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道103线(乌鲁木齐—鱼儿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489
颗粒名称: 四、省道103线(乌鲁木齐—鱼儿沟)
分类号: F426;U416;U415
页数: 2
页码: 293-294
摘要: 省道103线位于乌鲁木齐市、托克逊县境内,北起乌鲁木齐乌拉泊水库,南至托克逊县鱼儿沟,起点乌鲁木齐市南郊省道312(K4165)岔路口处,与国道312相接,终点向南进入天山,经羊圈沟、阿特汗达坂、小泉子至鱼儿沟与省道301线相交。2005年底,全长123.28千米。其中,三级公路69.68千米,四级公路16千米,等外公路37.605千米。
关键词: 交通厅 研究报告 乌鲁木齐 三级公路 工程可行性

内容

省道103线位于乌鲁木齐市、托克逊县境内,北起乌鲁木齐乌拉泊水库,南至托克逊县鱼儿沟,起点乌鲁木齐市南郊省道312(K4165)岔路口处,与国道312相接,终点向南进入天山,经羊圈沟、阿特汗达坂、小泉子至鱼儿沟与省道301线相交。2005年底,全长123.28千米。其中,三级公路69.68千米,四级公路16千米,等外公路37.605千米。
  省道103线是乌鲁木齐至南山矿区的重要通道,八一钢铁厂焦炭供应的主要运输线。
  省道103线是1958年修建的简易公路。主要连通艾维尔沟煤矿,用于八钢焦炭运输。原有公路路基宽5~10米不等,K40~K56为自然路,平曲线半径8~20米者甚多,最大纵坡达14%,沿沟连续纵坡达7%,阿特汗达坂前后最为严重。
  1.1977~1980年,乌鲁木齐公路总段对K0~K36,K62+600~K78+470进行了大修改善,铺筑沥青表处路面。未改善的K36~K62+600、K78+470~K132计80.13千米,路况极差,特别是阿特汗达坂前后,急弯多、坡度大,最大纵坡14%,行车异常困难。
  1995年5月,自治区政协常委、原交通厅党组书记兼厅长约里达西·玉素甫向自治区副主席王友三报送《关于急需改建乌鲁木齐至阿拉沟公路的建议》,王友三批转交通厅研究提出意见,交通厅批转公路管理局提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8月,新疆公路设计所编制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5年9月,新疆公路设计所编制羊圈沟至鱼儿沟施工图设计,路线基本沿老路布设。改建路段起于羊圈沟道班K36处,沿羊圈沟而上,至K51处翻越阿特汗达坂,经过山间谷地、依兰布拉克,顺山坡上至路线最高点(海拔2609米),经小泉子道班、艾维尔沟煤矿岔路口,至终点鱼儿沟火车站与301省道K112+663处相接,全长84.383千米。其中K36~K44+700沿羊圈沟裁弯取直,其中一处山埂高30余米,设隧道1座。K44+700~K 50+000,弯急坡陡,难以直接展线,只能采用纸上定线方式布线。K51翻越阿特汗达坂,开明槽17米。羊圈沟及小泉子前后约22千米沿老路裁弯取直,其余路段布设于山间谷地及平原微丘的戈壁滩上,路基高度一般1~2米。其中平原微丘区占26%,山岭重丘区占74%。
  是月,交通厅主持,联合自治区计委、经委等单位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评审意见按二级公路建设标准过高,应要求按三级公路标准分期、分段实施。重点改建K40~K65(阿特汗达坂)路段。
  1999年,公路管理局安排对K56~K62段进行路网改造,铺筑沥青路面,但路基防护及桥涵仍不足以排洪。
  2001年、2002年,公路管理局路网改造工程和大中修工程对K0+000~K40+000段进行改造。K0~K23段为2001年路网工程,验收评为合格工程。K23~K40+050为2002年路网工程。
  2003年8月,遭到百年一遇的洪水袭击,部分路段防护工程损失严重。
  2004年7~10月,由乌鲁木齐公路总段设计修复水毁工程,新疆北方机械化筑路工程处施工,新疆公路工程咨询公司监理。工程主要完成路基土方4535立方米,3厘米沥青表面处治路面113平方米,涵洞23米/2道,防护工程8910立方米,工程费用为370.8万元。
  2.2002年6月、8月,交通厅对乌鲁木齐至鱼儿沟段改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一期工程阿特汗达坂段24千米,按三级公路(山岭重丘区)标准进行建设。该段按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前期工作。推荐方案(比较线)K40+040~K66+896段,长26.82千米,平面线形较差,纵坡较缓,不占草地,有利于环保,并无雪阻病害。全线投资估算为19137.23万元,平均每千米159.48万元。
  2003年1月,编制完成阿特汗达坂段初步设计。正线全长24.8千米。K40+040~K50+747沿老路布线在沟内顺坡布线或裁弯取直,K50+750以原路控制布线,老路自然纵坡9%~10%,个别处为14%,但山体横坡较缓,可展线,沿线为荒山区,改建工程量不大。正线在K50+747之后离开老路另劈新线至K65+200终点接老路。正线新辟路线长14.5千米,沿路右侧一宽10~60米小沟布线,K50+800上达坂垭口(海拔2490米),沿线自然纵坡7%,个别地段9%,沟窄展线迂回工程量大。占用土地29.93公顷,草场16公顷。
  2003年3月,新疆新纪元公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阿特汗达坂段施工图设计。阿特汗达坂改建路段起点为K40+040,中间翻越阿特汗达坂至终点依兰布拉克K66+796,全长26.33千米。K40~K56路段原有公路沿山间河谷布线,河谷狭窄,山岩陡壁,沟宽10~100米。K44+700~K46+650冬季有淤冰或涎流冰现象,设计时采用了提高路基和修建涵洞排出路基以外。沿线气候寒冷、干旱。阿特汗达坂以北冬季漫长,夏季较短。达坂以南常年干旱炎热,风沙大,温差大。路面结构为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18厘米水泥稳定基层、天然砂砾垫层,编制施工图预算为5102.41万元,平均每千米193.79万元。
  2003年5月,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乌鲁木齐至鱼儿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估算总投资24564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5788万元。
  是月,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省道103全线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一期工程主要改造翻越天山K40~K66(阿特汗达坂)段,全长26.82千米。公路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山岭重丘区),路基宽7.5米,路面宽7米,桥涵荷设计车辆载汽车—20级、挂车—100,桥涵与相应路段路基同宽。设小桥23座,涵洞32道。路面采用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18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天然砂砾垫层。水泥稳定砂砾、沥青混凝土采用场地拌摊铺机摊铺施工。核定设计概算为6855.37万元,平均每千米255.64万元。
  2003年,施工单位长庆筑路总公司开工建设,2004年完工。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