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族•宗教•风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62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民族•宗教•风俗
分类号: F326;G623;I267
页数: 13
页码: 13-25
摘要: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个多民族地区。境内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满、塔塔尔、乌孜别克、达斡尔、塔吉克、俄罗斯等十多个兄弟民族。据一九八二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全州人口共二百九十三万三千五百人。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哈萨克 自治州 哈萨克人 伊斯兰教

内容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个多民族地区。境内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满、塔塔尔、乌孜别克、达斡尔、塔吉克、俄罗斯等十多个兄弟民族。据一九八二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全州人口共二百九十三万三千五百人。其中哈萨克族七十万零九千五百人,占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四;汉族一百三十九万三千五百人,占百分之四十七点五;维吾尔族四十七万零七百人,占百分之十六点一;回族二十一万一千八百人,占百分之七点二;蒙古族五万二千一百人,占百分之一点八;锡伯族二万五千一百八十四人,占百分之零点八五;柯尔克孜族一万二千七百人,占百分之零点四;乌孜别克族五千六百人,占百分之零点一七;达斡尔族四千一百人,占百分之零点一四;满族二千六百人,占百分之零点零九;塔塔尔族二千五百人,占百分之零点零八;俄罗斯族一千六百人,占百分之零点零五;塔吉克族三百余人,占百分之零点零一;其他民族四万零八百人,占百分之一点三九。
  自治州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多从事畜牧业,主要分布在牧区。维吾尔族多从事农业和工商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城市。蒙古族以经营畜牧业为主,大部分聚居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昭苏、尼勒克等县。锡伯族主要从事农业,大部分聚居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其他民族则依其各不相同的社会生产,分别居住在农村、牧区或城市。
  自治州境内的各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锡伯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回、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等七个民族现在多信仰伊斯兰教。锡伯族人民有的信仰喇嘛教,还有的信萨满教。蒙古族人民多信喇嘛教。
  历史上,哈萨克族曾信奉过祖先神灵和天、地、日、月、风、水、火等神,后又信奉过景教和佛教。公元十世纪前后,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又逐渐改信伊斯丝教。由于哈萨克人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居住不定,固定的清真寺甚少,宗教活动也不太频繁。但伊斯兰教对于哈萨克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哈萨克人过伊斯兰教的两大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按照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的月份,教徒要封斋一个月,白天不得饮食,早餐在天亮以前用,晚餐在天黑以后用。封斋满一月,看见天上有新月出现,即行开斋,这夫就叫肉孜节或开斋节。从开斋这天起,教徒们就可饮食如常了。肉孜节后七十天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大节,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人们彼此道贺,走访拜年,连续兰天。此外,哈萨克人还过自己的“纳吾热孜”节,时间在阴历正月春分日,这是哈萨克人迎薪送旧的日子。这一夫家家户户要吃“纳吾热孜”饭,即用肉、大米、大麦、小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稀粥。哈萨克人成群结队,从一个阿吾勒到另一个阿吾勒,互相祝贺,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牲畜兴旺,庄稼丰收。
  居住在自治州境内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互有异同。这里只将哈萨克族的风浴习惯,作一简介。

知识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8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域内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