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道206线(水文站—博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522
颗粒名称: 五、省道206线(水文站—博湖)
分类号: D625;F426;D92
页数: 2
页码: 311-312
摘要: 省道206线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北起和静县黄水沟水文站,与国道218线相接,南至博湖县城,途经焉耆县城。2005年底,全长64.831千米,其中,二级公路15.386千米,三级公路49.445千米。
关键词: 交通量 改建工程 博湖县 交通厅 施工图设计

内容

省道206线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北起和静县黄水沟水文站,与国道218线相接,南至博湖县城,途经焉耆县城。2005年底,全长64.831千米,其中,二级公路15.386千米,三级公路49.445千米。
  焉耆—博湖段改建工程。
  工程起点(K53+724.67)为焉耆县城解放东路末处,穿越博湖县城,终点(K64+831)为博湖县城银湖路,全长11.11千米。核定预算为1335.54万元。
  公路原为简易县乡道路,1968年进行测设,1970年修建路基,1980年铺设砂砾路面,1986年铺筑沥青表处路面。原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基本符合三级公路标准。由于老路修建年代久,路况渐差,随着交通量与日俱增,特别是非机动车与拖拉机交通量的增加,老路已不能适应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着博湖与焉耆及其他地区的交流。
  改建工程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行车道为2×4.5米。路面为3厘米沥青表处面层+18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4厘米天然级配砂砾底基层+30厘米砂垫层。
  1999年9~11月,新疆公路设计院进行外业勘测,2000年2月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路线设计充分利用老路路基和构造物进行布线,即基本沿着开都河左侧150~300米的老路敷设。尽量利用两侧空地和树木情况,采取单侧加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改建后的公路保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特征。改建工程加宽利用钢筋混凝土斜板桥1座,完全利用原有涵3道,加长利用原有涵15道,新建涵洞1道。
  2000年6月,交通厅批复施工图设计。随着博湖县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游客增多(达45万人),交通量增大,再加农牧民出行的非机动车混行其道,交通阻塞经常发生。2000年9月,博湖县人民政府要求将原设计路面宽9米改为12米。2001年5月,交通厅办公会议同意按GBM工程要求,将路面改为12米,路面结构设计不变。2002年8月,交通厅批准将焉耆至博湖工程起点后退至焉耆新客运站至临古寺,后退长0.79千米。
  工程由库尔勒公路总段路丰公司中标,于2000年8月15日开工,同年11月完工。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