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和硕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62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和硕县
分类号: F426;F326;F323
页数: 2
页码: 48-49
摘要: 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地处东经86°41′~88°22′、北纬40°25′~42°47'之间,总面积12892平方公里。县城北距乌鲁木齐市380公里,西南距库尔勒市98公里。
关键词: 工业总产值 克孜勒塔格 月平均气温 和硕县 工农业总产值

内容

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地处东经86°41′~88°22′、北纬40°25′~42°47'之间,总面积12892平方公里。县城北距乌鲁木齐市380公里,西南距库尔勒市98公里。
  和硕为汉代危须国地,东汉永元以后属焉耆国。唐时属焉耆都督府。“和硕”,蒙古语音译,由元、明时蒙古武装集团千户长演变而来,与鄂拓克互用。17世纪以后,变成封建领地的名称。至清代,演变为部族名称。乾隆三十六年(1771),和硕特的一部在恭格率领下,随土尔扈特东归,被安置在今和硕巴尕珠勒图斯驻牧。民国28年(1939),盛世才“改土归流”,撤销盟长公署,以部族名称置和硕设治局于塔温觉肯(今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后迁乌什塔拉。和硕县名由此而来。民国35年(1946),设置和硕县。1950年,西迁清水河。1990年,全县人口51415人,其中蒙古族5089人,占9.9%;维吾尔族7243人,占14.09%;回族4899人,占9.53%;汉族33956人,占66.04%,其他民族228人。
  1990年,全县共设置1镇(特吾里克镇)、5乡(乌什塔拉回族自治乡、曲惠乡、塔哈其乡、苏哈特乡和那音克乡)、4个农牧场、16个村民委员会。
  县境在焉耆盆地东缘,除西南部外,三面环山。北部是中天山支脉哈依都他乌山,平均海拔3500米,最高峰克尔台峰,海拔4199米。东北部为博尔托乌拉,海拔1800~3500米。东部为克孜勒塔格、叶果齐塔格。在博尔托乌拉及克孜勒塔格之间,有自西向东延伸的山间倒舌形包尔图洼地和红山洼地,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山麓至博斯腾湖,有洪积戈壁倾斜平原、洪积冲积细土平原、湖滨平原,是主要农业种植区和冬牧场。全县有可耕地23.5万亩;各类草场978.11万亩,其中可以利用面积482.98万亩。境内有清水河、曲惠沟、乌什塔拉河等水系,年平均径流量2.23亿立方米。气候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分北部山区、南部山区和中部平原区三个不同的气候区。北部山区,长年积雪,气候严寒,无霜期很短,四季不明,只有冷暖之分;中部平原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多变,秋季短而降温迅速;南部山区,降水极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酷热。全县年平均气温8.6℃,1月平均气温-11.9℃,7月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31.6℃。无霜期166天。年平均降水量28.7毫米,年蒸发量2224毫米。每年大于8级的风平均有8次左右。自然灾害有干旱、大风、冰雹、晚霜、干热风等。矿产有原盐、石灰石、石膏、云母、大理石、芒硝等。药用植物有雪莲、党参、麻黄等。纤维植物有野麻、芨芨、芦苇等。野生动物有麝鼠、灰鼠、旱獭、野山羊、大头羊、雪鸡等。
  和硕为半农半牧县。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封建生产关系长期束缚,农业生产耕作粗放,生产方式落后。1949年,粮食播种面积1.4万亩,平均亩产65公斤,总产677.5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增加。1990年,全县正复播面积13.96万亩,生产粮食2.94万吨、油料1797吨、甜菜1.36万吨、西红柿13780吨;各类牲畜存栏12.94万头(只)(其中羊10.82万只),年产肉965吨、羊毛195吨、羊皮1.97万张、禽蛋90吨。全县有各型拖拉机1080混合台,其中大中型机车230台,农业机械总动力37068千瓦。全县有云杉、榆、胡杨等林地面积24.8万亩,林木覆盖率12%。渔业生产主要靠在博斯腾湖捕捞,年产鲜鱼210吨。水利工程有中型调节水库1座,灌排渠道1400公里,灌渠防渗142.54公里,各种渠道建筑物650座,农用机井260眼(全部有配套设施)。
  50年代初期,和硕县仅有个体手工业和小作坊十几户,从业人员20~30人,分散经营小农具制造、铁皮加工、鞣皮、缝纫、车辆和挽具制造,全县工业总产值约3万元。到199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31家,生产原盐3872吨、硫化碱4350吨、芒硝1.64万吨、蕃茄酱2285吨,工业总产值4770.3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0.35%。
  和硕县交通较为方便。乌(乌鲁木齐)喀(喀什)公路由东向西横贯县境,县、乡、村公路基本形成网络,有沥青路面11公里、砂石路面15公里、简易公路150公里。1990年,全县货运量0.4万吨,货运周转量105万吨公里,客运量13.8万人,客运周转量690万人公里,实现利税4.4万元。全县有长途电话电路6条,邮路11条(总长179公里),各乡、镇、场都通电话。
  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947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4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9.0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88万元;财政收入309.4万元,支出1111.1万元,国家财政补贴801.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45元,较1985年的490.98元提高51.74%。
  50年代初,和硕县仅有塔哈其小学(蒙古族)、乌什塔拉小学(回族为主)、曲惠庄小学(维吾尔族、回族为主)3所,每所学校只有2~3个班级,学生很少。1990年,全县有中小学35所,在校学生7852人,专任教师666人;有幼儿园1所,在所儿童247人。全县有卫生院、防疫站各1所,各乡镇均有卫生所,计有病床50张,卫技人员69人,其中中高级医师、医药师38人。
  和硕县干旱缺水,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一直饮用渠水、井水和涝坝水。从1979年开始,县乡政府狠抓改水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自来水已遍布城乡。至1990年,全县共建灌排渠1398.07公里,电机井260座(装机容量9741千瓦,其中牧区33座),自来水塔3座,全县饮用自来水人数已达90%。为此,自治区爱国卫生委员会把“清水入万家,利国福人民”的奖旗授予和硕县。
  文物胜迹有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点曲惠古城。此外,还有兰城遗址、新塔拉遗址等。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