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9国道K54+900~K310+145路段改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410
颗粒名称: 一、219国道K54+900~K310+145路段改建
分类号: F426;U415;F542
页数: 4
页码: 201-204
摘要: 新藏公路起点位于叶城县城郊,途经柯克亚乡、阿卡孜达坂、色日克达坂、麻扎,改建工程终点位于皮山县柯克阿特达坂。改建工程主要对新藏公路K54+900~K310+145路段中最为艰难的8段路进行改建,总长124.8千米。
关键词: 改建工程 交通厅 新藏公路 交通部 立方米

内容

新藏公路起点位于叶城县城郊,途经柯克亚乡、阿卡孜达坂、色日克达坂、麻扎,改建工程终点位于皮山县柯克阿特达坂。改建工程主要对新藏公路K54+900~K310+145路段中最为艰难的8段路进行改建,总长124.8千米。
  改建工程除K55~K57+105及K72~K81路段地处昆仑山北麓山前冲积层上,海拔2000~2320米,地形较为平坦,呈现农耕、荒漠景观,地表为粉质低液限黏土或粉质中液限黏土。其余路段均为山岭重丘区,海拔2320米至5000米,呈现一片高原荒漠景观,路段地形复杂,横坡陡、高差大,路线布设困难,工程艰巨,路线平、纵、横各项指标都受到制约。夏季冰雪融化,山坡潜水出露,沟谷流水流速快、流量大,冲刷破坏严重;冬季严寒时间长,色日克达坂等部分路段冰雪覆盖,交通中断。冻土、滑塌、岩堆、冰雪等多种灾害并存,给改建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新藏公路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修建的,其中除叶城—大红柳滩482千米经勘测设计施工外,其余967千米均为自然便道简易通车。全线虽经几次局部改善及多年养护,路况有所提高,由于基础差,特别是新疆境内3个达坂路段,工程艰巨,弯急坡陡,视距不良,错车困难,加上气候恶劣,多种病害并存,时有阻车现象发生。
  改建工程全线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或3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8.5米或7.5米,路面宽6~7米;天然级配砾石路面;桥涵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桥面宽为净—8米或净7米;最小平曲线半径25米,回头曲线半径18米,最大纵坡8%(山岭重丘)。
  1989年5月,召开自治区交通厅、新疆军区、自治区计委、公路管理局、设计院等有关领导及人员参加的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会议。会议要求改建工程技术标准原则上按1988年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三级公路标准实行,重点整治新疆境内的工程艰难路段。
  1990年2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重点困难路段为阿卡孜达坂、色日克达坂、柯克阿特达坂及某些其他困难路段,推荐第一期改建工程计234千米,估算投资18526.59万元。
  1990年10月,交通部批复改建工程设计任务书,具体改建路段顺序为:(1)K102+000~K120+200;(2)K120+200~K124+800;(3)K169+100处中桥改建;(4)K193+300~K239+800;(5)K273+000~K276+800;(6)K291+000~K317+000;7.K73+000~K93+000。
  1990年7~9月,新疆公路设计院派出第二、四测设队进行外业勘测,1991年编制了K55~K310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设计概算为19517.54万元。
  1991年2月,交通厅报K55~K310+300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同年4月交通部批复初步设计,核定概算为19608.42万元(含武警部队工交事业费900万元),工期为5年。
  1991年5~7月,新疆公路设计院第四测设队对K54~K57段,K72~K92段和K101~K133段进行了外业勘测,1992年2月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同时,对K193~K293段,K273~K276段和K289~K310段进行外业勘测,1993年2月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第一期改建的重点是影响大型军事装备通过的阿卡孜达坂(K102~K133+487)、色日克达坂(K193+275~K240+600)、柯克阿特达坂(K291~K310+300)及K55~K57+105、K73~K93+150、K273+500~K276+894等路段,总计124.62千米。其中:
  1.K55~K57+105段,老路右侧为半固定沙丘、沙梁,路基挖方边坡不稳定,从沙丘上涌来的大量泥沙及边坡滑塌埋没路基;左侧受柯克亚吾斯塘河水顶冲,水毁严重,路基宽仅4.5米,时常中断交通。改建主要解决沙害及水毁问题。为避开沙害、水害危及公路安全,设计在K55+838和K56+300处两次跨越柯克亚吾斯塘河,两桥位间462米布设在河滩台地上,其余沿老路敷设。
  2.K73~K93+150段,老路路基宽4.5~8米,平、纵面指标低,最小平曲线半径约20米,断背曲线接连出现,纵坡变化频繁,起伏大,最大纵坡为10%。K90+879和K91两处回头弯道半径12米。改建主要解决平纵指标过低的问题。K73~K81,除个别路段裁弯取直外,多沿老路布设。自K81路线进入山岭重丘区,沿一较窄沟谷傍山布线至K93+150。沟东侧山高坡陡,横坡65°~70°,岩体多为石灰岩,表层轻度风化,沟西侧山坡较缓,横坡35度,表土较厚,多为风积粉质低液限黏土。设计利用有利地形多次跨沟布线。在K90+879和K91两处设计回头曲线,路线自K91+170上到平台直至终点K93+150,基本沿老路布线。
  3.K102+000~K133+487、K193+275~K240+600、K291~K310+300段为改建工程困难路段。老路主要存在:(1)路线纵坡大。这些路段由于地势险要,大多布设在山腰,坡陡沟窄,无处展线,能够回头的地方很少。部分段落平均纵坡10%。(2)平曲线半径过小。老路为等外公路,顺地势随弯就弯。平曲线半径多为15~30米,多处山嘴地段仅有8~12米。(3)路基窄。路基宽多为4~5.5米,石壁路段仅有3~4米,错车十分困难。(4)病害多。沿线受地形、地质、气候等影响,存在诸如多年冻土、泥石流、滑坡、碎落塌方、风积沙、水毁等多种道路病害,基本上未做永久式防护工程。
  4.K102~K133+487段,翻越阿卡孜达坂(海拔3310米),沿线地形起伏陡峭,自然横坡45°~60°。个别地段几乎为直立石壁,岩体多为页岩、砂岩等,风化严重,表层破碎。部分段落山坡上多为风积粉质低液限黏土覆盖,其厚度0.5~10米。K120~K126段,沿哈拉斯坦河一条支沟而下,相对高差368米,沟宽60米,沟两侧有陡立石壁,沟两侧时有台地出现,故利用沟两侧有利地形重新展线。K127~K133+487段为沿河线,河流时宽时窄,该段除部分路段改线外,其他沿老路布设,拓宽路基。
  5.K193+275~K239+820段是新藏公路全线最困难路段之一。起点为胜利桥头,终点在猛进桥头处,全长47.39千米,海拔3900~5000米。K193+275~K199+900沿赛拉克沟左岸布线,路段处在沟底窄山坡陡,岩体风化较严重,部分路段有小型泥石流横穿公路,布设过水路面。土质多为粗砂、砾石、页岩和石英岩。在K199+900处,沟谷由窄变宽,路线跨山沟至石岩,并沿沟右侧布线至K211。K211~K225+500段路线翻越色日克达坂(海拔4827千米)。色日克达坂海拔高,属岛状永冻土地区,有热熔翻浆现象,冬季冰雪覆盖,冰冻期长达8个月,交通中断。该段除个别路段外,均沿老路布设。K225+500~K240+600路线顺麻扎沟而下,沟两岸山势陡峻,利用沟两侧有利地形4次跨沟设线。
  6.K273+500~K276+894段,沿叶尔羌河北岸布设,右侧临河,线位高出河床30~60米,左侧傍山,自然横坡在40°~60°。岩体裸露,风化极其严重,其碎石、石屑、砂粒沿坡面松散堆积,稍有扰动,便下滑埋没路基,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俗称流沙达坂。原路弯急、坡陡、路窄(路基宽仅4米)。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沿叶尔羌河河滩敷设改线,由于对岸有一大型泥石流,无法改线,新线仍沿原路敷设,裁弯取直,路基增设防护工程。流沙达坂沿线气候干燥,植被极其稀疏。施工图设计中将路线向靠山一侧移动约1~5米,提高了路线的平面线形。
  7.K291~K310+300段,K291~K301+020段沿黑卡沟左岸布设,沟谷狭窄,山势陡峭,沟底纵坡较大,水流冲刷强烈。布线时除个别地段为改善平纵指标裁弯取直外,其他均沿老路布设,为克服高差,利用河谷有利地形设了4组回头曲线,部分回头落入河滩中,临水一侧路基做了大量驳岸。K301+020~K302+370段山势陡峻,石壁直立,只有在老路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指标,为使得路基稳定,多采用全挖式路基。K302+370~K310+300翻越柯克阿特达坂(海拔5000米)。K302+370~K307+700段路线布设在古泥石流冲积滩上,在K309+600~K309+800处,将原过水路面改为1~16米工型组合梁桥跨越河滩。
  改建路段全线路基宽7.5米,根据不同路段路面设计为8~60厘米厚天然级配砂砾,上铺3厘米的砂砾磨耗层。
  1991年9月,新疆交通厅与武警交通二总队签订改建工程施工承包协议书。交通厅委托公路管理局作为建设单位,同年10月正式开工。
  在老路上进行改建,难以维持正常通车。施工协调指挥部决定采取间隙定期开放交通的方法。公路管理局派遣工程监理组进驻工地进行监理。
  1991年,武警交通新藏公路指挥所组建进入工地后,面对工程艰巨、技术人员少的现状,不怕困难,顽强拼搏。1992年12月,路基贯通拓宽险度最大的阿卡孜达坂。
  1994年3月,新藏公路施工运输第三次协调会议要求:1994年改建流沙达坂,1995年改建柯克阿特达坂。流沙达坂沿叶尔羌河北岸布设,东侧傍山,西侧临河,线位高出河床60米以上,施工要开挖山体2×4~3×6米宽深(断面)。施工放炮时有可能炸断路基和震动山体,堵塞交通,冬季施工比较适宜。1995年3月,新藏公路改建施工协调领导小组同意流沙达坂安排在当年3月21日至4月底进行施工。要求武警交通施工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突击抢通,施工期间原则上封闭交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车辆通行。
  1994年9月,交通部调整新藏公路改建工程概算,核定为29528.97万元。全线调整概算较原批准概算增加9920.55万元。
  1995年3月,交通部和总后勤部军交部决定新藏公路改建工期延长1年,即工期为6年,于1996年竣工。
  1995年11月,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蔡毅治任主任委员,新疆军区后勤部、自治区计委、公路管理局、公路工程质监站、公路设计院、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及新藏公路指挥所、南疆军区、喀什地区交通处、工程监理组、叶城公路总段、交通厅厅机关有关处室、定额站等组成新藏公路初验委员会,各组成单位参加对新藏公路K54+900~K239+800段(前5段)改建工程进行交工验收,暂评定为优良工程。
  1996年8月,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全部完工,交通厅组织对K273+500~K310+145(后2段)进行工程检查及交工验收。综合评为85.75分,优良率50%。评定为合格工程。工程建设主要完成路基土方271万立方米,石方168万立方米,纵向排水25554米,浆砌片石挡墙94474立方米,浆砌片石护坡42552立方米,天然砾石路面816493平方米,涵洞1566米/130道,小桥456米/17座,中桥45米/1座,大桥72米/1座。材料消耗水泥26785吨、钢材550吨、木材1766立方米。批准概算为29728.97万元,工程决算为29728.97万元,每千米为238.21万元。交工验收组评定前五段路桥工程为优良工程。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