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墓遗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541
颗粒名称: 三、古墓遗风
页数: 8
页码: 313-320
摘要: 1|浩然古风存河谷——古墓发掘;为配合特克斯河中下游恰甫其海水库工程,200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地方文物部门,在特克斯县喀拉托海乡和喀拉达拉牧场的水库淹没区进行文物点复查。此次复查登记古代墓葬近300座。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大型土堆墓26座,小型土堆墓135座。其中最大的一个墓直径达61米,是新疆已发掘墓葬中最大最宏伟的墓室,距今2300~2500年。同时还出土了亚述式银罐、乳钉压花花纹式铜镜,均为新疆首次发现。;2|古墓开启青铜史——库克苏考古发掘;在阔克苏河流域水电站建设之中,为修建库什塔仍水库,对阔克苏河西2号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这是早期青铜时代“安德罗诺沃文化”墓葬,并入围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3|黯然归土去骁勇——塞人墓;塞种人石圈墓,简称塞人墓。公元前160年前后,塞种人受大月氏人的驱赶,向南迁徙,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了统治。塞种人被认为是现今哈萨克族等突厥语民族的祖先之一。;4|埋藏地底汉唐魂——乌孙古墓;乌孙古墓,亦称乌孙土墩墓、突厥古墓。据史学家考证,这种土墩墓殡葬形式,始自塞种,而后为乌孙和突厥相继采用。乌孙古墓分布在依山傍水的草原上,呈南北走向,5~7座为一列,其中有大墓、小墓之分。古墓以土墩墓为主,源于2500年前的塞种人墓葬,以后为乌孙人、突厥人沿用。现在,特克斯县864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处处都有乌孙墓群,主要分布在离县城200千米处的包扎德尔冬牧场、喀拉峻、喀布沙朗、达合木别勒、阿特恰比斯、库克苏、库克塞克、康盖等地。;5|善战石人草原狼——突厥古墓;突厥墓一般堆放石头,在地面上用石头或土堆成丘,墓前或附近放置石人。突厥人兴盛于唐代,以狼为图腾,旗帜上绘制金狼头。可汗征发兵马时,刻木为信,并附上一枚金箭,用蜡封印,以为信符。各部接到信笺,立即应征作战,战马的装备、给养皆由牧民自备。突厥人善战,以战死沙场为荣。实行火葬,死者集尸于帐内,子孙及亲属们杀羊马祭奠,并走马绕帐7周,其中一人至帐门前用刀割破自己的脸,血泪交流,连续7次。

知识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特克斯·风物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6

《特克斯风物志》全书共设风华篇、风光篇、风土篇、风味篇、风俗篇、风情篇、风云篇、风流篇、风韵篇、风采篇和附录,篇下设目,目下设子目。各篇均以“风”命名,全书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记述特克斯境内的人、物、事和各类文化现象。辑录了全县范围内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内容外,还对风景名胜、文物景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象等作了重点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