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7943
颗粒名称: (四)
页数: 2
页码: 3-4

内容

巴里坤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角逐的战场,纵观历史,凡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收复或开拓新疆时,无不先据巴里坤草原,再图西进。
  两汉时,汉王朝从西汉本始二年(前72年),与乌孙合击匈奴起,至东汉元嘉一年(151),在巴里坤共发生了 5次大的战事。
  北魏,柔然与高车部长期用武力相互争夺巴里坤草原。
  唐王朝为完成统一西域大业,在唐隆一年(710)派伊吾军3 000,屯守今巴里坤大河乡头渠一带(史称“甘露川”)。
  清代,在康熙三十五年至乾隆二十年(1696~1755)间,为平息准噶尔部奴隶主贵族的叛乱,统一新疆,清庭多次派大将军统帅重兵屯守巴里冲。雍正九年(1731)筑绿营兵城3座,巴里坤成为清庭军事重镇。乾隆二十七年(1762),巴里坤置提督府。乾隆二十九年(1764),改为巴里坤镇标,直至民国初。乾隆三十七年(1772),筑满营兵城1座,旗兵携眷永驻。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督军平剿阿古柏,巴里坤又为兵站、粮站。
  民国时期,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主政新疆和国民党统治新疆时,在巴里坤长期驻扎重兵,兵事不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3月,乌斯满、贾尼木汗、尧乐博斯等匪首在美国驻迪化副领事马克南的策划下,在巴里坤草原掀起反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武装叛乱。为安定新疆社会秩序,保卫边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主力进驻巴里坤剿匪平叛。巴里坤各族人民组织起来,踊跃充当向导,捐献马匹,送粮草,抬担架,支援剿匪。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巴里坤积极组建民兵,各族青年争先恐后报名参军,保卫祖国边疆,维护社会治安,保卫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出处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志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志》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1993

《巴里坤县志》实事求是地记载了从古至今巴里坤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风土人情的变革、发展,客观地反映了巴里坤的全貌和地方特色,如实地记述了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为今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料,对认识县情、探求规律、正确决策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对各族人民愤发图强、艰苦奋斗、振兴巴里坤草原,将有极大的启迪。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