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037
颗粒名称: 第十四卷 水利
分类号: F426;TV213;F323
页数: 43
页码: 485-527
摘要: 巴州境内有塔里木河、开都河、孔雀河、且末河、迪那河、米兰河等16条独立水系,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06亿立方米,仅次于伊犁、阿勒泰,居全疆第三。但辽阔的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仅20~80毫米。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尉犁县铁干里克至若羌县一线,年最小降水量6.9毫米,且末地区只3.6毫米,为全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因此,全州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灌溉,无水利即无农业。从汉唐至明清,历代经营西域发展屯垦者,都极重视兴修水利。
关键词: 农二师 渠道建筑物 水利建设 博斯腾湖 扬水站

内容

巴州境内有塔里木河、开都河、孔雀河、且末河、迪那河、米兰河等16条独立水系,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06亿立方米,仅次于伊犁、阿勒泰,居全疆第三。但辽阔的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仅20~80毫米。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尉犁县铁干里克至若羌县一线,年最小降水量6.9毫米,且末地区只3.6毫米,为全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因此,全州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灌溉,无水利即无农业。从汉唐至明清,历代经营西域发展屯垦者,都极重视兴修水利。索劢、永贵、林则徐、闻端兰、杨增新、多布敦策楞车敏等,都对发展巴州境内的水利事业做出过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积极组织全州军民,修建十八团渠、解放一渠、解放二渠、库塔干渠等大中小型渠道及附属建筑物。至1985年,全州灌溉渠长1.7万公里(其中防渗渠道1908.24公里),渠道建筑物9677座。1990年底,全州灌溉渠道总长1.97万公里(其中防渗渠道3013.2公里),渠道建筑物2.1万座。
  巴州水资源在地区间和季节间分配极不平衡,防洪抗旱往往在不同地区同时进行。1950年开始,州县人民政府和农二师组织广大群众和农垦职工,在山间和平原兴建水库,开采地下水,修建扬水站,缓解了地域性和季节性用水灌溉农田的矛盾。至1990年底,巴州有八一、青年、卡拉、铁门关、大西海子等水库14座,打机电井1550眼(配套利用1002眼),大小扬水站115座。博湖扬水站为全疆最大的扬水站之一,投入运行后改善了博斯腾湖自然生态环境,使孔雀河流域土地灌溉、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和自然生态平衡永久受益。
  巴州土壤中的含盐量及灌溉水的矿化度较高。西汉以后的历代屯垦区,因无排水设施,相当一部分(如楼兰、渠犁)屯田区沦为盐滩荒漠。为防止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1950年始,巴州各族人民把挖渠排碱作为土地开发的重要课题逐年实施,特别是农二师各团场开挖的排碱渠效益显著,基本做到来水有源,去水有路。到1985年,全州有排水渠道9984公里,其中农二师5413公里。80年代后期引进暗排技术,并采用挖掘机挖排水渠。1990年,全州有排水渠1.31万公里,其中农二师6242.71公里。
  巴州境内养鱼水面达1521.2万亩。博斯腾湖素饶“鱼盐苇蒲之利”。千百年来,巴州境内渔业处于自然捕捞状态。1959年始,对鱼类进行移殖、驯化和繁殖,先后引进鳙、草、鲫、鲤四大鱼类家族和水貂、麝鼠养殖,鱼产量逐年增加。1990年鱼产量达3305吨,其中博斯腾湖产鱼2624吨。
  50年代中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成立水利科。1960年巴州与库尔勒专署合并,成立巴州水利局,下辖勘测设计、施工、物资供应及渔场等部门。各县也建立了水利科,对水利建设进行统一管理。为了加强对水利工作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加强水文观测,进行流域规划,对大中型水利工程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七十年代后期,杜绝了“大跃进”时期追求短期效益的“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方法,避免了水利建设因勘测设计不周而造成的损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治州党委和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了土壤普查、水利区划和国土规划等基础工作,为全州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989年,对水利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质量管理。1990年,全州开展“开山杯”农田水利建设竞赛,提高了水利设施的质量和效益。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