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节凿空通西域——张骞访乌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642
颗粒名称: 3|使节凿空通西域——张骞访乌孙
分类号: I267;C55;G634
页数: 3
页码: 386-388
摘要: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西汉博望侯。有史记载第一个到达特克斯草原的汉朝官员。因为张骞的到访,形成了汉朝与乌孙共同对付北方强大的匈奴的局势,也促成了汉乌和亲的美好时代。
关键词: 汉武帝 大月氏 巴尔喀什湖 伊犁河流域 博望侯

内容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西汉博望侯。有史记载第一个到达特克斯草原的汉朝官员。因为张骞的到访,形成了汉朝与乌孙共同对付北方强大的匈奴的局势,也促成了汉乌和亲的美好时代。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当时汉匈交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家,其王被匈奴单于杀死,还用他的头颅做成酒器。大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于无人相助。武帝了解这些情况后,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于是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出使大月氏任务。
  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出发。他们朝行暮宿,风餐露宿,历尽艰辛,不料中途被匈奴所俘,并押送至匈奴王廷。匈奴为笼络、软化张骞,为他娶了妻子,并生了儿子,这样一扣就是十年。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张骞完成通西域使命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
  张骞一行千辛万苦逃离匈奴,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又从焉耆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今费而干纳盆地)。在大宛向导的带领下到达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最后到达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迁到妫水流域后,征服了邻国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不想再跟匈奴打仗。同时,大月氏人还认为汉朝离自己太远,不能联合起来共击匈奴,因此张骞“断匈右臂”的目的没有达到。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余,于元朔元年(前128年)启程回国。但在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俘,扣押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带着妻子和助手甘父,乘机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的情况汇报后,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赐甘父为奉使君。张骞自请出使西域,历尽艰险,前后13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汉朝“凿通西域”,张骞创立首功。相传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物皆为张骞从西域传入中原,或未必尽然,但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则至今为人称道。

知识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特克斯·风物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6

《特克斯风物志》全书共设风华篇、风光篇、风土篇、风味篇、风俗篇、风情篇、风云篇、风流篇、风韵篇、风采篇和附录,篇下设目,目下设子目。各篇均以“风”命名,全书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记述特克斯境内的人、物、事和各类文化现象。辑录了全县范围内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内容外,还对风景名胜、文物景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象等作了重点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