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养护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027
颗粒名称: 第九节 养护科技
分类号: F426;F326;F127
页数: 5
页码: 766-770
摘要: 新疆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公路路线常常要穿越流沙、积雪、永冻土、盐渍土等地质不良地带,造成公路积沙、积雪、翻浆、盐胀等病害。为加强公路的抗病害能力,科研工作对防雪、防沙、翻浆、盐胀等病害问题进行了研究防治、应用技术推广。
关键词: 沙漠公路 新疆公路 沙漠地区 自治区 公路管理局

内容

新疆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公路路线常常要穿越流沙、积雪、永冻土、盐渍土等地质不良地带,造成公路积沙、积雪、翻浆、盐胀等病害。为加强公路的抗病害能力,科研工作对防雪、防沙、翻浆、盐胀等病害问题进行了研究防治、应用技术推广。
  1.阳离子乳化沥青。
  1983年公路管理局在伊犁公路总段开始推广使用阳离子乳化沥青,1985年,交通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阳离子乳化技术推广会议,公路局于当年10月在伊犁召开阳离子乳化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推广伊犁公路总段的经验。1986年,阳离子乳化沥青在塔城、石河子、乌鲁木齐、库尔勒公路总段相继开始应用推广。1990年自治区养护部门加快阳离子乳化沥青技术在各地推广路用规模。1991年在伊犁公路总段试铺稀浆封层45千米,获得成功。
  2.公路雪害问题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公路管理局与中国科学研究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联合对独库公路进行病害防治研究,课题于1994年获得自治区交通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
  3.1996~2000年,针对自治区公路养护现状,公路管理局先后进行了“新疆公路网养护研究课题及实施”“新疆公路水毁病害防治研究”“沥青路面护剂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提高自治区公路养护质量。
  4.1998~2001年,公路管理局针对公路养护机械的使用,对“YZ型振动压路机”“ZH7型车载式道路标线画线机”“苏式—122型平地机技术改造”等进行课题研究,在公路养护工作的应用中得到了应验发挥了作用,其中“YZ型振动压路机”“ZH7型车载式道路标线画线机”课题项目获交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5.2001年,结合自治区境内公路养护天然砂砾材料的路用,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学院、自治区公路管理局进行了“天然砂砾路用性能及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
  课题在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并对自治区现有利用天然砂砾材料筑路的不同使用期限的国、省干道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在自治区境内不同区域采集天然砂砾材料,或者人工配制不同级配的砂砾材料进行常规和非常规的室内试验;对利用天然砂砾材料为混合料骨料的沥青混凝土进行相关参数和路用性能的实验;采用不同级配的基层结构和砾石沥青面层结构修筑了5.8千米的试验工程,对材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观测;修筑砾石及砾石沥青面层的室内不同结构的路面进行重复加载的直道试验,以期获得不同结构层次的力学参数;完成了对调查及实验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工作,课题获得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6.2003~2005年,自治区沙漠地区公路选线及线形参数研究课题项目,由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新疆公路管理局、长安大学、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环境气象工程中心共同参与研究。
  课题的关键技术及创新通过不同类型沙漠公路车速调查和分析,确定了沙漠公路平纵横线形多项推荐指标参数;通过在系统调查、试验、分析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沙漠公路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顺应宏观地形与自然和谐相处;技术合理资源节约;技术指标灵活富有创作意识等5项新的设计理念,使沙漠公路设计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大规模气象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调查、风洞试验、野外观测、理论、经验分析和计算综合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5条沙漠公路综合选线原则等。项目成果的推广对加快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提高我国沙漠公路修筑技术水平和安全运营质量,利于路线与地形地貌的协调以及环境景观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建设和养护成本等诸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带来很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7.2003年,自治区智能公路关键技术及其在多雪地区的工程应用课题项目,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新疆公路管理局、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研究。
  课题的创新:智能公路系统是当今世界智能交通、车辆工程以及自动控制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项目攻克智能公路系统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在公路磁诱导技术、道路信息获取技术、车辆运动自动控制与自动驾驶技术、驾驶员安全辅助支持技术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形成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公路成套技术,建成我国第一代也是国内唯一一个的智能公路实验平台,填补国内空白。项目的主要关键技术成果全部为自主创新技术。其中安全预警和信息辅助功能较国外的自动操作方式更加实用和人性化,应用范围更广泛,防风雪、保交通、抢险救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显著。项目技术成果在冬季公路养护作业中进行了示范应用,提高了除雪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为冬季道路保通和应急救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以新疆塔城地区省道公路201线的应用为例,安全辅助系统的应用使每次封路中断交通的时间缩短1天左右,综合考虑该路段的昼夜交通量和冬季风雪气候特点,三年来仅货物运输就可增加运营收入2500余万元;同时,社会效益显著,3年来累计救援被风雪围困人员达1万余人次。
  8.2004~2005年,自治区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课题项目,由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西安公路研究所、长安大学、陕西省公路局、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路勘测设计院、新疆建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新疆公路管理局、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研究所、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疆气象环境气象工程中心、内蒙古公路学会共同参与研究。
  课题创新成果是将植被覆盖度、沙丘高度作为沙漠地区公路二级自然区划指标,完成沙漠地区公路二级自然区划;首次提出沙漠地区公路采用实际可能运行速度进行线形设计的理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沙漠地区公路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参数,实现沙漠公路路线设计中,保证交通安全而采用合理平纵线形进行主动预防行车事故的设计;首次提出采用路基横断面阻沙性能指数定量分析路基横断面阻沙性能的方法,建立沙漠地区公路路基横断面输沙能力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揭示路基阻沙性能指数随路堤高度和边坡度的变化规律,有效地解决沙漠地区路基合理横断面设计技术难题;提出“以沙治沙”的公路沙害防治理念,开发和利用沙袋沙障、沙埂沙障和土工方格沙障等构建可调控防沙体系,以及相应的维护技术,开创了“以沙治沙”的公路沙害防治措施的先例;揭示了含水量、压实度等对风积沙路基性能的影响规律,首次按沙漠地区自然区划提出风积沙路基回弹模量建议值;首次提出风积沙路基压实标准、检测方法及质量评定标准,编制风积沙路基施工指南;深入研究沙漠地区公路路面温度场,建立沙漠公路路面温度、变温速率以及温度梯度的计算公式。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流动、半固定、固定沙漠和沙地及绿洲地区公路建设中,主要解决了沙漠高速公路施工和质量控制技术;流动沙漠穿越方案和路线优化技术、路基设计技术;沙漠边缘无砂石材料、治理盐渍土和软弱地基等技术难题。通过在自治区境内公路建设的实践,证明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9.2005年,自治区塑钢复合螺旋管在公路小桥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项目,由公路管理局、新疆大学、新疆鑫成大口径塑料螺旋管制品有限公司、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研究。
  课题的关键技术及创新是项目属于将高科技产品大口径塑钢复合螺旋管应用在公路小桥涵设计中,完全代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管和铸铁管;对塑钢复合螺旋管管身结构进行研究并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洞身断面结构方案;按照公路行业标准设计荷载公路至Ⅰ级和公路至Ⅱ级对管道结构进行理论验算;为了适应不同地形地貌路段路基排水和农田灌溉需要,针对涵洞洞口的形式与构造开发出了形式多样、构造多变、十分灵活的洞口形式,特将其进出口形式研制开发了8种形式,根据每一种形式的结构对其几何尺寸及工程数量都推出通用的数学公式;完成了《塑钢复合螺旋管圆管涵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实现8种进出口形式涵洞的自动化设计目的;通过加钢带增强大口径塑钢复合螺旋管强度以实现涵洞刚度和抗变形的要求。通过在农村公路的使用效果,经检测压实度弯沉值均满足设计要求,实践证明塑钢复合螺旋管是一种新型柔性管道材料,比钢筋混凝土管综合造价低15%左右,施工速度快,工期短,劳动强度低,减少施工的环境污染,经济效益明显。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