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济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94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经济林
分类号: F326;F426;D92
页数: 1
页码: 405-405
摘要: 历史上巴州果木繁多,有葡萄、桃、杏、沙枣、石榴、瀚海梨等种类,其中以瀚海梨(库尔勒香梨)最著名。但过去果子只供食,多未考虑经济效益。
关键词: 尉犁县 经济林 文冠果 轮台县 经济林建设

内容

历史上巴州果木繁多,有葡萄、桃、杏、沙枣、石榴、瀚海梨等种类,其中以瀚海梨(库尔勒香梨)最著名。但过去果子只供食,多未考虑经济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巴州划定经济林范围,特指核桃、红枣、石榴、文冠果等木本粮油树种。1957年,开始大面积营造经济林,农村普遍建立合作社后,发挥集体优势,种植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营造面积222亩。1958年,巴州农村开展营造经济林“大跃进”,造林面积虽大,但实际保存面积少,至1960年,上报经济林面积4万亩,但实际保存1195亩,保存率不足3%。1961年,巴州实行以果养林,以果带林,大力发展经济林,当年营造经济林1237亩。1962~1965年,巴州配合“五好”建设,在建设农田防护林的同时,大力营造经济林,4年中分别营造经济林1294亩、2517亩、1014亩和520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6~1972年,经济林建设忽高忽低,7年全州营造经济林7917亩。1973年,巴州各级林业部门相继恢复并开展工作,是年州林管站从河南、陕西、河北等地引进赞皇、灵宝等大枣品种5万株,在尉犁县、轮台县和库尔勒县栽培233亩。1974~1976年,3年中每年集体营造经济林683亩、520亩和919亩,其中引种文冠果115亩。1977~1981年,巴州林管站引进安徽砀山梨苗7万株,在库尔勒县(市)、轮台县、尉犁县和焉耆县栽培,5年共营造经济林6745亩。
  1982~1985年,巴州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展定林权、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定自留林地和林木折价归户工作,做到“树定根、人定心、林定权”,“树随地走、谁造谁有,允许继承、允许转让”,从而调动了群众造林积极性,共造经济林5974.7亩。1986~1990年,巴州对经济林建设实行商品化生产,根据市场需求,打破行业界限,建立苹果、梨、红枣基地,突出名特优产品,5年每年分别营造经济林387亩、1237亩、231亩、852亩和578亩。1990年,全州有经济林总面积15.98万亩,其中国营9.15万亩、309.15万株,集体3.86万亩、98.52万株,个人2.97万亩、93万株。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