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顶蓝天晒风情——哈萨克族黑宰妇女头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505
颗粒名称: 1|头顶蓝天晒风情——哈萨克族黑宰妇女头饰
分类号: F426;TU;G633
页数: 2
页码: 275-276
摘要: 哈萨克族头饰是哈萨克族最早原始部落黑宰人的先祖母——黑宰·拜德别克女儿(出生时起名为昆比卡,公元1589~1677年)亲自发明设计并制作的男女帽子(头饰)。她将此头饰亲手戴给儿子、儿媳妇和出嫁的女儿,并且进行戴帽仪式。在“哈萨克历史名人丛书”中有一本叫《黑宰阿娜》(译为先圣母——黑宰)。书的第65页有其明确的历史记载。在本书中关于白毡帽与绣花头饰专门做了详细的介绍。根据民间传说,黑宰阿娜是这个男性和女性帽子的发明人。
关键词: 哈萨克族 男性和女性 历史名人 哈萨克 组成部分

内容

哈萨克族头饰是哈萨克族最早原始部落黑宰人的先祖母——黑宰·拜德别克女儿(出生时起名为昆比卡,公元1589~1677年)亲自发明设计并制作的男女帽子(头饰)。她将此头饰亲手戴给儿子、儿媳妇和出嫁的女儿,并且进行戴帽仪式。在“哈萨克历史名人丛书”中有一本叫《黑宰阿娜》(译为先圣母——黑宰)。书的第65页有其明确的历史记载。在本书中关于白毡帽与绣花头饰专门做了详细的介绍。根据民间传说,黑宰阿娜是这个男性和女性帽子的发明人。
  哈萨克族头饰是经黑宰阿娜的子孙后代一一传承下来的,此类传统帽子制作有十几道工序,有专门的技艺特点。
  它取材于哈萨克纯种白羊的肩部绒毛经挑选后擀成毡子、剪成四块、剪四个部分用纸或布做样式,用少量的硼(白矾)擦在毡子上,这样做能使毡子发亮,增加白亮度,强化弹性和硬度,还用方块糖,它能强化毡子黏度。巧妇们再次用白线缝起,帽子的整个形状以四块毡子组合,四块毡子的尖部会合到帽子顶部,即在一个点上,缝合处用黑线缝。这四块毡子代表黑宰阿娜的四个儿子,表示如果大家都在一起能获得上天的东西,也就是说团结合作的意思。外面顶部带流苏,流苏上须带七颗不同颜色的珠子。帽子外面缝固(横面)有挂钩的两三排黑线,它的作用就是可以把帽子任意变大或变小。白毡帽下边往上翻起就成帽檐,其无凹口,是圆形的,帽檐一律用黑色布弄套子,内部用黑色布缝里子,脏时以便拆洗。女人的绣花帽子的主要原料为白布,可盖住肩膀,绣花的头饰前额,脸部周围全带金银制作的装饰品(垂饰品)。套头巾的顶部(前额),至女性臀部位置都为绣花,其颜色引人注目。额头镶上珠子(珍珠),也镶蓝宝石、红宝石等,珠子一般为五、七、九、十一颗,另吊银制的别针(也叫银架),此架上带垂饰品。
  哈萨克族的男女性头饰属哈萨克族草原文化产品之一。它蕴含着浓厚的游牧民族的文化形态,是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民族风俗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两种帽子是哈萨克族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完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文化价值。

知识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特克斯·风物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6

《特克斯风物志》全书共设风华篇、风光篇、风土篇、风味篇、风俗篇、风情篇、风云篇、风流篇、风韵篇、风采篇和附录,篇下设目,目下设子目。各篇均以“风”命名,全书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记述特克斯境内的人、物、事和各类文化现象。辑录了全县范围内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内容外,还对风景名胜、文物景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象等作了重点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