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勒泰—布尔津段改建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388
颗粒名称: 一、阿勒泰—布尔津段改建工程
分类号: TU723;F426;F293
页数: 2
页码: 180-181
摘要: 阿勒泰—布尔津改建工程,起点为阿勒泰市国道216K7+000岔口,途经切木尔切克乡、盐池达坂、阿拉哈克乡,终点(K105)为布尔津桥北岸桥头,全长98.513千米。
关键词: 阿勒泰 新疆公路 改建工程 公路总段 工程集团

内容

阿勒泰—布尔津改建工程,起点为阿勒泰市国道216K7+000岔口,途经切木尔切克乡、盐池达坂、阿拉哈克乡,终点(K105)为布尔津桥北岸桥头,全长98.513千米。
  沿线路段K7~K13地表0~1米土质为砂性土,下卧花岗片麻岩。K13~K16段为粉质低液限黏土,K16~K32段0~1米表土为砂性土或砂土,其下为花岗片麻岩,部分岩体裸露。K32~K42段山岭重丘地形,为花岗岩变质土,岩石风化严重、破碎,无不良地质、水文现象,但冬季积雪严重,影响交通。K42~K105段均为平微区,K42~K55表土为砂土或砂砾土,K55~K57为阿拉哈克乡城镇及农业区,K58~K68为低洼苇湖地段,地表30~50厘米为腐殖土,下为粉质低液限黏土或砂土,部分地段积水,K68~K105段多为砾石戈壁荒原,其中K95~K99有大小不等的固定砂丘,高2~4米。路线在K24+017和K55+590分别跨越切木切克河和阿拉哈克两条较大河流。
  全路段根据地形情况划分为A、B、C 3个施工段。A段为K7~K32,B段为K32~K42,存在冬季积雪阻车问题;C段为K42~K105+662。A、C段技术标准为一般二级公路,B段为三级公路。路基宽A、C段为12米,B段为10米;路面宽均为7米,沥青表处路面;桥涵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
  1985年新疆公路设计院对路段进行过外业勘测,1986年编制设计文件。1993年5~7月进行外业勘测,路线布线原则在老路基础上,尽量利用原有工程,裁弯取直,使其达到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为12米,路面宽为9米,最小平曲线半径:平微区250米,山岭区60米;最大纵坡平微区5%,山岭区7%。K7~K13+700为微丘区荒地,K13+700即进入农耕区,K14+800—K16段为切木尔切克乡镇,新线布设仍沿老路穿过乡镇,在K24+008处利用1968年修建的3~7米石拱桥跨过切木尔切克河K32~K42段。1993年,改建工程由武警交通第四支队、新疆公路工程集团公司和阿勒泰公路总段施工。1993年9月,阿勒泰公路总段组建工程监理组进行施工质量监理。
  1994年5月,A、C段分2期建设,第一期施工路基桥涵,第二期实施路面工程;路面设计采用沥青表处,路面宽7米,其余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
  1993年9月至1995年底,武警交通第四支队完成A、C段路基土方、桥涵及平面交叉工程,完成投资金额4309.69万元,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以上。1996年3月,武警交通四支队、阿勒泰公路总段及新疆公路工程集团公司3家单位进行路面施工。武警交通四支队承担K7~K32和K42~K75段共计58千米;阿勒泰公路总段承担K32~K42及县城2.012千米(路面宽为9~14米),共计12.012千米路面以及配套房屋设施施工;新疆公路工程集团公司承担K75~K105+660共计30.66千米路面及全线安全标志工程。
  1997年6月,交通厅改建工程验收组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路用房屋除外)综合得分80分,评定为合格等级。主要完成路基土方2342872立方米,石方25973立方米,沥青表处路面719057平方米,小桥201米/11座,涵洞1496米/89道,养护房屋1356平方米。消耗沥青2778吨,钢材213吨,水泥2456吨,木材300立方米。竣工验收核定工程决算为6871.08万元,工程造价每千米为68.50万元。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