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622
颗粒名称: 婚姻
分类号: I267;C913;K892
页数: 3
页码: 16-18
摘要: 解放前哈萨克人实行基本上是由父母包办的卖买婚姻制度,通行一夫一妻制度。但在封建丰、牧主、巴依、头目等剥削阶层中一夫多妻的现象也不少。婚姻的缔结,往住取决于彩礼的多寡,因此富人可以多妻。封建的买卖婚姻关系,剥夺了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权利。娶妻要花费很大一笔彩礼,虽然没有成文的规定,但大体上也有习惯的公认标准,最少是十七匹骡马,中等的四十七匹骡马,上等的七十七匹骡马。大户人家有送一百峰骆驼的,相当于五百匹骡马或一千只羊。
关键词: 哈萨克族 青年男女 小伙子 主持婚礼 哈萨克族人

内容

解放前哈萨克人实行基本上是由父母包办的卖买婚姻制度,通行一夫一妻制度。但在封建丰、牧主、巴依、头目等剥削阶层中一夫多妻的现象也不少。婚姻的缔结,往住取决于彩礼的多寡,因此富人可以多妻。封建的买卖婚姻关系,剥夺了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权利。娶妻要花费很大一笔彩礼,虽然没有成文的规定,但大体上也有习惯的公认标准,最少是十七匹骡马,中等的四十七匹骡马,上等的七十七匹骡马。大户人家有送一百峰骆驼的,相当于五百匹骡马或一千只羊。当然这种厚礼是罕见的。男方送了多少彩礼,女方也要相应准备一些赔奁,丛住的毡房、驮毡房的骆驼,到乘骑的走马和一些家具、衣物、装饰品等。穷人为结婚往往负债累累,因此出现穷人晚结婚甚至终身不婚现象。在穷苦人家,还往往出现一种换门亲的婚配形式,即两家互换自己的女儿给对方当儿媳,双方都不收送彩礼。当然这种婚姻在年龄、相貌、性情、感情等方面是难以匹配的,更谈不上什么爱情了。另外,在哈萨克族中也存在“指腹为婚”的做法,或在小孩只有一岁两岁时就由父母包办订婚。
  哈萨克族的婚姻,十分注重对血缘荣系的限制。自古至今,哈萨克族同一部落的人不通婚,要通婚必须超出七代以上。另外,联姻两家必须有七水之遥(即相隔七条河)。
  在哈萨克族内部,过去还有一种“安明格尔”制度,即妇女死了丈夫后,必须再嫁给丈夫的兄或弟,如无兄弟或兄弟不愿娶,则必须嫁给丈夫的本氏族内部的人。只有在本氏族内无人娶她时,才有再婚改嫁的自由。这种制度是买卖婚姻的严重恶果,妻子是夫家用牲畜换来的,因此对她有一种特殊的所有权。
  哈萨克族人从订婚到结婚,要经过几次仪式。男女双方的亲事谈定以后,男方要举行“吉尔提斯”礼,女方要举行“认门仪式”,此后男方才能与女方公开往来。结婚时,女方家要举行姑娘出嫁仪式,男方家要举行迎亲和成亲仪式。在这些仪式上都要唱《劝嫁歌》、《告别歌》、《揭面纱歌》等,以祝愿新婚夫妇和睦相亲,生活美满幸福。哈萨克族人的婚嫁仪式,不像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定要请阿訇或毛拉念经主持婚礼,而是由陪伴新娘的妇女(伴娘)们和陪伴新郎的小伙子(伴郎)们大家聚集一起欢歌戏舞。
  女方的父母先要专为新娘准备一间新房,或新毡房,供新娘住用和放置嫁妆。从新娘出嫁前一天开始,就要有四位年轻的妇女陪同新娘围坐在新房内,头上也象新娘一样盖上一块大头巾,通宵达旦地唱“阿吾加尔”。
  “阿吾加尔”是哈萨克族的婚礼歌,它只有固定的曲调,没有固定的唱词。男的唱词内容是诵赞新郎新娘的聪明才智,劝慰新娘不要啼哭悲伤;女的唱词内容是新娘的理想和愿望。婚礼歌大致可以分为下面程序:
  “萨仁”(序曲)。由新郎的兄长或弟弟领上二、三名能歌善唱的至亲友好,用萨仁的曲调,边走边唱来到新娘家迎亲。新娘在新房内听见萨仁歌儿,就知道迎亲的客人到了,新娘就要坐进床上的帐幔里开始哭嫁。四位陪伴的妇女,也同样盖上大头巾坐在床幔前的花毡上。
  唱萨仁的迎亲小伙子来新娘的毡房前,就把毡房掀开一个角落,转唱加舞曲调的《劝嫁歌》。此时,迎候在新毡房门口听唱的长者们,就会不约而同双手扪胸,齐声祝福:“欧明,欧明,真主保佑!”这时能歌善唱的小伙子们兴致高昂,再继续唱几段“加尔加尔”歌后,就向陪伴新娘的妇女们对歌挑战了!在对歌中,不管男方或女方对输了,都要给对方奖送毛巾、布头(布或绸缎)。
  “森斯玛”(告别)。唱完阿吾加尔歌后,新娘开始唱《告别歌》,“再见啦,故乡!再见啦,亲人们!”倾吐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感激,对亲人故土的留恋,对兄弟姐妹的眷恋,对未知的新生活担忧。当新娘唱完《告别歌》,伴郎和伴娘们还要反复唱“加尔加尔”(劝嫁歌)。
  “阔尔斯”(哭别)。由伴娘中的两名妇女搀扶着新娘到父母、长辈、兄嫂、弟弟、姐妹跟前一一哭别,然后由哥哥或弟弟把新娘扶上马,送去新郎家。
  “别它下尔”(揭面纱歌)。当新娘来到公公婆婆门前时,便由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娘搀扶着新娘下马,举行成亲仪式。先由主持婚礼的小伙子唱《开场白》歌,歌词也是即兴编唱,饶有兴趣,逗人发笑。当唱到“……让各种香甜的‘卡疏’撤下吉祥”时,婆婆要端出一大盘“卡疏”(杂伴糖果),一把一把地向新郎新娘和客人的头上撒去,这时候大人欢笑,小孩抢糖,乐成一团,热闹非凡。撤了“卡疏”,主持婚礼的小伙子接着就唱《揭面纱歌》,当唱到“……认认你的公婆”时,主持婚礼的小伙子就用马鞭轻轻揭去新娘的面纱。这时,新娘向公公、婆婆、哥哥、嫂嫂和长辈、亲友们屈膝行礼,此后,男方就安排客人入座就餐。
  解放以后,随着封建制度的废除和新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哈萨克族古老的婚姻习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繁琐的婚礼仪式也简化了,青年男女获得了婚姻自由。

知识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8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域内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