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州电力从无到有(解放前—1966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221
颗粒名称: 一、巴州电力从无到有(解放前—1966年)
分类号: F426;TM621;TV734
页数: 4
页码: 7-10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全州除有一些小手工业作坊外,居民夜间生活照明主要用煤油灯、蜡烛。没有证据表明巴音郭楞州地区有可称为现代意义上的近现代工业结构,更谈不上电力生产与用电装置。民国26年(1937)年焉耆文化促进会购置了一套苏联制造的发电机用于放电影,这迄今为止有据可查的巴音郭楞州境内的第一套发电装置。1945年,焉耆行政督察专员曾召开过焉耆电灯公司筹备会议,3月14日,焉耆电灯公司筹备委员会成立,但终究未办成实业。
关键词: 农二师 千瓦时 巴音郭楞州 水电站 库尔勒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全州除有一些小手工业作坊外,居民夜间生活照明主要用煤油灯、蜡烛。没有证据表明巴音郭楞州地区有可称为现代意义上的近现代工业结构,更谈不上电力生产与用电装置。民国26年(1937)年焉耆文化促进会购置了一套苏联制造的发电机用于放电影,这迄今为止有据可查的巴音郭楞州境内的第一套发电装置。1945年,焉耆行政督察专员曾召开过焉耆电灯公司筹备会议,3月14日,焉耆电灯公司筹备委员会成立,但终究未办成实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为创造条件发展巴音郭楞州地区的国民经济,1951年5月19日,王震将军即率领中国、苏联的水利、电力专家踏勘了巴音郭楞州境内的孔雀河三十里峡谷段,开始制定孔雀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此举对巴音郭楞州经济的发展具有高瞻远瞩的推动作用。
  1952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六师在焉耆安装了一台小型汽油发电机,供师部照明、发电报用。这一年,步兵六师设立工程科,负责巴音郭楞州各类小型电站设计。1953年2月19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驻疆部分解放军按建制就地转业,投入到屯垦戍边的新使命中,6月5日,原步兵六师转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二师(简称农二师)。1955年,农二师新组建的拖拉机修配厂(现为巴音郭楞州手扶拖拉机厂)的3台柴油发电机(56+75+150千瓦)和农二师五团(现为农二师21团)的2台40千瓦柴油发电机相继发电,并以380/220伏电压就近供电。之后,各县、兵团驻巴音郭楞州各单位、厂矿先后安装了一批柴油、汽油发电机组,这些发电设备及其配电设施由使用单位购置、建设,并主要解决产权单位自用电需求,自成一个发供用电小系统。1956年2月,农二师成立勘测设计队,开始承担巴音郭楞州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巴音郭楞州电力发展的初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956年5月建成的且末县电厂装用1台750瓦汽油发电机,6月又投运1台24千瓦柴油发电机。这是巴音郭楞州地方行政拥有的第一座电厂,已具有公用电厂的性质。7月,库尔勒县开始筹建巴音郭楞州境内的第一座水电站——库尔勒水电站(现名为铁克其水电站),装设2台10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向县城内用户供电,当年建成并发电1.3万千瓦时,第二年发电量达到244万千瓦时。这是巴音郭楞州第一座名副其实的公用电厂。为进一步解决库尔勒水泥厂、巴音郭楞州面粉厂等工业用电的需求,1958年库尔勒专员公署开始兴建1台600千瓦的库尔勒火电厂,并于次年3月投产发电。这是巴音郭楞州第一座用煤炭资源发电的火力发电厂,它与库尔勒水电站并网,以6千伏电压向库尔勒城区内供电,形成巴音郭楞州境内最早的6千伏公用电网。农二师拖拉机修配厂在焉耆县城亦陆续建设了3条10千伏线路向农二师其他单位供电,成为巴音郭楞州境内第一个10千伏具有商业意义的公用电网。
  到1966年底为止,全州已有74台柴油、汽油发电机组先后投入运行,装机总容量达到1.16万千瓦,全年发电量为1838.76万千瓦时,占全州总发电量3514万千瓦时的52.27%。各县城党政机关、各团场及当时较大的工厂以及城镇的部分居民已用上了电,而农业用电也已达516万千瓦时,柴(汽)油发电是1966年及以前巴音郭楞州地区的主要发电形式。
  到1966年底止,全州已有库尔勒水电站(3×100千瓦,1956年7月投运)、且末县良种场水电站(1×50千瓦,1958年投运)、农二师水电站(4×100千瓦,1965年投运),跃进钢铁厂、巴轮台分厂、水电站(2×250)千瓦,1965年投运和兵团铁门关水电站(2×8750千瓦,1966年8月投运)等5座水电站建成发电,这12台机组总容量达到1.88万千瓦,全年水力发电电量达到1411.23万千瓦时,比上一年的347万千瓦时增加了306.7%。
  到1966年为止,全州已建成的火电厂有库尔勒火电厂(1×600千瓦,1959年3月投运)、8023部队火电厂(2×1500千瓦,1962年3月投运)、焉耆县人民电厂(2×150千瓦,1962年5月投运)3座,总容量为3900千瓦,1965年发电量为522万千瓦时。
  在铁门关水电站发电之前,各县及行政系统所属电网的最高电压为10千伏,均属农二师,分别位于焉耆和库尔勒县城。焉耆和库尔勒县城的两个地方电网最高电压为6千伏,8023部队已有了一条35千伏线路、数条6千伏线路及其相应供电设备在运行,其他大量的电源都以380/220伏电压就地供电。除库尔勒地方6千伏电网内有一水、一火两个电厂并网运行外,其余电网均为单一电站孤立运行。这些电网均呈放射形或枝状形,建设标准低、自动化水平差、可靠性及供电质量低、事故率高,由各业主单位自己决定其所属电网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处于分散的各自为政状态,巴音郭楞州的电力工业处于雏形。这些电力设施的投运为当时巴音郭楞州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出版地:2002

本书是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第十辑,书稿中摘选的已经出版过的文史资料,作品具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存史资政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