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层党组织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 第一卷 (1949~1978)》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879
颗粒名称: 二、基层党组织的建立
分类号: D267;D261;D262
页数: 2
页码: 20-21
摘要: 1949年12月27日,中共新疆分局发出《关于建党的几个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发展党员要按照新疆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由上而下,由城市到乡村,由革命的知识分子到工人、农民,由外来到本地的办法,有步骤地发展党员。中共鄯善县委成立后,自上而下、积极稳妥地在全县开展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1950年5月,在全县四个区建立了中共区委员会,书记分别为冯世珍(第一区城关区)、薛志祥(第二区连木沁区)、赵维新(第三区鲁克沁区)、黄岐(第四区吐峪沟区)。
关键词: 积极分子 镇压反革命 鄯善县 党的基层组织 各族人民

内容

1949年12月27日,中共新疆分局发出《关于建党的几个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发展党员要按照新疆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由上而下,由城市到乡村,由革命的知识分子到工人、农民,由外来到本地的办法,有步骤地发展党员。中共鄯善县委成立后,自上而下、积极稳妥地在全县开展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1950年5月,在全县四个区建立了中共区委员会,书记分别为冯世珍(第一区城关区)、薛志祥(第二区连木沁区)、赵维新(第三区鲁克沁区)、黄岐(第四区吐峪沟区)。5月21日,在第一区和第三区,由康东山、李俊杰等介绍,发展了鄯善县第一批少数民族共产党员,他们是芒牙孜·尕斯甫、阿布都·色帕尔、卡斯木·瓦吉提。1952年12月,县委按照党中央“慎重稳进”的建党方针,开始在农牧区建立党组织工作。随后,全县80%以上的区、乡建立了党组织。
  各基层党组织十分注重在工作和斗争中培养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特别注意把那些在减租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干部和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其中个别少数民族积极分子没有经过候补期就被直接吸收为正式党员。经过镇压反革命、减租反霸、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党的基层组织在全县几个区建立起来,吸收了一批工作积极、表现好的积极分子入党。1954年年底,全县共有党委5个,支部27个,党员135人,其中民族党员59人,占党员总数的43.70%。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5年,随着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委和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以全面贯彻实施。中共鄯善县委领导全县各族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重点打击了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反动道会门头子,完成了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和征购公粮等任务。在县机关开展了“三反”和“五反”运动,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等民主改革运动,从而使全县国民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秩序日益稳定,各族人民坚定了依靠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心。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 第一卷 (1949~1978)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 第一卷 (1949~1978)》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7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第一卷)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历届鄯善县委领导班子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历经的风雨历程,全面反映了鄯善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1950年至1978年发展变迁的全貌,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