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233
颗粒名称:
分类号: D267;D262;D261
页数: 3
页码: 27-29
摘要: 1950年2月26日,经中共焉耆地工委批准,中共和硕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简称县工委),任命陈保田为县工委副书记(未设委员),县工委隶属焉耆地工委,机关驻地乌什塔拉,3月底迁到清水河,同年4月,县工委分别在乌什塔拉,清水河(后改为塔哈其),和硕滩设立了三个区工委,只设书记一人,未设委员。1950年6月,经中共焉耆地工委批准,中共和硕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和硕县委员会,任命王礼荃为县委书记,彭辅仁、范连吉、刘英、张殿来为委员。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新党员 和硕县 党的组织 党组织

内容

1950年2月26日,经中共焉耆地工委批准,中共和硕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简称县工委),任命陈保田为县工委副书记(未设委员),县工委隶属焉耆地工委,机关驻地乌什塔拉,3月底迁到清水河,同年4月,县工委分别在乌什塔拉,清水河(后改为塔哈其),和硕滩设立了三个区工委,只设书记一人,未设委员。1950年6月,经中共焉耆地工委批准,中共和硕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和硕县委员会,任命王礼荃为县委书记,彭辅仁、范连吉、刘英、张殿来为委员。
  在和硕县第一个党组织建立之后至1950年12月间,焉耆地工委又陆续派出了有14名党员在内的16名干部到和硕县工作,从而更增强了和硕地区党组织的力量。这16名干部分别在各级党政部门工作,成了各级组织的领导骨干。这一年,和硕县党组织紧密结合供购粮食工作和肃牧剿匪斗争,积极培养发展新党员,并很注意培养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入党,到年底,共发展新党员6名,其中少数民族两名,他们是:王珲、袁飞、何怀德、李文藻,陈有福(回)、道尔吉(蒙)。这是在和硕地区发展的第一批党员,新党员的吸收,为党的组织增添了新的血液,壮大了和硕县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更增强了党的群众威望。到1950年底,和硕县共有党员23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2名,星火燎原,民心向党,和硕县地区党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党的组织不断健全,工作局面迅速打开,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地开展了“肃特剿匪”、“土地改革”、“减租反霸”、“镇反”“三反、五反”、“抗美援朝”等运动,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使农牧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56年4月,中共和硕县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时的和硕县已有党的各级组织15个,党员总数258名。
  和硕县的党组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到“文革”前的1965年末,和硕县共有党的各级组织50个,共有党员601名,是建党初期的26倍,少数民族党员由起初的2人增加到403人,增加了200倍。
  时代的浪潮推动神州,改革的号角催人奋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硕县的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同时党的建设更得到加强,党的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今天的和硕县已有党的各级委员会13个、党组70个,各基层党总支、党支部189个,党员队伍已发展到2561人,其中少数民族1113人,占总数的43.50%,妇女党员614名,占总数的24%,这些党组织和党员分布在全县各条战线、各个方面,在和硕县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
  (责任编辑 刘昆黎)

知识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出版地:2002

本书是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第十辑,书稿中摘选的已经出版过的文史资料,作品具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存史资政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