿产加工产业;五是为新型工业大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做好绿色能源产业。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先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区。
  (三)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力。库尔勒立足于老城区,不断向南发展,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重点以南市区、开发区原18平方公里服务区、西尼尔服务区为支撑点,各具内涵特色的三个组团的新城区建设,形成了老城区、南市区、库尉新区“一城三区”的融合对接,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形成近200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完善了开发区80平方公里的配套设施。老城区按照“打造亮点、塑造形象、完善功能”的要求,强化了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档次和品位。南市区配套管网、广场、景观小品和绿化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初步形成了经济繁荣、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城区。“三河三渠”改建工程进度加快,白鹭河二期水系工程,孔雀河二期改造竣工、景观形成,完成了库塔干渠改河一期工程,启动了外环路等一批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打通延安路等一批城区断腿路,完成石化桥、延安桥等一批桥梁工程,完善供排水、供热供气等一批城市管网建设,实施孔雀公园、新华园等一批公园和街头绿地建设,顺利完成市政办公楼的搬迁。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四)立足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003年库尔勒就提出了“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十六大以来,库尔勒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先后提出“让库尔勒绿起来”、“努力创建生态型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库尔勒市环境保护条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和干部考核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城市绿化、荒山绿化、园林绿化、“三北四期”、农田防护林建设和孔雀河沿岸综合治理工程,使库尔勒市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创业、最适宜生活居住、最适宜休闲旅游娱乐的生态园林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尤其是荒山绿化建设工程得到国家园林局和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高度评价,并被作为示范工程在干旱荒漠地区进行推广。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尔勒市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五)坚持城市建设“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作用。库尔勒市城市化程度较高,尤其近年,随着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实现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双轮驱动”。按照“开发新区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郊建设新农村,库尉一体构筑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实施“南扩西连”和园区带动战略,以基础设施的突破,带动城市框架的拉大、功能的完善和形象的提升,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了城市建设“政府调控、市场运作”的体制机制、以统筹发展为根本方法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实践模式。用库尔勒人的话说,就是要在城市建设中学会算账,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求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值。例如,在项目开发建设中突出5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引进并培植一批主导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围绕“三农”工作,启动一批强农惠农政策项目,让更多项目惠及农民群众;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城市亮点项目,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围绕社会事业建设,发展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和社区等领域的公益项目,进一步改善民生;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开发建设取得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六)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库尔勒是全国最早建立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城市之一。针对群众在住房、就医、入学、出行等方面的困难,库尔勒明确提出解决办法,目前已基本建立起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多层次教育保障体系和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例如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做好城镇“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的就业工作;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推进民汉合校、幼儿合园,办好疆内初中班、高中班;统筹农村教育工作,确保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农村建立寄宿制区域中心学校;持续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打造20分钟卫生服务圈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下大力气解决小房户、无房户、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一条“村民”变“市民”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使农民逐步融入城市。通过多年努力,库尔勒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协调发展。
  三、库尔勒发展模式的启示。
  库尔勒发展模式是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模式,它所蕴涵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全国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库尔勒的实践再一次证明,走科学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才能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山河秀丽、人民幸福。然而,这又是一条新路,没有现成答案,每走一步都要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创新。库尔勒之所以能够比较成功地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关键的一条,就在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践行“团结拼搏、勇于开拓、抢抓机遇、争创第一”的库尔勒精神,由此探索并创造出在全区乃至全国的多个“最优”,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低水平对外合作方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对外合作的后劲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库尔勒的做法给人以启发。库尔勒人以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集中建设为抓手,以引进优势产业、环保性企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高级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和集群效应,提升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走以集约发展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使自身发展与对外合作相互促进,为不断提升经济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库尔勒发展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较好地做到了统筹兼顾。库尔勒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疆内、疆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把主动融入疆外市场与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统一起来;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高度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库尔勒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地统筹好各方面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能不断取得新成就。
  ——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着力转变执政方式,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科学发展的能力。库尔勒市委、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打造实力、充满活力、彰显魅力、平安和谐”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库尔勒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统筹协调地推进发展,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践表明,只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创造性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永葆青春活力,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通过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善、现代物流繁荣、科教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平安的,最具活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必定会实现。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08

故事从30年前走来,每一篇文章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展示巴州的昨天和今天,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迁史,必将走向更远的远方。我们30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我们寄希望通过展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巴州各条战线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教训,给人们启迪和教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