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清真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85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清真寺
分类号: F293;TU;F426
页数: 2
页码: 313-314
摘要: 11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境内且末县时,教徒功修仅有带简易标志的活动点。16世纪境内伊斯兰教化后,开始修建小型简易清真寺作礼拜。19世纪,境内已有官助民建轮台清真寺、焉耆老坊寺、焉耆临因清真寺等一批较大型的清真寺竣工使用。20世纪,境内的中小清真寺大批涌现,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礼拜所需。这个时期,新建和重修的大型清真寺有库尔勒加麦清真寺、焉耆喀什清真寺、焉耆县高寺和老坊寺。
关键词: 平方米 文化大革命 建筑面积 清真寺 库尔勒

内容

11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境内且末县时,教徒功修仅有带简易标志的活动点。16世纪境内伊斯兰教化后,开始修建小型简易清真寺作礼拜。19世纪,境内已有官助民建轮台清真寺、焉耆老坊寺、焉耆临因清真寺等一批较大型的清真寺竣工使用。20世纪,境内的中小清真寺大批涌现,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礼拜所需。这个时期,新建和重修的大型清真寺有库尔勒加麦清真寺、焉耆喀什清真寺、焉耆县高寺和老坊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953年,焉耆专区所属各县有清真寺733座,其中比较简陋的普通清真寺占清真寺总数的90%。1959年实行宗教改革时,巴州和库尔勒专区将733座清真寺合并为503座,其中大型清真寺9座,中型清真寺50座,小型清真寺444座。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部分清真寺被折除或被占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开始整修开放清真寺。1990年,全州已恢复和新建清真寺546座。
  【库尔勒加麦清真寺】 坐落于库尔勒市其兰巴格村,民国8年(1919)完工,其形制是按中亚模式建造的,因供穆斯林节日聚会之用,故名艾提尕清真寺。寺内墙壁和藻井由延聘的能工巧匠雕刻描绘而成,具有维吾尔族传统的装饰艺术风格。礼拜堂虽为土木结构,但高大宽敞,可容纳600余人。大寺的宣礼楼是当时库尔勒最高大的建筑物,三层楼顶为拱形,在拱形建筑物上面安装月牙形装饰。
  大寺的设计人是艾力阿吉大毛拉,泥瓦工是哈扎尼其村人哈德尔、依比拉音,木工是有名的木匠尼牙孜阿訇,雕刻描绘是从喀什请来的吐尔地和吾守加日甫二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加麦清真寺被拆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巴州党委和人民政府批准,有关单位退还所占原加麦寺的地皮,并先后拨款7.9万元,资助大寺的修复工作。从1984年开始,教民们出钱、出力,重新修建的雄伟壮观的加麦大寺,宣礼厅高20米,长宽各9米,面积136平方米,两侧对衬有4层住宅楼,高15米。寺内另有地下室,建筑面积734平方米。
  【轮台县城大寺】 位于轮台镇博斯坦中路西侧,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至民国35年(1946),中间有三次较大的维修,全寺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中被企业占用。1980年6月退回,由县政府拨款5074元维修,并在大寺内建小寺,安装自来水和电灯,可容纳3000人做礼拜。
  【老坊寺】 清乾隆年间,陕甘屯垦戍边的回民在今老坊寺所在地建简陋的哨麻。嘉庆二年(1797),将哨麻改建为老坊寺,并立“嘉庆丙子仲夏谷旦吉立”字样的石碑。光绪初年从老寺中分出陕西新寺,定名为联合寺,清末又在联合寺中划出高寺、西河寺、大小坊寺。老坊寺位于焉耆县陕西巷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1985年,老坊寺教民集资19万元重建老坊寺,高大的门楼,亭子式的念经台,座东向西的大殿,装饰有水刷石墙壁,一次可容纳300多名信教群众礼拜。
  【高寺】 高寺是焉耆著名的回族大寺,因建在一个高土台子上而得名。初建于清光绪年间,几经坍毁重修,现存寺院是民国16年(1927)重修的,竣工时在任县长王鹭洲题写了“原有长在”四个大字牌匾。寺坊建筑面积880平方米,包括170平方米的聚礼大殿和水房、住房等。大门顶上有四根方柱,托着一个拱形顶盖,四周有宝塔形立柱,柱端有一新月,拱顶上面有一层楼台,可容人站立,是独具一格的伊斯兰教形式的宣礼台。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