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喀什至红其拉甫段改建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464
颗粒名称: 二十四、喀什至红其拉甫段改建工程
分类号: F426;P642;U416
页数: 7
页码: 261-267
摘要: 工程首先治理频繁发生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毁损公路严重的路段,为一期工程。其他路段改建在一期工程完成后进行,为二期工程。喀什至红其拉甫段改建工程位于疏附县、阿克陶县、塔什库尔干县境内,起点位于疏附县城区道路终点(K1482+640)处,途经萨依巴格乡、乌帕尔乡、奥依塔克镇、布伦口乡、喀拉库勒湖、苏巴什达坂、科克亚尔乡、塔合曼乡、提孜那甫乡、塔什库尔干镇、达布达尔乡、麻扎尔种羊场,终点位于红其拉甫达坂中国、巴基斯坦边界界碑(K1879+742)处,全长397.104千米。
关键词: 泥石流 改建工程 合同价 合同段 三级公路

内容

工程首先治理频繁发生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毁损公路严重的路段,为一期工程。其他路段改建在一期工程完成后进行,为二期工程。喀什至红其拉甫段改建工程位于疏附县、阿克陶县、塔什库尔干县境内,起点位于疏附县城区道路终点(K1482+640)处,途经萨依巴格乡、乌帕尔乡、奥依塔克镇、布伦口乡、喀拉库勒湖、苏巴什达坂、科克亚尔乡、塔合曼乡、提孜那甫乡、塔什库尔干镇、达布达尔乡、麻扎尔种羊场,终点位于红其拉甫达坂中国、巴基斯坦边界界碑(K1879+742)处,全长397.104千米。
  一期工程起止桩号为K1549+800~K1626+850,全长77.45千米。2002年7月,改建工程增加国道314线塔什库尔干过境段(K1753+200~K1756+500)3.3千米和塔什库尔干县城街道9.84千米及K1601+753水毁桥梁。工程分为3个合同段。第一合同段为K1549+800~K1581,长31.436千米。路线沿盖孜河开阔河段西岸河谷逆流而上,跨越奥依塔克河,途经阿克陶县水泥厂、水电站、霍峡尔煤矿、盖孜水文站。路线一侧为高山峻岭,另一侧为盖孜河水,相对高差数百米。海拔1960~2420米。地表多为粉土、圆砾、碎石、砾岩、砂岩等。跨越的河沟均属盖孜河支流,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洪水多发生在6~9月。路段内植被极差,山体风化、破碎严重,河槽内及两岸堆积物丰富,支流沟内纵坡为5%~8%,遇洪水,即形成泥石流,给公路带来很大危害。其他水毁、塌方、落石等病害随处可见,危害严重路段为K1558+900、K1560+800~K1562的3处泥石流及K1564+200水毁路基和K1574+100落石埋没公路等。第二合同段为K1581~K1604+650,长23.650千米。沿盖孜河中游河段河谷逆流而上,地形与第一合同段基本相同,海拔为2420~3082米,局部地段可见冰川。第三合同段为K1604+650~K1626+850,长22.2千米。沿盖孜河中游河段河谷逆流而上,在K1613+322处,从西岸跨过盖孜河,然后沿盖孜河东岸行进,于K1620处沿布伦口湖行进至终点K1626+850。其地形与一、二合同段大体相同,但海拔较高,高程为3082~3550米。
  改建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行车速度为30千米/小时,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3厘米厚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桥涵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塔什库尔干过境段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40千米/小时,路基宽12米或18米,路面满铺,3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塔什库尔干县城区改建工程,公路等级为三、四级公路,路基宽6米、8.5米、10米、12米,路面满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均为汽车—20级、挂—100。K1558~K1559、K1560~K1562和K1582~K1585段桥梁全宽8.5米,净宽7.5米。路基宽7.5米,路面宽7米。
  2001年2~4月,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乌鲁木齐分院对改建工程(水毁段)进行外业勘测,同年7月编制完成初步设计,9月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水毁工程路线布设除水毁泥石流修复工程地段外,基本上利用原路布设。设计最大纵坡为5.8%,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0米/1个。改建设计水毁处理根据不同情况设置护坡、挡土墙、导流堤等;处置泥石流,优先考虑绕避,其次是利用原有平面位置设置过水路面或明洞、渡槽等构造物通过泥石流堆积区,有条件的泥石流沟内设置拦、挡土工程;处理碎落则设置护墙。路线在跨越奥依塔克河(K1551+924)时利用1984年修建的7~13米T型梁桥;跨越煤矿沟(K1558+900)泥石流时,初步设计推荐设2~20米桥,施工图设计改为带涵洞的混合过水路面;K1560+900泥石流沟,推荐在既有公路位置设160米过水路面;K1562+350泥石流沟,初步设计推荐在既有公路位置设70米明洞渡槽,施工图设计改为混合式过水路面,平面位置向下移。K1584处设计过水路面;K1608处原设桥梁,后改设过水路面。K1601+753老桥原为1~33米T型梁桥,2001年8月被泥石流冲毁,上部整体下移50~60米,台帽下2米有泥石流撞痕,改建设计凿除桥台撞痕以上部分,加高桥台,上部仍设计为1~34.3米预应力T梁,原沟槽泥石流进行清理,保证桥下净空不小于7.0米,桥下沟槽纵坡不小于20%,同时上下游清理沟槽各100米和50米,顺接山口和盖孜河,并做护坡铺砌。
  2002年7月底8月初,由于持续高温天气又连降暴雨,在冰川融水及暴雨的共同作用下,爆发了大规模山洪、泥石流,山体坍塌,K1550~K1630路段遭到袭击,桥涵冲毁,路基淤埋,边坡被洪水淘刷,破坏严重,多次中断交通。针对泥石流损坏情况改建工程设计及时做了调整,对多处路线做了变更设计。即K1558+400~K1559+423(煤矿沟)路线上移,设单跨桥越过泥石流;K1560+200~K1562+108段路线向右上绕(煤矿沟),原设计4~20米桥后改为5~20米桥,两支沟设小桥通过;K1584+949处增设1~40米桥,减少泥石流对公路的影响。
  2002年6月,交通厅批复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同年7月公路管理局批复施工图设计。
  公路管理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第一、第二合同段由中原石油勘探局建筑集团公司中标施工;第三合同段由新疆路桥总公司第一工程处中标施工;塔什库尔干过境段及城区改建工程,由喀什公路总段施工。全线第一、二、三合同段、塔什库尔干县过境段、城区改建工程由新疆公路工程咨询公司进行监理。
  2002年4月工程开工,2004年6月完工。
  2002年8月,该区域连降暴雨,造成K1550~K1630路段发生大规模山洪、泥石流,部分地段山体滑坡,多处路基被冲毁,100余大、小型车辆受阻。3个合同段共发生泥石流115处,冲毁路基4016米,8道涵洞被埋,11台潜水泵、6台发电机被洪水卷走,7850立方米砾石和4500立方米水洗砂被洪水冲走,各施工单位清淤597785立方米。由于改建工程进行了工程施工保险,施工路段在遭受洪水、泥石流的损失后,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
  2004年9月,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对改建工程进行质量鉴定和交工验收,全线共计18个单位工程,优良率11.1%,建设项目验收综合得分81.04分,质量等级暂定合格。主要完成工程数量见表1—3—15。
  2002年6月,交通厅核定设计概算为19028.6039万元,平均每千米217.72万元。同年7月,公路管理局批复施工图预算为17078.46万元。招标合同总价(含补充协议)为13082.59万元,其中第一合同段合同价(含补充协议)为5243.26万元,工程决算为5624.91万元;第二合同段合同价(含补充协议)为3691.10万元,工程决算为4316.06万元;第三合同段合同价为3229.68万元,工程决算为3427.28万元;塔什库尔干过境段及城区改建工程,该工程作为第三合同段变更项目,合同价为918.55万元,工程决算为1204.04万元。全线工程决算为14572.29万元。
  2004年6月,实施二期317.36千米改建工程,同时改建的还有与国道314相连的卡拉苏口岸公路改建工程,起点K0+000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境内柯勒买达坂的中国塔吉克斯坦边界线中方侧,与塔方修建的沥青路面相连,终点K13+903位于国道314K1694+950处,全长13.9千米。
  二期改建工程疏附至红其拉甫段路线大致为南北走向,K1479~K1533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1300~1560米;K1533~K1549+800为低山宽谷阶地,海拔1560~1660米,地表土质为沙质黄土、卵砾石覆盖,气候干旱、寒冷。为第二期工程第一、第二合同段,起点与疏附县城镇道路相接,经萨依巴格乡、乌帕尔乡、种羊场,奥依塔克镇,至一期工程起点。沿途多为居民区,局部为戈壁,地形平坦,其中K1507~K1508+600段存在沙害,K1519~K1521段位处盐渍地,存在路基盐胀翻浆。自K1627+000(布伦口)一期工程终点开始,路线沿盖孜河西岸逆流而上,途经喀拉库勒湖,翻过苏巴什达坂,路线又沿塔什库尔干河的一条支流前行,途经科克亚尔柯尔克孜族乡、塔合曼乡至塔什库尔干县城;沿途多为山前洪积区和低山区,夹杂少量农田;从塔什库尔干县城再沿塔什库尔干河逆流而上,直至红其拉甫达坂中巴边界线。K1627~K1679为高山河谷区,海拔3200~3660米,其中K1627~K1654+200为山岭重丘区,K1654+200~K1679为平原微丘区;K1679~K1693为高山区,海拔高度大于4000米,其中K1681+300~K1686+600为山岭重丘区,K1686+600~K1693为平原微丘区;K1693~K1870+500,高山盆地宽谷阶地,海拔3100~4200米,其中K1831+200~K1853沿线分布盐渍土;K1870+500~K1879+845,高山区,海拔大于4200米,其中K1878+200~K1878+450为高山雪害路段,K1874~K1879+800段,季节冻土及多年冻土,多年冻土上限2.5~4.5米,下限一般6~20米。路段有两处泥石流,即K1627~K1631和K1636+235~K1636+275;一处落石、坡面溜坍,即K 1631+300~K1645+700段;一处湿地K1658+100~K 1659+600;雪害(自然积雪及风吹雪)主要分布于海拔大于4000米的高山区。布伦口以上路段气候寒冷、干旱或半干旱。
  喀什至红其拉甫公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简易便道通车。1985~1989年基本按三级公路施工完成。因当时的技术标准与现行的标准差异较大,主要受投资控制影响等,公路整体上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中断交通的事故年年发生,留下的隐患未得到彻底治理,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
  二期工程根据不同的路段执行不同的技术标准。K1482+640~K1549+956段为平原微丘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K1626+950~K1681+500、K1686+600~K1868+700段平原微丘三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60千米/小时;K1681+500~K1686+600段山岭重丘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40千米/小时;K1868+700~K1879+742段山岭重丘三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30千米/小时。平原微丘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两侧硬化路肩宽1.25米,砂砾路肩宽0.25米。其中乌帕尔乡段路基宽17米,路面满铺。平原微丘三级公路和山岭重丘二级公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砂砾路肩宽0.75米,其中塔合曼乡、达布达尔乡、麻扎、种羊场路段路基宽12米,路面满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硬化路肩宽0.5米,天然砂砾路肩宽0.25米。卡拉苏口岸公路改建工程,三级公路(山岭重丘),计算行车速度30千米/小时。K0+000~440段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天然砂砾路肩宽1.5米;K0+440~K13+903段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天然砂砾路肩宽0.75米。全线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均为汽车—20级、挂车—100,设计洪水频率:中桥1/50,小桥、涵洞1/25。第一、二合同段的路面结构为4厘米沥青混合料面层+1厘米下封层+2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第三至六合同段为3厘米沥青表处面层+1厘米下封层+12厘米级配砾石基层。卡拉苏口岸公路改建工程路面结构为3厘米沥青表处面层+10厘米级配砾石基层。
  二期工程分为6个公路合同段,1个交通安全设施合同段及卡拉苏口岸公路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为K1482+640~K1518+600,长35.96千米;第二合同段为K1518+600~K1549+965,长31.37千米;第三合同段为K1626+950~K1686+600,长59.65千米;第四合同段为K1686+600~K1753+700,长67.10千米;第五合同段为K1756+460~K1818+000,长61.54千米;第六合同段为K1818+000~K1879+742,长61.74千米。交通安全设施合同段长317.36千米。
  2002年9~12月,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乌鲁木齐分院对二期工程的第一至六合同段进行外业勘测,2003年6月编制完成初步设计,2004年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卡拉苏口岸公路改建工程由新疆新纪元公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路线布设总体原则是沿老路布设,充分利用既有构筑物,对不符合三级公路标准路段进行改建,治理病害,同时注意尽量少占草原、耕地,减少拆迁。K1506+500~K1508+600路段常遭沙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公路两侧的林带离路过近,路基较低,又位于风口处,造成路面积沙。治理措施是提高路基至林带地面以上1.5~2米,林带外30米设置两排高立式沙障,林带外100米范围内设置1×1米草方格固沙。K1512~K1516段通过乌帕尔镇,结合地方政府意见,将原有道路加宽到17米,路面设为水泥混凝土面层。K1518+800~K1521段为强盐渍土路段,处理措施是挖除老路路基填料,换土填砾石,并在路面结构层下80厘米设置双面淋膜土工布隔断层。路线在K1527+295处跨越盖孜河支流赛尔亚河,该处原由1~8米小桥及270米长过水路面跨越,洪水来临,小型车辆无法通过。设计提高路基,修建8~16米空心板桥跨越。K1627~K1632段为绕避泥石流进行改线,其中在K1628+000处设3~30米桥跨过布伦口河。翻越苏巴什达坂段落的老路平面线形较差,纵坡较陡,平纵线形不太协调。公路一侧靠山、一侧临坎,海拔较高,还有部分雪害,改建是进行局部优化,尽量减少工程和少破坏植被,靠山侧加宽,最大纵坡为7%。K1775~K1777路段老路以6~11米梁桥和3~11米梁桥跨越塔什库尔干河,但老桥设计车辆荷载偏低,为汽车—13级、拖车—60,且河床下切严重,已达1.3米,同时两桥桥面破损,钢筋外露并有裂缝,改建将路线上移,新建5~16米和3~16米板桥跨河,平纵线形得到改善。改建工程主要是在老路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优化。K1786~K1789、K1800+800~K1803+400、K1853~K1868段为满足平面技术指标而改线;K1833~K1834段为避开路基坡脚受塔什库尔干河主流冲刷而改线,K1862~K1864段为避开危桥路线下移。
  路线冰雪路段最大纵坡不超过6%。对路基较低地段,提高路基至1.0米以上。风吹雪路段,放缓路基边坡,挖方边坡采用1∶3,路堑设置储雪场等措施。路基靠近山坡坡脚,山坡碎落较多或路堑路段,设置重力式路堑挡土墙或护墙,防止落石影响行车安全。在风化破碎较为严重或落石严重的岩石边坡,为防止边坡落石、崩塌等危害路基和行车安全,设计了柔性防护网防护,并采用全坡面防护。对老路状况较好、无病害路段,对路面进行了补强;病害和改建路段采用新建路面。沥青表处面层使用改性沥青,采用拌和法施工。为提高公路路面耐久性,2006年7月,交通厅批复将K1482+640~K1549+966段路面结构由原设计3厘米厚沥青表处+18厘米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5厘米厚天然砂砾基层,变更为4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1厘米沥青砂下封层+2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2厘米天然砂砾垫层。
  2004年5月,交通厅批复初步设计,同年7月公路管理局批复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004年6月,公路管理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和监理单位。第一、第二合同段由新疆一洲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施工,第三合同段和卡拉苏口岸公路由新疆疆南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施工,第四、五合同段由新疆路桥总公司第一工程处中标施工,第六合同段由中铁一局中标施工,交通安全设施由新疆路桥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施工。
  2004年7月二期工程开工;全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于2005年6月开工;卡拉苏口岸公路2006年5月开工。第一、第二合同段2005年11月完工;第三合同段2007年6月完工,第四至六合同段2006年8月完工;全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2007年7月完工,卡拉苏口岸公路改建工程2006年10月完工。
  2007年9月,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和交工验收。第一合同段工程质量分为84.93分,合格;第二合同段工程质量85.28分,合格;第三合同段工程质量82.55分,合格;第四合同段工程质量85.7分,合格;第五合同段工程质量84.3分,合格;第六合同段工程质量80.4分,合格;卡拉苏口岸公路工程质量79分,合格;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交工验收全线平均得分83.34分,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
  2004年5月,交通厅批复二期工程概算为55302.34万元,2004年7月公路管理局批准施工图预算为53065.32万元,卡拉苏口岸公路批准施工图预算为1100.40万元,合计54165.72万元。第一合同段合同价为4140.48万元,决算为4617.98万元。第二合同段合同价为4131.83万元,决算为4525.10万元。第三合同段合同价为8219.83万元,决算为8669.37万元。第四合同段合同价为7209.49万元,决算为7149.87万元。第五合同段合同价为5390.91万元,决算为5244.99万元。第六合同段合同价为7515.26万元,决算为7708.41万元(初步决算)。卡拉苏口岸公路改建工程合同价为887.46万元,决算为887.46万元。交通安全设施合同段合同价为519.18万元,决算为658.05万元。二期改建工程第一至六合同段、交通安全设施合同段和卡拉苏口岸公路合同段工程决算合计为39461.23万元。
  交工验收评价认为喀什至红其拉甫改建工程路线布设充分利用了原有老路,局部路段进行裁弯取直,平、纵线形配合协调,路线布设较合理。路基高度适当,满足二级、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卡拉苏口岸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基本沿老路布线,满足三级公路山岭重丘标准,平、纵线形配合协调。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