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田—布雅公路改建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546
颗粒名称: (二)和田—布雅公路改建工程
分类号: F426;U416;D92
页数: 2
页码: 323-324
摘要: 和田至布雅公路位于和田县和洛浦县境内,起点(K0)位于国道315线K2494+329处,改建工程起点为K1+950处,终点(K118+731)位于布雅煤矿,途经洛浦县总闸口(K14)、同古孜村(K36+300),全长116.80千米。
关键词: 沥青表处 改建工程 厘米级 合同段 防护工程

内容

和田至布雅公路位于和田县和洛浦县境内,起点(K0)位于国道315线K2494+329处,改建工程起点为K1+950处,终点(K118+731)位于布雅煤矿,途经洛浦县总闸口(K14)、同古孜村(K36+300),全长116.80千米。
  公路沿和田玉龙喀什河逆流而上,K0~K40属平原微丘区,或低山丘陵区,K0~K21+800段公路两侧为农业耕作区;K40~K118+731属山岭重丘区,路线两侧局部为山前坡积粉土质沙覆盖的玉龙喀什河沉积砂砾阶地,表层植被极少。全线海拔1375~2260米,老路起、终点和村、镇段路基较低,山岭路段多为半填土半开挖路基,且局部线形扭曲不畅,S弯极多,纵坡较陡。老路路基高度为0~1米,大部分路段路基宽3.8~8.5米,路面宽山岭区一般4米,平原区7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裂缝和壅包较多,平整度较差。公路不良地质主要为岸坡不稳定,特别是K46~K102路线左侧为细沙土和节理发育的岩石并夹带有软弱夹层,极不稳定,易滑坡、崩塌。
  老路修建年代投资有限,技术标准低(老四级公路)、线形差,桥涵及防护工程偏少。平原区勉强满足三级公路标准,山岭区路基狭窄,宽仅4.5米左右,傍山临水,滑坡、崩塌时常发生,行车极其困难,为保证行车安全,交通部门在K24+100、K114处设卡实行交通管制,限时通行。2002年,交通厅将216省道改建列为第一批县际公路建设项目。
  改建工程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K1+950~K40段计算行车速度60千米/小时,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K40~K118+731段计算行车速度30千米/小时,路基宽7.5米,路面宽7米。桥涵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大中桥宽度8米,小桥涵与路基同宽。
  2003年9月,新疆公路设计所进行外业勘测,同年11月编制出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改建工程基本上沿老路布设,局部进行改线,在总闸口(K13+760~K14+400)和同古孜村(K35+800~K37)路段裁弯取直,改善平面线形,K36+637处设计1~40米刚架拱桥。最小平曲线半径31米,最大纵坡6.68%。其他泥石流、水毁、塌方、落石、翻浆等道路病害根据不同的危害程度,分别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路面结构分为三种类型,一是3厘米沥青表处面层(拌和法)+15厘米级配砾石基层+15厘米天然砂砾垫层;二是3厘米沥青表处面层(拌和法)+15厘米级配砾石基层;三是3厘米沥青表处面层(拌和法)+15厘米级配砾石基层+20厘米天然砂砾垫层。设计大桥1座72.75米,中桥1座58.04米,小桥15座210米,涵洞187道1767米,防护工程30015立方米等。
  改建工程分两个合同段,第一合同段K1+950~K73+182处,第二合同段K73+187~K118+731处。
  2004年4月,公路管理局公开招标,第一、第二合同段分别由克拉玛依依恒基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通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施工,第一、第二合同段由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中标监理,乌鲁木齐敬业公路桥梁监理咨询部中标为高级驻地监理处。合同工期为2004年9月至2005年10月。实际施工日期是2004年6月开工,2006年10月完工。
  施工期间出现山区路段山体风化、破碎严重,经常发生碎落、塌方。需增设大量防护工程(如喷浆防护、喷锚防护等),工程施工进度滞后。2005年6月,公路管理局建议延长工期1年,原交工期2005年10月30日延至2006年8月30日。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