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002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832;F426;F276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存款是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业务之一,是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联合社 农牧民 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 伊宁市

内容

存款是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业务之一,是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1954年伊宁市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后,业务范围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吸收社员、农牧民个人储蓄。
  1960年,增设集体农业存款。1962年,由于自然灾害、伊犁边民外逃事件,农村储蓄存款比上年减少。1963年以后,国民经济得到调整、恢复和发展,加之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开展节约储蓄工作,农村存款、社员储蓄年底余额均比上年增加。
  1966—1976年,各项存款发展缓慢。1977年,县以下城乡储蓄分工,伊宁市农村社员存款全部由信用合作社组织办理,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迅速回升。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各项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社队和社员收入增加,信用合作社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储蓄网点建设,开展储蓄宣传活动,做好储蓄服务工作,大力组织社员、农牧民参加储蓄,积极办理社队集体和社队企业存款业务,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1983年,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农业存款下降,但农牧民参加储蓄的积极性高涨,人均储蓄额、存款余额均有增长。1984年,农业银行营业所同信用合作社分开,信用合作社恢复民主办社,大力组织农村存款,改进服务工作,开展实现“三个转变”“三高一好”竞赛活动,1987年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058万元,储蓄存款增长幅度是历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
  1988年市联合社成立后,把组织资金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内部机构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办与高档紧俏商品挂钩的有奖储蓄、贴水储蓄、奖售储蓄、专项储蓄及保值储蓄等,开办存贷结合的农牧业生产费用专项储蓄,到1989年年末,联合社人均储蓄额超过百元,储蓄余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9%。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利率政策的不断调整,全市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农村个体工商户、专业户、乡镇企业等增多,资金来源增加。伊宁市联合社积极开办各种有奖储蓄,吸收存款,各项存款余额增加,存款规模扩大。特别是1994年后,市联合社开办特种存款,支持旺季农副产品收购;实行全员聘用制,打破“铁饭碗”;以各营业网点为单位,实行每月按平均存款余额考核奖罚制,极大地调动全社职工的揽储积极性,全社涌现出3家超千万元的信用合作社,1995年首破伊犁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亿元大关。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信用合作社改革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体制不断趋于规范,各项存款余额年年递增,1997年,市联合社存款规模占全伊犁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31%。2007年,各项存款总额突破10亿元,2009—2012年,市联社各项存款总额每年以10亿元的数额递增,2012年突破50亿元,存款总额位列伊宁市辖金融机构第二位,存款存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经过几代信合人60多年的奋力拼搏和不懈追求,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存款竞争意识逐步提高、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服务功能完善快捷、资金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信赖和好评,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伊宁人民自己的银行”的形象和品牌日渐深入人心。
  贷款也是信用合作社主要业务之一,是资金运用的主渠道。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58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多次变化,贷款对象、原则、投向也不断发生变化,但信用合作社始终坚持立足市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秉承精诚服务“三农”、共建美好伊宁的服务理念,坚持以稳健经营、高效管理、优质服务、促进发展为宗旨,形成支农工作全方位、信贷投入多领域、结算方式多渠道的服务模式,最大化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为繁荣和发展伊宁市经济发挥出重要作用,作出突出贡献。现在的伊宁市联社,已经发展成为当地资金实力较强、网点最多、贷款规模位居前列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1954年,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发放首先放在优先满足农牧民的生活需要上,贷款数额小,期限短,春借秋还。1955年,开始发放农业集体生产费用贷款、牧业和羊只贷款及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特别是帮助解决非社员的困难,以争取他们入社,免遭高利贷的剥削,帮助社员和贫苦农牧民发展生产。1958年,信用合作社实行存贷下放、差额管理、计划包干、统一调剂的信贷管理体制;1959年信贷资金管理采取差额包干、一年两算、半年差额、基本不变的办法。
  1960—1969年,信用合作社实行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资金管理体制。在农贷指标不足时,动用一部分股金作为长期贷款,对经济条件差的社队,信用部将转存款的30%交给信用分部,贷给穷队。同时及时发放贷款支援贫苦农牧民,打击高利贷;支持社队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扩大粮油生产,增加蔬菜品种,发展养畜,开展多种经营。
  1970—1981年,实行计划管理的资金管理体制。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贷款对象扩大,贷款业务迅猛发展,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先后制定贷款管理办法,对贷款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并且改变以往的季节性和春贷秋收冬不贷的贷款状况,贷款坚持常年发、常年收。农村信贷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从主要支持集体发展生产转变为重点支持承包户、专业户发展生产;从主要支持农业生产转变为支持农、林、牧、副、渔、农、工、商综合经营,全面发展;从主要在生产环节上支持生产转变为从产前、产中、产后支持生产、流通、分配等商品生产的全过程,开创和发展了农村金融工作的新局面。
  1981—1984年,伊宁市大批乡镇企业破土而出,资金需求增加。为支持、加速乡镇企业发展,信用合作社发放了大量贷款。1985年后,信用合作社适当控制乡镇企业贷款,重点支持效益好、能创汇的企业,重点支持和保证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
  1985—1989年,信用合作社实行以存定贷、多存多贷、自求平衡和比例管理的资金管理体制,贷款利率允许参照银行所定基准利率上下浮动,有的可以接近市场利率。伊宁市各农村信用合作社调整贷款结构,支持农村商品生产发展,不断提高各项贷款效益,使信用合作社年末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增加,资金使用效益提高。特别是1987年,国家制定并逐渐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城乡个体工商户允许经营的范围扩大,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长迅速,贷款用途主要集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产店、小商店、小食堂和小旅馆等,贷款金额一般只有几百元、几千元。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经济进入治理整顿阶段。伊宁市联合社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管理、适时调节、提高效益的货币信贷方针,严格贷款条件,从严控制贷款总量,努力盘活存量,适时调节信贷规模和资金,贷款都严格控制在核定限额以内,贷款发放也比较审慎。
  1991—1997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至1997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从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飞跃,平均增速在10%左右。信用合作社贷款对象除原有的农村集体工、农、商业,农村承包经济户、个体工商户、联营企业外,还包括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其他符合实行企业经营的事业单位。在贷款方式上实行抵押和担保贷款。由于信用合作社存款增长迅速,可用资金增加,贷款开始大量增加。伊宁市联合社建立统筹信贷资金制度,改以往给一家一户贷款为统贷统还,提高资金利用率,逐步由服务型向服务效益型转化。
  1998年后,实行“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信贷管理体制。信用合作社改进信贷服务,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及时调整信贷资产结构,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加大对社员农户、农机户、种植和养殖业大户的扶持力度;对小型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由40%扩大为50%。贷款主要支持春耕生产、抗灾保畜、牛羊育肥、菜篮子工程以及特色农业项目;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和改进支农服务工作,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工商户贷款笔数、单笔金额和贷款总额增加,一户贷款几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不等。2003年以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全面铺开,信贷服务对象也全面放开。
  2006年市联社成立后,在对当地金融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对现有贷款利率进行全面下调,调整幅度为20%左右。同时启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开展“信用村”“信用乡”创建工作;改革信贷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实施激励营销办法,并配套建立存、贷款营销处罚管理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大力开拓生产建设兵团业务;成功发放8200万元的社团贷款,积极参与其他地区社团贷款;申请支农再贷款;出台新的贷款利率执行标准,下调农户小额农贷、联保贷款利率,下调幅度最高达60%;推出“政府担保+担保公司+土地承包权抵押”的安居富民贷款,做好代理发放财政惠民补贴工作。此外,还重点做好区域中小企业的扶持扶优工作,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区域内116家中小企业客户进行评级授信;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积极创新运用企业联保、组合担保等形式,为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方案,受到中小微企业的欢迎。2012年年末,伊宁市联社各项贷款余额31.29亿元,比上年增加7.62亿元。累计投放农牧业生产贷款5.79亿元,企业类贷款余额15.43亿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2.68亿元。

知识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100余万字,其内容涵盖伊宁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