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806
颗粒名称: 石油工业
分类号: F426;T;F416
页数: 6
页码: 5-10
摘要: 克拉玛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是新疆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和建设,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油田。
关键词: 克拉玛依 管理局 原油产量 克拉玛依油田 新疆石油

内容

克拉玛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是新疆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和建设,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油田。
  【艰苦创业、开发、建设油田】1950年10月,设在新疆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克拉玛依(黑油山)就被列为重点勘探区域之一。1951年至1952年,曾进行地质调查和电法勘探,并钻过4 口构造浅井。1954年,继续进行了石油地质普查。1955年1月,新疆石油公司拟定黑油山地区深井钻探总体设计,在同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上,决定在黑油山地区钻两口深探井,以探明含油、气情况及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地质构造。
  1955年6月,一支由8个民族、36名职工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来到黑油山,发出豪迈誓言“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担负第一口探井的钻井任务。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工作,战胜了戈壁滩上的风沙酷暑,于10月29日喷出原油。11月26日,新华社报道了黑油山第一口探井钻成和出油的消息。
  喜讯传开,举国振奋。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李富春、薄一波等极为关注克拉玛依出油的情况,并做了重要部署。石油工业部及时确定“撒大网,捕大鱼”的勘探方针,要求尽快拿下克拉玛依油田。《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建设。各族石油职工克服各种困难,艰苦奋斗,在戈壁滩上站稳了脚跟,油田勘探和建设迅速发展。1956年8月1日,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试采井——25号井开始试采,这一年投入试采井21 口,采油1.64万吨。1958年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当年为国家生产原油33.4万吨。1960年原油产量达到163.6万吨,占当年全国天然石油产量的39%。
  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初期,由于缺乏开发大油田的经验,对地下油层资料了解不够,开发设计方案不尽符合油层实际情况,注水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曾一度出现了原油产量急剧下降的被动局面。1961年产量比1960年下降35.8%,1962年又降到85.5万吨,相当于1960年的52.3%。从1961年8月,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油田全面开发调整和配套设施的填平补齐工作,新钻了一批资料井,基本查清了油层情况,核实了油田含油面积和储量,重新编制了符合油田地下情况的开发调整方案,发展了一套适合本油田特点的采油工艺技术。从1964年起,原油产量开始回升,到1966年原油产量达114.7万吨,实现了原定稳产100万吨的调整目标。
  【在“动乱”中发展】  “文革”中,克拉玛依油田同全国一样,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各族石油职工同“左”的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活动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大家齐心协力,坚守岗位,坚持石油生产建设,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开发和管理油田,保持了石油生产的持续增长。
  1967年至1976年10年间,克拉玛依油田新开发18个区块,面积134.3平方公里,共钻采油井1479 口,注水井343 口,进尺113.2万米,累计建成生产能力2746.6万吨。到1976年,克拉玛依油田已有33个区块投入开发,动用地质储量占当时探明储量的74%,原油产量297.4万吨,相当于1966年原油产量的2.5倍,克拉玛依油田从此进入了全面开发阶段。
  【开拓前进】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族石油职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胆创新,勇于进取,使石油勘探和开发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进一步扩大勘探,克拉玛依及其外围的百口泉、红山咀、乌尔禾等油田的含油面积进一步扩大,还发现了一批新的含油层系和丰富的重质油资源,新发现了夏子街、风城等油田,新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相当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28年的一倍多。通过对老油田加强管理和不断扩大新区建设,发展了重油注蒸汽热采的新技术,使原油生产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1989年,原油年产量已达640.1万吨,3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油7500多万吨。
  【钻井公司】 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担负着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钻井任务,公司基地设在白碱滩。该公司组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克拉玛依钻探处。现有职工12000多名,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公司下属22个分公司,共有150多个车间、队,配有各种钻机63部,各种设备2000多台套,有英国、美国及国产录井仪10台。
  钻井公司成立30多年来,钻井队伍不断扩大,钻井技术不断进步,截止1989年底,累计完钻探井2050 口,总进尺342.1万米。
  【采油一厂】 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一厂于1960年11月正式建厂。其前身为克拉玛依矿务局油田处采油一大队。该厂现有职工3193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32名;机关科室21个,车间(队)44个。
  采油一厂管理着克拉玛依油田二区、四区、五区、红山咀区和车排子油田。截止1988年底共动用含油面积82.1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1511.62万吨。1988年原油生产达到51.25万吨,工业总产值完成5596.7万元(按不变原油价格110元/吨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16034元/人。
  【采油二厂】 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二厂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距市区28.6公里,是克拉玛依油田最大的采油厂,也是全国年产原油超过200万吨的十大采油厂之一。
  该厂建于1960年11月,其前身是克拉玛依矿务局油田处采油二大队。到1988年底,该厂已实现年产原油200万吨以上、稳产10年的奋斗目标,建成配套产能250万吨,具有较完善的油田采、注、集、输系统配套的生产能力。
  采油二厂现有职工6293名,拥有固定资产9.19亿元;有78个车间、队,机关科室28个;所管油田面积96平方公里(展开含油面积为182.5平方公里)。全厂有油水井1838 口,计量站、配水间和集、转油站218座,有各种设备1539台。1988年该厂生产原油254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7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6728元/人。从1958年至今,全厂累计采油0.41亿吨,采气51.29亿方,注水0.79亿方,为国家创造价值达45.1亿元(按不变原油价110元/吨计算)。
  【采油三厂】 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三厂位于克拉玛依市三平镇,于1960年建厂,其前身是克拉玛依矿务局油田处采油三大队。该厂现有职工4568人,有厂属车间37个,专业生产班组446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58亿元。全厂还建成脱水站1座,原油年脱水处理能力122万方;建成轻质油站1座,天然气年处理能力4950万方;建成集油站5座,注水站4座,计量站163座及各种采油工艺装置1512套。全厂油田开发面积85.5平方公里,1960年至1988年累计生产原油1364.46万吨,天然气208425万方,低凝油776.04万吨。1988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06亿元。
  近年来,采油三厂质量工作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预审诊断,达到预评合格,计量工作达到国家一级计量单位。1986年全厂被评为自治区“双文明”单位,1988年被评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双文明”模范单位。
  【百口泉采油厂】 新疆石油管理局百口泉采油厂位于克拉玛依市区以东60公里处,于1979年6月建厂。该厂现有大队级单位8个,车间(队)47个,机关科室19个,有3300多名职工,管理着65平方公里的百口泉油田的采、注、修、集、输联合生产和风城油田、夏子街探区的油井生产。该厂拥有固定资产6.6亿元。
  百口泉采油厂成立10年来,油田规模逐年扩大,原油产量持续增长。油田开发面积由1979年的23.63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油水井数由73口增长到550口,原油产量1983年突破百万吨大关。
  该厂在抓生产的同时,十分注重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1988年该厂在企业升级考核的17项指标中,有9项达到一类企业标准,3项达到二类企业标准。
  【重油开发公司】 新疆石油管理局重油开发公司于1986年11月成立。全公司职工总数为2108人,下设10个基层大队、17个科室、8个直属单位、31个车间(队)、209个班组。
  重油开发公司承担着克拉玛依重质原油热力开采任务。目前投入开发的九区齐古组油藏含油面积25.09平方公里,1983年3月发现,同年11月开始热力试采,1984年进行注蒸汽吞吐试采,1985年投入工业性开采。到1988年已开发五个区块共12.3平方公里,占含油面积的49%,生产能力达到91.3万吨。已建成59座计量站、5座供热站、两座集油站,并组建热采大队、修井大队、锅炉中心及重油开发研究所。到1988年,完成生产井666 口,年注汽量128.41万吨,年产油量60.7万吨,重油生产已初具规模。
  【井下作业处】 新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主要担负着油田油、水井大修、压裂和浅油层钻井任务,该处组建于1964年3月,其前身是克拉玛依矿务局修井大队。
  井下作业处现有职工2619人,大修作业队16个,压裂作业队5个,后勤辅助生产服务车间、队19个。全处主要专业设备共有406套(辆),其中从美国、加拿大进口的修井机、压裂车等修井压裂酸化特种车116部,起重机械13台,全处固定资产总值达14066万元。
  自1978年以后,大修井1468 口,小修井333 口,完成修井工作量15109.62个标准井次,钻井311 口,进尺105040.39米,压裂累计19870个井次,增产原油309.9万吨。
  【测井公司】 新疆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于1986年5月由原技术作业处所属的测井、射孔、解释、仪修及部分后勤辅助单位合并而成。现有职工2121名,其中技术人员612名,是一个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主要担负新疆油田的测井、射孔、井壁取芯、油田测试、测井资料解释和处理的任务。有测井专业机动设备139辆,测井及物探设备312台,各种电测井下仪器717支,固定资产总值12433万元。
  近年来,该公司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测井设备,填补了新疆油田勘探测井的空白,缩短了同世界测井技术水平的差距。到1988年底,测井曲线合格率已达99.8%,优质率为97.47%,油田射孔命中率达99.95%,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资料。1989年完成射孔19461炮,电测982万米,测试804井次。
  【试油处】 新疆石油管理局试油处位于克拉玛依市三平镇,成立于1976年4月,主要承担石油探井和部分开发井的试油、测试工作。
  该处现有职工187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8人。有基层单位37个,各种设备327台,固定资产原值7868.6万元。
  建处以来,共完成试油投资工作量24156万元,在824 口井上开展试油工作,累计完成工作井788 口,累计试油3433层。试油能力由1976年的年试油16层提高到1985年的560层。试油月速度由1976年平均0.81层发展到1988年的平均3.53层。
  近年来,该处加强了中途测试技术的推广使用。1981年后,累计裸眼测试83井次、套管测试1165井次,平均成功率83.3%,测试的层位工作量一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目前该处有裸眼测试仪器10套、套管测试仪器21套,已具备裸眼和套管测试400层的测试能力。
  【输油公司】 新疆石油管理局输油公司位于克拉玛依市金龙镇,是1958年从戈壁滩上建起来的原油输送基地。现有各族职工1757名,其中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271名。公司机关所在地称总站地区,占地11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乌鲁木齐王家沟基地,占地38万平方米。
  输油公司主要担负克拉玛依至独山子、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火烧山至北三台3条长距离原油输送管道的管理和克拉玛依油田、火烧山油田的原油外运任务。
  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于1959年1月建成投产,全长147公里,沿途设6个泵站,1个原油交接站,是我国最早建成的第一条长距离原油输送管道。
  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输油管道,建于1973年8月,全长295.6公里,沿途设6个泵站。1979年至1981年,克——乌复线工程完工。
  东部火烧山至北三台输油管道建于1988年9月。这条管道将延长到乌鲁木齐化工总厂。此外,还有一条九区到克拉玛依炼油厂的稠油管线,建成投产于1987年5月,是新疆石油管理局自行设计和施工的我国第一条稠油输送管道。
  1988年微机开始应用于输油经营管理和管线阳极防腐。1989年长输管道年输油量599.3万吨,实际周转量137340万吨千米;输气量7.48千万方,实际周转量572千万方千米。克九区至克炼厂第2条稠油管线和百口泉至电厂输气管线建成投产,新增输油能力150万吨/年,输气能力4.7万方/年。到1989年底长输管道累计输油能力达到1265万吨/年,延展长度1181.75千米;输气能力27.7千万方/年,延展长度119.1千米。
  【机械厂】 新疆石油管理局机械厂,以机械制造为主,造修并重。主导产品有:采油井口、一二类压力容器、CYJY10-3-53型抽油机,同时承担油田各种配件制造及柴油机、拖拉机和机床的修理。
  机械厂始建于1956年11月,当时是克拉玛依矿务局机械修理厂,1962年9月改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机械厂。现有职工1472人,有生产车间14个,工艺研究所、质量计量检测中心各1所,拥有各种专业设备275台,固定资产原值5767.9万元。
  30多年来,机械厂累计为油田提供采油井口 5926套,闸阀23080套(只),一、二类压力容器790台,设备修理2273个混合台,工业总产值28380万元,工业总产量23972吨。1977年到现在累计上交利润1811万元。
  【第二机械厂】 新疆石油管理局第二机械厂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为钻采设备大修厂。该厂现有职工868人,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主体厂房7座,各种设备367台,固定资产原值2490.4万元。
  该厂具有冷热加工、设备安装及修理、铆焊等多种生产能力。年修理大型钻40套,年消耗钢材4000吨,钢材利用率90.9%。从1980年到1988年,共为油田修复钻井设备2084台,修复各类注水、采油设备880台。建厂10年累计制造出金属铆焊产品8403套件,创造产值5282.3万元。
  【汽车修理厂】 新疆石油管理局汽车修理厂1978年2月从运输处分设成立,现有职工949人,工业厂房42612.35平方米。全厂设有底盘、发动机、轿修、特修、加工、铆焊车间等12个基层单位,各种设备525台,固定资产原值3482万元。主要承担新疆石油管理局多种车型的汽车大修任务,年工业总产值达1500万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技术装备逐步齐全,修理能力不断增强,生产加工规模也不断扩大,1989年大修汽车442辆,单机大修154台,基本适应了油田生产发展的需要。
  【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建设工程公司成立于1981年11月,其前身是克拉玛依矿务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现有4533名职工,有大队级单位9个,直属车间、队、站等17个。公司拥有各种设备615台,固定资产原值896329万元。
  油田建设工程公司是担负克拉玛依油田地面建设任务的骨干单位,具备承担油田建筑、安装、压力容器制造,11万伏以下输变电工程施工,各种电力线架设和大型综合工程项目建设的能力。
  30多年来,油建公司为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担负过百口泉——克拉玛依水渠建设、克拉玛依炼油厂扩建、克拉玛依电厂建设及扩建、九区稠油工程建设、南疆三项工程建设等大型工程项目。
  1986年至1988年,施工产值平均年增长14.65%,单位工程优良率由77.7%上升到85.3%。1982年至1988年累计竣工面积90693平方米,混凝土预制29793立方米,井口安装1746 口,管道安装2107公里,设备安装4632/1732(吨/台),金属罐制做113885/170(立方米/座),架设各种电力线1320公里,各种站建筑安装374座,运输周转量15894万吨/公里。1989年完成总产值10460万元。
  【供水管理处】 新疆石油管理局供水管理处前身是1956年10月成立的水电站,1958年水电站改为水电厂,1964年水电厂分设,成立供水大队,1973年成立供水管理处。现有车间、队、站31个,职工1245人。
  30多年来,供水处为油田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先后于1956年9月修建玛纳斯河引水工程;1959年大规模开发百口泉水资源,1960年1月动工修建百一克水渠;1972年修建了库容量为3700万方的白杨河水库和96公里的白一克水渠;1979年建成白杨河水源配套工程——蓄水量为1900万方的调节水库和日处理能力4万方的净化水厂。
  目前,该处已形成从水源勘探开发,到产水、供水、销水一条龙的配套生产体系。拥有大型水库2座,库容总量5600万方,地下水源井排1个,共有水井43 口,日产水最大能力可达5万方;净化水厂2座,日可处理净化水8万方;输水明暗水渠2条,共长137公里,转输供水泵站3座,各类输供水管线408公里,各种转输供水电机泵86套(台);各种主要交通车辆、机具166台(辆),打井钻2台。年产水量4000多万方,日供水量12万方以上。工业总产值2300多万元,固定资产约1.2亿元。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市》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地:1990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丛书•克拉玛依市》,再现了克拉玛依的古今风貌,歌颂了克拉玛依人艰苦奋斗的英雄业绩。该书运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较全面地介绍了克拉玛依市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并着力突出克拉玛依油城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