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边疆 建设新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在新疆的科学事业 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473
颗粒名称: 奔赴边疆 建设新疆
分类号: F426;I267;TU
页数: 3
页码: 177-179
摘要: 1959年,我和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儿科系、口腔系、卫生系和药学系的应届毕业生约30余人,分配来新疆工作。相约9月15日在兰州集中,然后乘“边设计、边施工的兰新线临时列车”来新疆。该列车没有卧铺,也没有餐车,每站必停,第三天终于到达终点——位于新疆境内的尾垭。
关键词: 新疆工作 汉唐时期 丝绸之路 乌鲁木齐 巴里坤

内容

1959年,我和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儿科系、口腔系、卫生系和药学系的应届毕业生约30余人,分配来新疆工作。相约9月15日在兰州集中,然后乘“边设计、边施工的兰新线临时列车”来新疆。该列车没有卧铺,也没有餐车,每站必停,第三天终于到达终点——位于新疆境内的尾垭。
  “尾垭”是一个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名。离哈密还有150公里,说是车站,除了不规则散布的帐篷之外没有其他建筑物。周围布满被太阳晒黑的石块、凹凸不平的丘陵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据说在这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戈壁地下,埋藏有宝贵的稀土资源。临时小站突然聚集了几百名来新疆工作的青年学生和建设者。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新奇和紧张的表情。我们在挂着“兵站”木牌的帐篷外吃了三天以来的第一顿热饭——拉条子。虽然风沙吹进了面条,牙齿磕出不少沙粒,似乎还有些半生不熟,但却是一餐别有风味和难以忘却的美餐。
  自治区人事局派专车来尾垭迎接从北京来新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已经等候多时。当天中午乘汽车离开小站,深夜到哈密。恰逢中秋节的次日,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遥望天空繁星点点,皓月当空,此情此景正对应李白的《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诗句。有几位同学想起西出阳关和逐渐远离的亲人,不禁流下了思乡的眼泪,这是人之常情的流露。
  第二天吃完味道怪怪的早餐(奶茶+馕+咸菜)后,司机师傅选择走天山北路,进巴里坤草原,经木垒、奇台、吉木萨尔、阜康到乌鲁木齐。据说这条砂石路是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北路的基础上修建的。哈密绿洲正值丰收季节,道旁挺拔高耸的穿天杨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离开哈密市区不久,上了“搓板路”,汽车颠簸行驶在蜿蜒的山路间,左右转悠,车速每小时也就十来公里,扬起的尘土遮蔽了车窗。
  进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巴里坤大草原后,眼前豁然开朗。雄伟天山的洁白雪峰,雪线下茂密的森林,以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牧区情景尽收眼底。一望无际的天山北坡草原一直铺展到山脚下。为了赶到住宿地,专车继续夜行,车灯前方的草丛中不时可以见到离群的黄羊。可见新疆地理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富饶的资源。经过一天颠簸和劳顿,终于到达一个山区小“兵站”,这里没有睡床和被褥,低矮的土炕上连炕席也没有,几间土房不分男女,大家不约而同地背靠行李,和衣侧眠。次日早晨经当地人介绍才知道,这里是哈密、巴里坤和木垒三县的交界处,西距哈密230多公里,靠近七角井(因为有七个盐井而得名。另一个说法是清代左宗棠部宿营此地,饮水困难,掘井而得水,数量为七个,故得此名),曾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千年古镇和军事要地。
  第三天继续西行,呼呼的秋风为我们送行,深夜到达乌鲁木齐。突然看到为国庆十周年以及自治区成立四周年而新建的红山邮电大楼发出特别刺眼和久违的灯光,我们才确认到达了目的地,开始了建设边疆的新生活。

知识出处

在新疆的科学事业 第一辑

《在新疆的科学事业 第一辑》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2

本书主要讲述在新疆工作和生活的多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口述、自述为主,科学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叙述了当年来到新疆、投身新疆科学事业的人生经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