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入手把脉农业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在新疆的科学事业 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418
颗粒名称: 科学考察入手把脉农业区划
分类号: R544;F426;I267
页数: 6
页码: 16-21
摘要: 乌云即将过去,阳光普照大地。1973年初春,我终于摆脱了“文革”的阴霾,第一批被组织恢复了党籍,从关了七年的“牛棚”里解放了出来,并摘掉了头上那顶“特务”、“走资派”的帽子。时隔不久,时任自治区农办主任的铁木尔·达瓦买提(后为自治区政府主席)交给我一项临时性工作——筹备八省区春小麦协作会。我满口答应。那时我太激动了,重见天日的心情难以用言语表达:“靠边”多年,实在尝够了没有工作的滋味,“文革”中挨斗挨打还可以忍受,唯独不让工作,怎么也受不了。
关键词: 大沙漠 塔里木河 自治区 农业区划 不知道

内容

乌云即将过去,阳光普照大地。1973年初春,我终于摆脱了“文革”的阴霾,第一批被组织恢复了党籍,从关了七年的“牛棚”里解放了出来,并摘掉了头上那顶“特务”、“走资派”的帽子。时隔不久,时任自治区农办主任的铁木尔·达瓦买提(后为自治区政府主席)交给我一项临时性工作——筹备八省区春小麦协作会。我满口答应。那时我太激动了,重见天日的心情难以用言语表达:“靠边”多年,实在尝够了没有工作的滋味,“文革”中挨斗挨打还可以忍受,唯独不让工作,怎么也受不了。我越来越感到来日苦短,自己为人民做的事太少,绝不能再让时光白白流逝。返回后,我深入农口选择典型,帮助农技人员总结经验,组织筛选论文,连筹备带开会,一气忙活了半年多。会议开得十分成功,受到各省区代表的赞扬。铁木尔同志发现自己找对了人,又接连让我组织筹办两次全疆性农业科技方面的会议,于是我提出了新疆小麦持续增产的三项八条措施,被政府采纳,发布全区组织实施,为新疆农业的百废待兴打响了一炮。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界的春天。那年我已年逾花甲,却像千千万万知识分子一样,政治上获得第二次生命。1979年3月,上级任命我为自治区农委副主任、农业区划委副主任,分管区划和科技工作。我认为,查清全区农业资源,研究科学的开发治理方案,制定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维护生态平衡,把握可持续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是关系发展农业生产的全局性工作,是战略措施,为造福子孙后代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按照自治区农委的统一部署,我把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有计划地逐步铺开:
  1979年8月,我组织带领一批专业人员在昌吉县进行县级农业区划试点,并举办农业区划干部培训班,以这批专业人员为骨干,从昌吉县延伸到北疆的三个地区八个县,波及南疆三地州三十个县,分期分批开展区划调查,截至1981年底,全疆县级农业区划工作全部结束。与此同时,我又主持组织有关农业科技工作者编写了29万字的《新疆综合农业区划报告》。新疆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质量较高,又注重调查和区划成果的应用,成为全国区划工作搞得较好的省区之一,这些经验受到了国家农委的重视,并批转各省区参改借鉴。
  1981年8月,由我担任塔里木河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对该河进行实地考察。这支队伍的成员大都是我区水利、土壤、沙漠、林业、地理、气象、动植物等方面的骨干研究力量。这个队长,是我再三请缨争来的。大家知道,塔里木河进行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她的源流和支流遍及南疆各地州,如生命之泉滋润着南疆的片片绿洲,养育着在这里生息繁衍的南疆人民。塔河的主干道,还阻挡着大沙漠的北移。但是,多少年来,没有对南疆任何一条河做过综合规划,近似原始的开发状况使这里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化。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该河的考察治理早有考虑。我曾向党委提出查清南疆水系资源状况的建议,这才争取到队长的“官衔”。
  1981年5月25日,就在科考队出发的当天,我却因为急性尿潴留住院了。一直在忙工作,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考虑到了,但是忘记了一直折磨我的低烧。在考察队整装待发的时候,我因为连续24小时不能排尿,不得不到医院治疗,医生告诉我必须要动手术。这一次我急坏了,科考在即,我怎么能让同事们奔赴在科考前线,而自己却躺在病床上。手术做完不久,我就急着要去考察队。当时自治区党委主管农业的李嘉玉书记对我说:“必须有医生证明才能放你出去。”证明拿来了,李嘉玉同志看了后,扬了扬手中的证明,说:“你一定是走后门弄来的。”我得意地笑了。8月3日,科考队终于启程了。虽然伤口上还贴着胶布,但是我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一踏上汽车,“不能下基层,不能骑马、走路,不能劳累”的医嘱,便随着窗外的晨风被我置于脑后。
  从这天起,连续奋战了5年。我带着科考队跑遍了南疆5个地州、42个县市,从和田河下游与叶尔羌河两河江河口出发,沿和田河向上游进发,行程2.5万公里。春去秋来,在干枯的塔里木河床边,我和队员们一起喝着苦涩的咸水。南疆的夏季,酷热难挡,开车的小伙子光着膀子还不停地冒汗,我和大家一样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徒步考察时,翻沙包,钻荆棘,我从未落后。赶不到下一个营地,我们就住草棚,露宿胡杨林。迷路状况时常发生,困难常常伴随着探索者的脚步。我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并不是不知道苦,不知道累,不知道危险,并非不知道自己年逾古稀,还患有高血压、右肾积水等病症,但是我知道我必须要竭尽全力。
  在那些日子,我的心情就像塔里木河夏日的洪水,奔突翻涌难以平静。在塔里木河边,我访问了世居此地放牧的一户牧民。这家牧民住的是用红柳枝搭起来的简易泥棚,喝着头一年发洪水时淤积下来的死水,又苦又咸。握着这位白发老翁的手,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难过极了。我拉着老人在泥棚前留了影。我暗暗对自己说:要时时记住南疆人民的生活还没有全部富裕,还有少数边远地区的牧民过着这样低水平的生活,塔河沿岸牧民人居收入还不足50元。在塔河中游,我看到,这里没有水利设施,没有调节工程,洪水下来时,人们随意扒口子灌草场,大水漫流,无边无际。在乌斯满河一带,总共只有2万多人,3万亩耕地,数万头牲畜,每年却要用去20多亿方水,相当于10条乌鲁木齐河或两条玛纳斯河的流量,多么惊人的浪费。在塔河下游,有200多公里断流的河床正在被流沙阻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鲁克大沙漠的合拢,在悄悄吞噬着塔河下游的绿色走廊。沿岸牧民迫于断水纷纷搬家。作为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干部,我的心里一阵阵酸楚并下定决心: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方案。上游不管中游,中游不管下游的现象应该尽快纠正。我们要为子孙万代负责,为新疆的历史负责。

知识出处

在新疆的科学事业 第一辑

《在新疆的科学事业 第一辑》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2

本书主要讲述在新疆工作和生活的多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口述、自述为主,科学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叙述了当年来到新疆、投身新疆科学事业的人生经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