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湾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9653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426;F592;D261
页数: 2
页码: 1-2
摘要: 沙湾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5千米,东接石河子市、玛纳斯县,与玛纳斯县隔河相望;南到依连哈比尔尕山分水岭与和静县毗连;西至巴音沟、开干齐、小拐,与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接壤;北伸古尔通古特沙漠、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土地面积13110平方千米。
关键词: 总人口 古丝绸之路 星级农家乐 玛纳斯县 沙湾县

内容

沙湾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5千米,东接石河子市、玛纳斯县,与玛纳斯县隔河相望;南到依连哈比尔尕山分水岭与和静县毗连;西至巴音沟、开干齐、小拐,与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接壤;北伸古尔通古特沙漠、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土地面积13110平方千米。
  1915年沙湾从绥来析置建县,属迪化(今乌鲁木齐)道。1917年奉准拨属塔城道。
  新中国成立后,属塔城专署。1954年后,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行署。1976年1月,划归石河子地区。1978年重归塔城。
  2012年,沙湾县辖9镇3乡、5个农牧场和2个管理处,239个行政村,14个社区。行政区内人口46万人,沙湾县人口21.64万人,由24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14.64万人占总人口的68%,哈萨克族3.68万人,占总人口的17%,其他维吾尔、回、蒙古等22个民族3.30万人占总人口的15%。
  境内有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驻县农牧团场7个,用地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3.59%。
  沙湾地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古丝绸之路4处驿站在沙湾境内。亚洲第二大陆桥——北疆铁路和国防(01)、312国道、115线,呼克4条国道、省道自东向西横贯全县南、中、北三个方向,为乌鲁木齐通伊犁、塔城、阿勒泰之交通要道,是新疆入欧的必经之所。
  沙湾县自然资源丰富,有可垦土地资源12.43万公顷,林木资源4.77万公顷,草原58.87万公顷,矿产资源20余种,煤、石灰石、玉石、盐、石油储量丰富。
  综合经济,人民生活情况,沙湾属草原游牧文化、绿洲农耕文化和丝绸之路商贸文化相融合的复合区,内地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便利,发展前景广阔。县域内有冰川雪岭、峡谷山川、云杉林海、四季瀑布温泉、寺庙、芦苇荡、人工水库、湖泊、公园、草原、沙漠、珍贵动植物等多种旅游资源。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沙湾县旅游资源的普查,全县共有重点旅游景点14个,分别属于6个大类别的12个类别。东大塘是国家A级景区,鹿角湾、温泉、森林公园是国家3A级景区,森林公园又是自治区4A级星级农家乐、新疆科普教育基地。另有星级宾馆3家、星级农家乐14家。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24个民族的民族风情,以及以大盘鸡为代表的大盘系列饮食文化,共同构筑沙湾县地方特色浓郁的草原文化与绿洲文化,丰富县域内旅游文化的内涵。
  沙湾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祖国的先民就来到这里狩猎放牧。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沙湾正式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汉朝在这里大兴屯垦。几千年来,沙湾的各族先民在这里开渠治水,垦荒造田,放牧牲畜,繁衍生息。为繁荣沙湾的经济、发展沙湾的文化,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不懈奋斗,为保卫祖国的边疆,不屈不挠,在无数次战争的洗礼中,上演一幕又一幕悲壮苍凉的历史话剧。但是,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和当地民族内部封建势力、分裂势力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经济长期处于原始农牧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状态,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此揭开沙湾历史的新篇章。沙湾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沙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道上,在改革、发展的征途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农村信合事业作为沙湾金融事业的一支生力军,为沙湾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出处

沙湾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沙湾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沙湾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