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迪那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04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迪那河
分类号: F426;S274;F323
页数: 1
页码: 490-490
摘要: 迪那河亦名布古尔河。“迪那”为“迭拉”之转音,维吾尔语“金印”之意。迪那河发源于科克铁克山南坡,水源补给以降水为主,融雪次之,汇集哈尔库尔沟、阿散沟、亚喀迪那沟等支流。迪那河山区上段河道弯曲狭窄,两岸陡壁高达40~50米,生长牧草和树木,覆盖较好;下段两岸植被稀疏,多为裸露,易于流失坍塌。水流由北向南,穿越峡谷,河水出山口后,折向东南,流入灌区。河水流经轮台县城附近,分出克孜勒沟和喀拉塔勒河。
关键词: 河流域 灌溉面积 轮台县 立方米 年径流量

内容

迪那河亦名布古尔河。“迪那”为“迭拉”之转音,维吾尔语“金印”之意。迪那河发源于科克铁克山南坡,水源补给以降水为主,融雪次之,汇集哈尔库尔沟、阿散沟、亚喀迪那沟等支流。迪那河山区上段河道弯曲狭窄,两岸陡壁高达40~50米,生长牧草和树木,覆盖较好;下段两岸植被稀疏,多为裸露,易于流失坍塌。水流由北向南,穿越峡谷,河水出山口后,折向东南,流入灌区。河水流经轮台县城附近,分出克孜勒沟和喀拉塔勒河。克孜勒沟河床切割深度大,侧蚀强烈,是迪那河主要行洪河道。喀拉塔勒河河漫滩宽阔,两岸有多级台地,也是迪那河分洪道。原有迪那河河槽不明显,多被垦植。此三河道,将河流下段地区分割为四大片。
  迪那河全长95公里,年径流量较为稳定,多年平均径流3.3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为不均,春水占15%,夏水占68%、秋水占15%、冬水只占2%。河道流程短,洪峰量大,突发性强,1958年8月13日,迪那河最大洪峰流量为787立方米/秒,洪水暴发时,河谷带坡地大树连根拔起,河床大卵石滚动,给下游造成灾害。枯水期最小流量仅0.3立方米/秒。洪枯流量相差悬殊,对农业灌溉不利。迪那河流域在古代农牧业生产就很发达,西汉时设立使者校尉(今大道南)挖渠引水垦荒种谷。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新疆后,从阿克苏一带向迪那河流域移民垦荒,兴办水利。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迪那河流域有居民2000多户,1万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迪那河流域有灌溉面积10.4万亩,人口发展到2万。1964年,灌溉面积发展到17.4万亩,人口2.5万人。1985年,灌溉面积16.9万亩。1990年,灌溉面积17.1万亩,人口5.02万。迪那河流域包括轮台县群巴克乡、哈尔巴克乡、阿克布拉克乡和大道南乡。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