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地下水利用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054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地下水利用工程
分类号: F426;TU991;TM75
页数: 1
页码: 511-511
摘要: 巴州境内的焉耆盆地、天山南麓、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北麓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平原地区能用于农田灌溉的地下水补给量为30.41亿立方米/年,可开采21.73亿立方米/年。巴州利用地下水灌溉,始于1957年,当年在轮台县阳霞乡潜水溢出带打机井,用85台马拉水车抽水,后改为锅驼机抽水,因出水量小,缺乏管理经验,使用时间不长废弃。1964年,农二师在焉耆和库尔勒垦区作竖井排水试验,在竖井口架设输电线路,给地下水利用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农二师 水源地 灌溉面积 轮台县 农田灌溉

内容

巴州境内的焉耆盆地、天山南麓、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北麓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平原地区能用于农田灌溉的地下水补给量为30.41亿立方米/年,可开采21.73亿立方米/年。巴州利用地下水灌溉,始于1957年,当年在轮台县阳霞乡潜水溢出带打机井,用85台马拉水车抽水,后改为锅驼机抽水,因出水量小,缺乏管理经验,使用时间不长废弃。1964年,农二师在焉耆和库尔勒垦区作竖井排水试验,在竖井口架设输电线路,给地下水利用创造了条件。1965年,州钻井队在轮台县、和硕县、库尔勒县打农田灌溉井。1975年,在农二师三十六团场打出高产饮用水井。至1976年,全州累计打水井387眼,其中电力配套水井115眼(1152千瓦),机力配套井117眼(1386千瓦)。水井投入使用后提高了农业抗旱能力,改善了城、乡居民的饮水条件。1978年,自治区下拨抗旱打井资金,在全州掀起“打井热”,各县组建打井队10个(217人),社队组建打井队27个(507人)。全州有各类打井钻机24台、空压机11台、汽车26辆。到1979年底,全州共有水井1223眼,其中电力配套534眼(6123千瓦),机力配套448眼(6032千瓦)井水。配合渠道引水,保灌面积13.5万亩。1980年,改分散打井为集中建设水源地,轮台县卡尔塔水源地,打井22眼,电机水泵配套,修建17.8公里防渗渠道,配套建筑物144座,解决3000人及5万头牲畜饮水。但因轮台缺电,不能满足水源地用电需要,未能发挥其规模效益。1985年,全州有水井1259眼,其中电力配套697眼(110.64千瓦),机力配套129眼(1283千瓦);完好机井512眼,只占机井总数的40.7%,保障灌溉9.52万亩耕地和14.78万人、98.78万头牲畜饮水。农二师有机井286眼,其中配套260眼(3160千瓦)。1990年,全州有机井1263眼,因管理不善,一部分机井堵塞报废,机械丢失,其中电力配套的机井仅644眼(计15535千瓦),机力配套机井71眼(计608千瓦),完好机井635眼(占机井总数的51.6%),灌溉面积9.71万亩。农二师各团场有机井287眼,电力配套3858千瓦,灌溉面积4.92万亩。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