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干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65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干旱
分类号: F326;F426;I267
页数: 2
页码: 96-97
摘要: 巴州地区的干旱有平原和山区之别。山区除天山山区的巩乃斯林区年降水量较多,无干旱可言外,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及天山山区的珠勒图斯盆地,干旱程度取决于自然降水的多少;平原绿洲农区,为灌溉农业,是否遭受旱灾,主要取决于河道水量的多寡。
关键词: 尉犁县 若羌县 塔里木河 农二师 轮台县

内容

巴州地区的干旱有平原和山区之别。山区除天山山区的巩乃斯林区年降水量较多,无干旱可言外,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及天山山区的珠勒图斯盆地,干旱程度取决于自然降水的多少;平原绿洲农区,为灌溉农业,是否遭受旱灾,主要取决于河道水量的多寡。
  【平原干旱】 据考察和史书记载,公元4世纪后,盛极一时的楼兰,由于塔里木河改道而遭干旱,被流沙埋没,繁华兴盛的丝绸古道,随之凋零败落,黄沙满途。罗布淖尔和楼兰,被无边无际的流沙、蜿蜒起伏的风蚀堑沟、遍布湖盆的盐壳,紧紧包裹,至今留给人们的仍是不解之谜。
  民国8年(1919),焉耆所属之库尔楚庄及乌什克地、曲惠两庄遭受旱灾。报准至民国11年(1922)免征。
  民国14~16年(1925~1927)(一说为民国10年),塔里木河改道北流汇入孔雀河,少量河水经群克流入铁干里克。乌鲁克(今兵团农二师三十二团场附近)村民百余户、库兹列克(今兵团农二师三十三团场附近)村民二百户由于干旱缺水,弃耕逃荒,形成“无人村”。
  民国30年(1941),库尔勒县库尔楚庄河涸竭,受灾麦田780亩,连种子也收不回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生产发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根据河渠水量大小、稳定度和作物需水情况,依地区而论,和硕县、轮台县及尉犁县境的农二师三十三团场、三十四团场、三十五团场和若羌县的北部、东部地区为旱灾易发区;依季节而论,每年4、5、6三个月为旱季,水的供需矛盾最突出。除焉耆盆地的开都河灌区、且末车尔臣河灌区外,三分之二以上的年份,各农区都有程度不同的春旱发生。
  库尔勒县和尉犁县在1957年、1962年、1967年、1968年、1971年、1974年为旱年,临时放弃部分耕地。
  轮台县1957年4月,河水总径流量仅为正常年分的42%,与1956年比,粮食亩产减少35.4%,总产减少34.2%。1962年、1966年和1979年为重旱年。
  若羌县在1952~1990年的近40年里,仅1982年、1983年两年无春旱。
  且末县1957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6年、1969年、1972年、1980年均发生春旱。
  和硕县,1974年重旱,全县农田受旱面积17.62万亩,旱死小麦5920亩、水稻1692亩、油菜2990亩。
  20世纪70年代后期,塔里木河上、中游大面积垦荒,修筑水库,使流入巴州轮台县、库尔勒市、尉犁县及若羌县境的水量锐减,导致塔里木河及孔雀河之间大面积草场及胡杨林因干旱缺水而干枯,铁干里克至若羌间的绿色走廊濒临毁灭。
  【山区干旱】 1978年暖季,且末南山降水很少,牧草生长很差,牲畜吃不饱,体质瘦弱。至1979年春,牧草极缺,致使牲畜大量死亡,年底存栏仅11.41万只(头),比1978年减少6.9万只(头)。1985年冬~1986年夏,且末南山再次出现严重干旱,牧草稀疏矮小,饿死牲畜4.5万只(头)。天山珠勒图斯草原6、7两月降水少于90毫米,即呈旱象。1980年、1985年为大旱年,每年6、7两月降水少于75毫米,草原产草量明显下降,牧业受损较重。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